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步行街道微气候舒适度与使用状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31 13:28
【摘要】:城市开放空间的热环境高度影响使用者的主观热感觉,继而影响空间的使用。本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湿热气候区旅游景区的微气候舒适度研究”(编号:51078314)资助下,以城市步行街道为研究对象,在夏热冬冷型湿热区建立室外微气候和人体主观舒适感的相关性,探讨其对步行街道使用的影响,并提出城市步行街道的景观设计建议。本文首先使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城市街道景观与街道生活的关系。以慕尼黑老城、莱比锡老城、弗莱辛圣诞市场和阆中古城的步行街区设计与使用为例,阐述了包括气候适应、城市形态设计、交通系统整合和使用功能优化在内的城市步行街区的设计与运营方法。结合城市步行街道的更新案例,建议从改善环境和拓展功能两个方面促进步行街道的使用。成功的城市步行街道应该是对使用者生理和心理的综合满足,微气候、场所、经营、交通等多方面的良好运作与协调配合能够营造出有活力的人性化街道。为进一步探讨夏热冬冷型湿热地区步行街道微气候舒适度和使用状况的相关性,本文选择成都市宽窄巷子步行街区为基地,进行夏季室外热舒适调研,并统计不同区域内的步行者数量。实测了三个典型街道空间的气象参数(空气温度、黑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并结合热舒适问卷调研了主观舒适感,获得步行街道夏季微气候的实际数据与使用者的热感觉。同时,计算湿球黑球温度(WBGT),平均辐射温度(Tmrt)和生理等效温度(PET),评估室外热环境和主观舒适感。分析研究证明,天气和街道设计均会影响步行街道的微气候,不同朝向、高宽比的街道表现出不同的微气候日变化规律。从WBGT和Tmrt的波动趋势可知,夏季街道的热环境与太阳直接辐射关系最大,城市空间形态是决定街谷热环境的第一个层次;植物遮阳能够缓和温度与湿度的波动,包括降低温湿度变化的幅度、降低午后温度、使日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提前等,成为决定街谷热环境的第二个层次。步行街道上的实测空气温度一般都高于气象站监测温度,最高升温可达8.7℃C。WBGT和PET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受街道景观设计的影响,气象参数在特定场所的表现可分为缓和与强化两种:植物的配置能缓和气象参数对场地微气候的影响,暴露的街谷则强化了这种影响。相对于植物的长期稳定作用,喷雾短期调节空气温度与湿度的效果明显,但可能会造成长期的热不舒适,在湿热地区应该谨慎设置。结合主观热舒适问卷的统计结果,研究计算出成都的夏季热中性温度(24.4℃CPET),该数值与台湾的研究结果接近,证明了湿热地区户外空间使用者有类似的热环境耐受能力。游客的热感觉投票(TSV)和实测空气温度呈现出最显著的相关性;综合热舒适评价则与实测及计算的所有热环境参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Tmrt,PET)相关,证明了人体室外热舒适的复杂性。在具有综合功能的宽巷子和窄巷子,当热环境指标的值上升时,观测到的游客数量减少:空气温度、Tmrt和PET与游客数量负相关。对游客活动的观察发现,小坐和步行是宽窄巷子街区的主要的活动,座椅拥挤时,游客不能保证最小非接触距离,会主动维持领域感。小坐休息的游客比未休息游客的步行距离远。再次经过相同路段时,六成的游客走得更快。论文还从改善微气候和提高舒适度的角度,讨论具体的景观设计策略和其后隐藏的设计理念,利用RayMan软件模拟步行街道的遮阳状况,有助于景观设计师的街道微气候研究。探讨了提供遮阳、调节通风和铺装设计三种景观设计方法,并提出了休闲步行街道的景观设计逻辑。总结了景观设计师在应对步行街道微气候问题时应采取的设计策略。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湿热地区的步行街道使用,对步行街道设计有指导参考价值,同时能促进城市气候学研究和景观设计学研究的学科交流。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11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捷;周波;;历史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初探——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张妍;黄志龙;;中国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的再考察[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1期

3 范为;古阆中城风水探析[J];城市规划;1991年03期

4 钟卫华;何苏明;厉华笑;王焱;;城市生态廊道的保护与利用——以台州市“心海绿廊”规划研究为例[J];城市规划;2010年S1期

5 王德;农耘之;朱玮;;王府井大街的消费者行为与商业空间结构研究[J];城市规划;2011年07期

6 陈宏,刘沛林;风水的空间模式对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的影响[J];城市规划;1995年04期

7 刘滨谊,余畅,刘悦来;高密度城市中心区街道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以上海陆家嘴中心区道路绿化调整规划设计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1期

8 周向频;唐静云;;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及其规划方法研究——以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5期

9 许辉熙;但尚铭;何政伟;但玻;杨秀蓉;黄明碧;;成都平原城市热岛效应的遥感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8期

10 李建平;;管治理念与珠三角空间模式演进——兼论珠三角绿道规划思想的形成[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高亚锋;适于城市住区规划的室外热环境实测与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杨柳;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3 徐小东;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王振;夏热冬冷地区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杨鑫;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刘涟涟;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策略与绿色交通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卓伦;绿化体系对湿热地区建筑组团室外热环境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睿智;湿热地区旅游景区微气候舒适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佘龙;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96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396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8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