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碳化与氯盐复合作用下水泥浆体的微结构演变

发布时间:2019-01-16 01:05
【摘要】:为了阐明碳化与氯盐复合作用下硬化水泥浆体的微结构,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X-CT)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技术探明了氯盐对水泥浆体碳化速率的影响,测定了碳化作用下水泥浆体内Cl、S和Na元素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氯盐可细化养护龄期为28d的水泥浆体孔结构,提高其密实度并减缓碳化速度;碳化作用下水泥浆体的碳化区易出现裂缝,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这些裂缝扩散到水泥浆体内部进行碳化,致使水泥浆体碳化深度不均匀;碳化过程中Cl、S和Na元素向非碳化区迁移和浓缩,初始均匀分布的元素在碳化区含量减少,在非碳化区含量升高。所得结论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microstructure of hardened cement paste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carbonation and chloride, the effect of chloride on the carbonation rate of cement paste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X-CT) an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Cl,S and Na in cement slurry under carbonation was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loride can refine the pore structure of cement paste with a curing age of 28 days, increase its compactness and slow down the carbonation rate. The carbonation zone of cement paste is easy to appear cracks under the action of carbonization, and the carbon dioxide gas diffuses into the cement paste to carbonize through these cracks, which results in uneven carbonation depth of cement paste. During carbonation, the elements of Cl,S and Na migrated and concentrated to the non-carbonized zone, and the initial uniformly distributed elements decreased in the carbonation zone and increased in the non-carbonized zone. The conclusions provide a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for durability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255,51308308,51478227) 宁波市科技计划(2013C51006,2015A610300)
【分类号】:TQ17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柳俊哲;邢锋;贺智敏;丁铸;;钢筋混凝土中亚硝酸根与氯离子的临界摩尔比[J];硅酸盐学报;2010年04期

2 杨礼明;余红发;麻海燕;周鹏;韩丽娟;;混凝土在碳化和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2年05期

3 柳俊哲;孙武;陈剑斌;巴明芳;贺智敏;袁伟静;;高碱含量水泥净浆的显微结构特征及碳化速率[J];硅酸盐学报;201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建德;孙伟;潘钢华;;混凝土碳化反应理论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硅酸盐学报;2012年08期

2 柳俊哲;蒋义;贺智敏;巴明芳;;海砂混凝土中氯离子固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材料导报;2013年20期

3 刘曙光;赵晓明;张菊;闫长旺;;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在长期浸泡作用下抗硫酸盐侵蚀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3年06期

4 陈军;;锈蚀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退化规律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5 耿健;莫利伟;;碳化环境下矿物掺合料对固化态氯离子稳定性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4年04期

6 徐港;温婷;王青;费红芳;鲍浩;;杂散电流环境下保护层内氯盐传输特性研究[J];工业建筑;2014年06期

7 达波;余红发;胡蝶;麻海舰;袁银峰;肖卫;吴雅玲;;海洋环境下矿渣混凝土的表面氯离子浓度规律[J];硅酸盐通报;2014年05期

8 刘军;陈晓池;邢锋;唐开锋;潘冬;;混凝土表层渗水性能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规律[J];功能材料;2014年18期

9 柳俊哲;孙武;陈剑斌;巴明芳;贺智敏;袁伟静;;高碱含量水泥净浆的显微结构特征及碳化速率[J];硅酸盐学报;2014年08期

10 赵晓明;刘曙光;张菊;闫长旺;;粉煤灰掺量对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影响的研究[J];材料导报;2014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海斌;高润东;;锚杆静压桩加固地基引起的工程事故分析[A];《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曹卫群;干湿交替环境下混凝土的氯离子侵蚀与耐久性防护[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2 张光海;北方滨海地区沥青路面损伤机理及使用寿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刘军;基于碘离子传输特征的混凝土渗透性评价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刘鹏;人工模拟和自然氯盐环境下混凝土氯盐侵蚀相似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段平;层状双氢氧化物改善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李新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固化稳定化机制及活性矿物水化产物表征[D];东华大学;2015年

7 徐强;海洋工程钢筋混凝土渗透型防护剂作用机理及纳米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叶波;钢筋腐蚀电化学损伤的分数微分与元胞自动机识别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冯甘霖;加速碳化改造水泥砖瓦性能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刘宗玉;钢筋混凝土电迁移阻锈及除盐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吴杰;水泥中调凝组分对膨胀剂作用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李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改造水泥基建材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李庆玲;水泥基材料中氯离子浓缩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王小刚;氯离子在水泥基材料传输过程中的结合及微观结构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马腾飞;HF水泥厂原料对熟料煅烧及性能影响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9 祝鹏;养护对氯离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研究[D];烟台大学;2014年

