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土中群桩的压拔加载试验研究
[Abstract]:The pressure of single pile and 2 脳 2 pile group of sand were tested, and the axial force of pile, load on top of pile, displacement and resistance of pile end were measu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coefficient of pile group is 畏 1, the optimum pile spacing is 4D (D is diamet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畏 is about 1.2; The pile group effect coefficient B 畏 is larger than S 畏, the optimum pile spacing is 5D, the corresponding B 畏 value is about 1.3; The effect coefficient of pile group is about 1.2 in 3D, bu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ile spacing. Different from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theoretical analysis, due to the compaction effect of s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coefficient of uplift pile is also greater than 1, and the optimum pile spacing is between 4D~5D and the coefficient is about 1.2. When the pile spacing is 7D, the effect coefficient of pile pull-out approach to 1, and the pile group effect can be neglected.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478273) 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No.JCYJ20140418095735556)
【分类号】:TU4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洋波;朱光裕;;软土地区恒载作用下单桩和群桩的抗拔试验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2 王浩;陈道政;汪宾;;抗拔桩的群桩效应有限元分析[J];安徽建筑;2013年03期
3 田美存,徐永福;荷载传递法在群桩分析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4 徐和,,陈竹昌;不同砂土密度对竖直桩轴向抗拔承载力的影响[J];特种结构;1996年02期
5 徐和,陈竹昌,任陈宝;在轴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砂土中模型桩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89年04期
6 谭国焕,张佑启,杨敏;松砂土中桩侧表面粗糙程度对桩承载力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02期
7 殷宗泽,石磊;砂土中群桩特性的试验研究(英)[J];岩土工程学报;1998年03期
8 曾友金,章为民,王年香,郑澄锋;桩基模型试验研究现状[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9 陈小强;赵春风;甘爱明;;砂土中抗拔桩与抗压桩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小强;赵春风;甘爱明;;成层土中抗拔桩与抗压桩的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2 胡念;高睿;曾亚武;;超长嵌岩钻孔灌注群桩承载特征与受力机理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3 任国峰;徐光明;顾行文;;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1期
4 陈永福;砂土中桩在低频轴向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特性[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5 吴鹏;;刚性承台超大群桩承载性状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6 雷秀丽;刘骏龙;;软土地区抗拔桩受力性状的现场试验研究[J];福建建筑;2011年07期
7 李雄威;蒋刚;宰金珉;王旭东;;群桩非线性工作机理的研究[J];工程勘察;2007年11期
8 王勇强,陈征宙,韦杰;嵌岩桩的荷载传递及沉降分析[J];工程勘察;1998年06期
9 黄雨,陈竹昌;振动孔隙水压力对桩竖向承载力的影响[J];工程勘察;1999年05期
10 刘涛;彭华中;王勇;王艳丽;;桩-土接触面静动力特性研究进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黄雨;黄清;吴晓峰;叶为民;;循环荷载作用下基桩模型试验设备的开发[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王成华;;对室内桩基模型制作方法的若干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3 王海志;曾亚武;夏冲;;超长嵌岩群桩承载特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长丹;王旭;周顺华;王炳龙;;自重湿陷性黄土与单桩负摩阻力离心模型试验[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龙;王炳龙;周顺华;;软土地基桩板结构路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6 蒋明镜;周卫;朱方园;;升温分解下深海能源土抗拔桩斜向承载特性离散元分析[A];2014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飞;模型试验中地基材料粒径与基础尺寸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宋兵;桩侧摩阻力特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奇;高速铁路桥梁桩基础变形性状试验与工后沉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俞晓;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模型试验与ANSYS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辛公锋;大直径超长桩侧阻软化试验与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吴鹏;超大群桩基础竖向承载性能及设计理论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曹卫平;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及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曹明;混合桩型复合地基的位移相互作用系数解法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文华;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矩形闭合型地下连续墙桥梁基础负摩阻力