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载铁活性炭生物滤池低温下去除氨氮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30 18:21
【摘要】:目前,我国饮用水水源氨氮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对城市饮用水的安全构成威胁。生物活性滤池是公认的最为经济有效的去除饮用水中氨氮的方式之一,但在低温环境下难以发挥作用。因此,探索低温下生物活性炭工艺高效脱氮,控制北方高寒地区氮污染和提供安全高质的饮用水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超声浸渍法将铁元素负载到活性炭上。通过改性活性炭与未改性活性炭对比试验,围绕吸附氨氮与活性炭表面性质关系这一问题,详细研究了氨氮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行为和机理。同时将改性炭应用到低温环境下,作为生物滤池滤料,进行微生物挂膜和除氮试验,从挂膜完成时间、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考察,探讨了低温强化原因。通过改性,改变了活性炭的物理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铁元素以Fe203形式负载到活性炭上,使活性炭大孔和中孔的比表面积由46.175m2/g减小到改性后24.683m2/g,孔体积由0.064cc/g减小到0.043cc/g,平均孔径由3.742nm增大到3.808nm,表面形貌更加粗糙不平。通过改性,活性炭的等电点由未改性时pHPZC=5.8提高到改性后pHPZC=8.2。氨氮在吸附过程中主要由颗粒内扩散过程控制,吸附行为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通过对等温吸附线的研究表明,氨氮在活性炭表面服从Langmuir和Freundlich两种等温吸附模型。其中改性活性炭的氨氮饱和吸附量qm值在25℃、15℃、5℃的条件下比未改性炭分别提高11.2%, 12.3%, 52.8%。热力学分析表明活性炭吸附氨氮的行为是自发和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将改性炭应用到低温环境下进行自然挂膜和除氮试验,对比未改性炭柱,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改性炭柱中自然挂膜完成历时96天,未改性炭柱挂膜历时106天。挂膜完成后,活性炭柱对氨氮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5%以上。对比改性炭柱和未改性炭柱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表明,改性炭柱整体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均要高于未改性炭柱。宏基因组测定表明,改性炭柱中微生物丰富度要高于未改性炭。对生物活性滤池进行除氮动力学探讨结果表明,改性炭柱比降解速率为0.114mg/L.h·nmol,而未改性炭柱的比降解速率为0.090mg/L·h·nmol。改性炭柱中微生物活性要高于未改性炭柱。
【图文】:

载铁活性炭生物滤池低温下去除氨氮机理研究


C1)改性炭和(2)未改性炭EDS测定图

载铁活性炭生物滤池低温下去除氨氮机理研究


通过两种载铁量的分析可以确定铁元素负载到活性炭上,为了确定改性活性炭上铁逡逑元素的存在形态,本文采用XRD分析。逡逑图3.2是通过XRD分析所得到的衍射图谱:逡逑改性炭逡逑^^丨上丨一丨一逡逑未改性炭逡逑Fe203逡逑I邋|逡逑逦,逦i逦i逦i逦,逦i逦i逦i逦逡逑0逦20逦40逦60逦80逡逑图3.2改性炭和未改性炭XRD衍射图逡逑19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9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萍萍;花日茂;徐微;张妍妍;胡晓璇;;生物活性滤池对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去除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2 韩立能;刘文君;王占生;孙瑞林;费相琴;胡继平;;上/下向流生物活性炭处理效果比较[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3 张继义;韩雪;武英香;徐春梅;李金涛;;炭化小麦秸秆对水中氨氮吸附性能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1期

4 徐春彦;高建峰;彭涛;;水体中氨氮污染治理研究进展[J];山西化工;2012年01期

5 姚燕;周继承;高令飞;;微波辐照和改性活性炭共同作用处理氨氮废水[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1年06期

6 冒爱琴;王华;谈玲华;蔺相阳;潘仁明;;活性炭表面官能团表征进展[J];应用化工;2011年07期

7 杨婧雯;江霜英;刘昭丽;;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的低温启动试验[J];水处理技术;2011年01期

8 唐嵩;;中国水环境现状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年04期

9 杨玉珍;王婷;马文鹏;;水环境中氨氮危害和分析方法及常用处理工艺[J];山西建筑;2010年20期

10 张晨;李军;刘伟岩;马文瑾;焦阳;何继文;;低有机物含量下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于飞;改性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对苯系物和重金属吸附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魏巍;微污染水源扬水曝气强化原位生物脱氮特性与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周爱姣;木炭曝气生物滤池的特性及效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刘桂芳;表面改性活性炭吸附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性能与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王宇;利用农业秸秆制备阴离子吸附剂及其性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任芝军;高锰酸盐预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除污染效能与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张小玲;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与反硝化聚磷基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8 张明;硝化细菌应用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蒋文举;微波改性活性炭及其脱硫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庆彬;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强化城镇污水脱氮除磷现场中试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2 杨涛;铁锰元素对生化反应器效能以及微生物聚集的促进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刘瑞红;改性活性炭对水中阿莫西林吸附效果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宫林林;改性生物活性炭过滤工艺除氮效能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王正芳;载铁活性炭的制备及对P(V)的吸附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马桂林;预氧化强化生物活性炭滤池除氮效能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郁捷;活性炭对多元酚废水吸附效果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信;应变SOI材料物理与工艺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曹云华;沸石微生物联合固定化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氨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雷;低温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21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521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2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