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6 09:58
【摘要】:重载铁路是提高铁路货物运能的关键设施,其运送能力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车辆轴重是今后重载运输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于既有铁路线路,轴重增加将对桥梁的冲击振动加剧,并会引起梁体开裂等病害,严重危及铁路行车安全。在诸多桥梁加固方法中,体外预应力技术因能显著提高承载力而被广泛应用。但传统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中锚固装置的施工周期较长,且体外筋的养护工作较为繁琐,因此,研发新型体外预应力加固装置,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实现重载铁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编号:2009AAllZ102-2)的资助下,针对重载桥梁结构形式,提出预应力体系的合理布置方式,研制一套CFRP(碳纤维增强塑料)筋体外预应力锚固及张拉装置,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与有限元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预应力CFRP筋加固梁受弯性能,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 (1)对预紧后的CFRP筋与锚具组装件进行反复抗拉强度试验,研发新型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研制出一套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桥梁的锚固装置及相应的张拉装置,并应用于T形截面混凝土梁进行锚固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预紧装置能对CFRP筋夹片式锚具进行有效预紧;CFRP筋锚固装置在加固梁的整个受力过程中与梁体保持协同工作;锚固装置在整个受力过程中表现良好的弹性工作状态,且腹板孔洞附近混凝土的最大主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研制的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装置满足重载铁路桥梁加固“快速、不间断运输且大幅度提高承载力”的要求。 (2)考虑初始张拉应力、混凝土强度等级、体内非预应力钢筋配筋率以及梁体加载前的原始裂缝宽度等因素,设计制作了11根T形截面混凝土梁试件,通过静力试验,研究了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受弯性能。结果表明: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梁的受力过程与未加固梁的相似,正截面工作阶段可划分为弹性工作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破坏阶段;与未加固梁相比,采用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可显著提高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整体刚度和极限变形能力,并有效抑制裂缝发展;张拉控制应力和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对加固梁受弯承载力影响较为明显,而混凝土强度等级影响较小;原始裂缝的存在对加固梁的开裂荷载影响较大,但对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的影响较小;施加的体外预应力能使初始开裂混凝土梁的裂缝达到完全闭合的状态;在加固梁体开裂之前,梁体截面(包括CFRP筋)应变变化规律符合平截面假定,梁体开裂之后,CFRP筋平均应变明显小于梁体混凝土的应变;加固梁的可变形性随混凝土强度等级、体内非预应力筋配筋率以及初始张拉应力的提高而降低,而随着原始裂缝宽度的增大而增大。 (3)通过预应力CFRP筋的张拉锚固试验及2根不同张拉控制应力加固梁的长期应力观测试验,借鉴既有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开展CFRP筋预应力损失研究。结果表明: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预应力损失的引起因素主要有5个:混凝土弹性压缩、锚固钢板回缩、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CFRP筋松弛和钢板的长期变形;CFRP筋的初始应力水平越高,预应力损失越大;2根试验梁100d观测结果为CFRP筋总预应力损失分别占其初始张拉应力的12.3%和19.5%,其中,预应力瞬时损失占初始张拉应力的2.1%和4.2%,长期损失占初始有效应力的10.5%和16.0%;初始应力水平较高时,CFRP筋松弛和钢板的长期变形是引起长期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因素。 (4)根据试验结果及锚固装置自身特点,运用等效塑性铰区长度计算理论计算CFRP筋极限应力增量,在此基础上,考虑二次效应,建立了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T形截面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采用ABAQUS软件对加固梁受弯承载力和CFRP筋应力增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拓展分析,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5)基于试验结果,结合理论分析,对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T形截面混凝土简支梁的短期挠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原始裂缝的混凝土梁在施加CFRP筋体外预应力的过程中,截面抗弯刚度计算应分有裂缝和裂缝闭合两阶段考虑;考虑二次效应的影响,运用等效惯性矩法建立了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T形截面混凝土梁的短期挠度计算公式,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3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闯;;体外预应力体系浅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0年05期

2 宋均;王连彬;;浅谈桥梁体外预应力的设计与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0期

3 曾清林;符锌砂;;体外预应力法在新会大洞大桥加固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6期

4 张小兵;体外预应力[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5 王绍义,狄蓓蕾,邓向辉;体外预应力小梁试验研究与分析[J];上海公路;1998年S1期

6 孙海,黄鼎业,王增春,易发安;体外预应力简支梁受力性能研究与非线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7 孙宝俊,周国华;体外预应力结构技术及应用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奉龙成,杨家玉;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及应用状况[J];公路交通技术;2001年02期

9 史丽远,郑志东;体外预应力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建筑;2002年01期

10 曲冰;谈体外预应力竖向张拉法在大桥加固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庄晓波;邵伯贤;;浅谈桥梁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要点[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薛伟辰;王骅;;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长短期性能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王景全;刘钊;刘其伟;;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应用与研究[A];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李方元;徐栋;郭晓东;王勇;;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桥体内体外预应力方案对比设计——重庆新滩綦江大桥对比设计[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刘未来;韦福堂;;体外预应力体系在75m跨节段式箱梁预制拼装桥梁的应用[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赵玲军;张国龙;吴涛;;体外预应力法在加固钢桁架中的实践[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邓少伟;姜海波;陈峰;;体外预应力及增大主墩截面法加固T构桥结构分析[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娄廷会;易建国;;活载作用下简支梁体外预应力内力增量的简化计算[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9 宛劲松;杨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箱梁下挠及混凝土裂缝的体外预应力处治[A];湖北省公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宛劲松;杨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箱梁下挠及混凝土裂缝的体外预应力处治[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韶军;桥梁体外预应力设计取得突破[N];中国交通报;2009年

2 特约记者 张鸣 通讯员 马瑞勤;“高效体外预应力结构锚固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技术鉴定[N];北京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许锋;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杨莉;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受力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黄巍;体外预应力钢丝绳加固RC梁受剪性能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仝家欢;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增量及加固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宋启玺;铝合金筋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徐海;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动力特性及损伤识别数值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4 葛佳成;体外预应力在连续箱梁桥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卢天明;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受弯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6 徐启智;大跨度预应力CFRP筋索FRCC受弯构件受力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7 吴涛;体外预应力石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殷小龙;体外预应力法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工程学院;2017年

9 翟晓霞;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关键参数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10 马泽军;体外预应力在天津城市高架桥中的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78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478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a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