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马晔;超长钻孔灌注桩桩基承载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俊豪;广州某区软土层中桩基竖向荷载下承载力性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文智;微型桩水平承载性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陈培震;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群桩竖向承载性能数值分析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敏静;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特性及沉降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侯长兵;区域地面沉降对桥梁桩基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胡沛然;不同倾角斜桩的稳定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田胜伟;旋喷桩锚杆的抗拔性能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8 付玉芬;斜拉荷载下扩底短桩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曾友金;超长单桩荷载传递机理及其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2年
10 戚炜;单桩沉降变形与承载力的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广信,黄锋,帅志杰;不同加载方式下桩的摩阻力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9年12期
2 赵明华,侯运秋,曹喜仁;倾斜荷载下基桩的受力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3 刘文白;邓益兵;蒋建平;;上拔荷载作用下等截面桩承载性状数值模拟[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7年01期
4 孙洋波;王华;朱苦竹;;软土地区扩底桩群桩抗拔试验分析[J];施工技术;2008年07期
5 刘云云,陈竹昌,刘利民,屠克嘉;嵌岩桩高桩承台的桩顶内力分布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6 刘金砺;竖向荷载下的群桩效应和群桩基础概念设计若干问题[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7 徐和,陈竹昌;不同砂土密度对竖直桩轴向抗拔承载力的影响[J];特种结构;1996年02期
8 刘金砺;桩基研究与应用若干进展浅析[J];岩土工程界;2000年02期
9 章连洋,陈竹昌;粘性土中侧向受载桩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0年05期
10 谭国焕,张佑启,杨敏;松砂土中桩侧表面粗糙程度对桩承载力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席宁中;桩端土刚度对桩侧阻力影响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虹,陈晓月;群桩与土体共同作用的计算模型探讨[J];江苏水利;2001年12期
2 熊辉,邹银生,蒋建国;基于上下部共同作用的群桩动力优化设计[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3 熊辉,邹银生;群桩(土)-承台-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J];工程力学;2004年04期
4 孔令刚;袁廉华;蔺港;陈仁朋;顾明;陈云敏;;加鳍桩抗扭性能及在推扭受荷群桩中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8期
5 杨克己,李启新,王福元;水平力作用下群桩性状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0年03期
6 严士超,李延涛;竖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群桩—土相互作用[J];振动工程学报;1991年02期
7 马海龙,杨敏,洪毓康;变形总和法对群桩分析的适用性[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庞锋,顾小安,卢明康,石名磊;群桩加筋效应机理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卢海林,杜国锋,谢志英,黄孝斌;深埋式变阶群桩抗滑机理与应用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5年01期
10 兰雅梅,刘桦,皇甫熹,薛雷平,陈刚;东海大桥桥梁桩柱承台水动力模型试验研究——第二部分:作用于群桩及承台上的波流力[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小璞;段建中;沈小平;范颖;;在软土地基上结构—群桩—地基共同作用的动力特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2 刘金砺;袁振隆;张国平;;钻孔群桩在垂直荷载下的破坏特性[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3 周淑芬;李子青;王成;;粘性土中超长群桩效率系数计算方法[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王成;林胜;李晓红;;超长群桩的模型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颖;王成;周淑芬;李晓红;;超长群桩竖向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6 宋红伟;白戈;;群桩工作机理的数值分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7 刘海升;;广义波兹曼原理在群桩施工的初应变法叠代计算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8 安志一;;关于群桩承载能力折减问题的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9 孙永丽;高永贵;;黄土中低承台群桩承载力的分析与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黄昊明;;大型群桩-软土共同作用受力性状参数分析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智辉;水流数值模拟中群桩阻力系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宋和(Imran Ali Soomro);隧道掘进对群桩影响的三维数值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苏雷;可液化场地群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雷欣欣;群桩在波浪作用下的水动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刘波;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的受力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孙世光;群桩沉桩挤土效应分析[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7年
7 邹立垒;超载作用下微型群桩与边坡相互作用机理的数值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01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401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