10 刘瑞雪;干湿循环下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能及涂层防护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立峰,周建春,黄培彦;聚合物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机理分析[J];复合材料学报;2002年03期

2 徐松林,唐志平,胡元育,严树;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压剪破坏的细观实验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5年01期

3 巴恒静,柳俊哲;掺防冻剂混凝土钢筋阻锈机理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3年11期

4 柳俊哲,冯奇,李玉顺;亚硝酸盐对混凝土中钢筋的阻锈效果[J];硅酸盐学报;2004年07期

5 柳俊哲;邢锋;贺智敏;丁铸;;钢筋混凝土中亚硝酸根与氯离子的临界摩尔比[J];硅酸盐学报;2010年04期

6 韩建德;潘钢华;孙伟;;基于三维XCT对碳化引起水泥砂浆内部缺陷改变的测试和分析(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1年01期

7 余红发,孙伟,鄢良慧,武卫锋;盐湖地区干燥气候和碳化作用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J];混凝土;2003年10期

8 柳俊哲,巴恒静;掺防冻剂混凝土钢筋腐蚀程度的评价[J];混凝土;2004年01期

9 柳俊哲;;混凝土碳化研究与进展(3)——腐蚀因子的迁移[J];混凝土;2006年01期

10 王琴;杨鼎宜;;干湿循环对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影响[J];混凝土;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赞群;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基本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成;严亮;杨久俊;;高吸水保水材料对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3年10期

2 冯竟竟;王强;韩松;阎培渝;;高温诱致水泥浆体微观结构劣化现象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10年06期

3 马保国;欧志华;蹇守卫;徐如林;;HEMC对水泥浆早期水化产物形成历程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1年06期

4 陈友治;李儒光;李国刚;宋正林;许闽;;硼掺合料对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 陈志源;程蓓;吴时敏;;粉煤灰颗粒-水泥浆体界面特征的研究[J];混凝土世界;2012年03期

6 王培铭;丰曙霞;刘贤萍;;用于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的水泥浆体抛光样品制备[J];硅酸盐学报;2013年02期

7 孔祥明;路振宝;闫娟;刘辉;王栋民;;三乙醇胺对水化过程中水泥浆体液相离子浓度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3年07期

8 Adolf Bajza ,肖文俊;密实水泥浆体的结构[J];云南建材;1985年01期

9 沈忠湘;深孔大孔段灌注水泥浆护孔固壁[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5年01期

10 周良勋;郑皆达;李茂田;;分子间作用力对制备含有机废弃之水泥浆体影响研究(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保国;王迎飞;董荣珍;张莉;张文芹;;亚钠型防冻剂中常见组分对新拌水泥浆体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马保国;王迎飞;董荣珍;张莉;张文芹;;亚钠型防冻剂中常见组分对新拌水泥浆体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张国防;王培铭;;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影响水泥浆体微观结构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培铭;丰曙霞;刘贤萍;;用于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的水泥浆体抛光样品制备[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蒋正武;孙振平;王培铭;;水泥浆体中早期内部相对湿度分布的研究[A];新型建筑材料技术与发展——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新型建筑材料论文集[C];2003年

6 杨全兵;张树青;;高钙灰对水泥浆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第七届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侯贵华;朱祥;史世英;;掺农作物秸秆水泥浆体水化与硬化性能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韩冬冬;李晋梅;钟世云;;VMA对乳液改性水泥浆zeta电位和硬化浆体微观结构的影响[A];商品砂浆的科学与技术[C];2011年

9 张国防;王兆国;宿军勇;王培铭;张永明;;可再分散聚合物水泥浆体物理性能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董刚;张文生;张洪滔;;粉煤灰在水泥浆体中的反应程度与其粒径体积分布的关系[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玄东兴;水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热相互作用与热再生体系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苏雷;薄层纤维素醚改性水泥浆体水化历程和微观结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廖宜顺;基于电阻率法的水泥水化与收缩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韩松;石膏与碱金属硫酸盐对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的影响机理[D];清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飞;水泥浆体初、终凝时间的电学与超声甄别[D];清华大学;2014年

2 李屹立;花岗岩/硅烷偶联剂/水泥浆界面层形成机理研究[D];汕头大学;2006年

3 黎家英;固井水泥浆凝结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测定装置研制及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4 苏雷;纤维素醚改性水泥浆体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曹志宇;聚丙烯酰胺对水泥浆性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田明武;带裂缝水泥浆体阻抗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冯玉龙;硅烷偶联剂改性花岗岩骨料与水泥浆作用机理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8 付怀刚;油溶性水泥浆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9 李高明;调凝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调控及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郭栋良;高寒地区后张梁混凝土沿波纹管裂缝形成的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09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409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4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