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3 07:12
【摘要】:本文源于“安徽东至县元潘村·元甲山村庄整治与建设发展规划设计”实践项目中关于美好乡村景观保护、传承与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反观当前美好乡村景观设计文化、艺术、审美宽泛有余;对传统景观文化呈现一种表层形态的保护、复古或拼贴;对外来景观文化的盲目模仿;“千村一色”等现实问题,由此引发了对美好乡村景观设计相关命题的思考。 论文强调运用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突出相关比较空间研究,重在国内外美好乡村景观设计、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基于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美好乡村景观设计实践研析。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 (1)美好乡村景观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实则是一个基于美好乡村形象特色体现与美好乡村景观特质空间生成和发展下的城市设计问题。应在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指导下,把握乡村整体空间的历史文化性、美好乡村景观的特质性,突出美好乡村景观形态空间的文化、艺术、审美; (2)基于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美好乡村景观设计,其空间生成的特质源于美好乡村景观历史信息的可读性,应从战略高度去审视和把握“美好乡村景观特质性”与“特质性生成下的文化传承发展”间的相互关系。特质性的审视和把握需以敏锐的认知力,对美好乡村景观空间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寻找它们的形态结构,并分析其结构生成的原因及其与地域特征的关系;而特质性生成下的文化传承发展,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与美好乡村时代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 (3)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的技术路线,主要从战略层面和具体形态空间设计层面来体现。战略层面上,通过对美好乡村自然地理、地域历史文化的意象感知,结合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而确立具有功能、文化、艺术和审美的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命题;具体形态空间设计上,应在传承与发展美好乡村历史文化内涵、提升美好乡村景观整体品质的命题指引下把握美好乡村景观相关形态空间要素的设计。 探讨美好乡村景观城市设计的命题,旨在保护美好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地域文化特质性;改善目前杂乱无章的美好乡村景观设计现状;体现美好乡村景观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和美好乡村景观整体环境的文化艺术审美,以期为未来的美好乡村景观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来仙;石雷;岳祥华;;干扰和森林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0期

2 商崇菊;郝志斌;古今用;吕东玉;;黄河干流重要景观的确定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3 刘路明;彭明春;王崇云;董云霞;;滇池流域农业沟渠系统景观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4 张如春;;普洱市景观生态规划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8期

5 刘西军;洪淑媛;武金翠;;基于GIS的小流域森林景观分析——以安徽省老山自然保护区肖坑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许先升,梁伊任,王浩;安阳市市域绿地景观生态规划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滕明君;周志翔;王鹏程;郑忠明;谢启姣;;快速城市化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结构特征与调控机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8 郑绍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以及保护措施[J];才智;2012年03期

9 李斌;张金屯;;黄土高原草原景观斑块形状的指数和分形分析[J];草地学报;2010年02期

10 陈贵廷;刘清泉;叶生星;郑志荣;刘杰波;牟宁;;内蒙古多伦县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J];草地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英汉;杜鹃;周丹;辛伟光;;基于NDVI变化的长潭水库库区生态保护规划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汪自书;;生态脆弱地区保护规划的技术体系研究——以呼伦贝尔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顾朝林;石爱华;;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分析方法——南昌城市空间发展实证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汪自书;吕春英;林瑾;李王锋;季海波;;基于绿色基础设施(GI)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与实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姚忠;严力蛟;;景观生态学在山区镇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以武义县新宅镇为例[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李传哲;于福亮;刘佳;;张掖市景观格局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7 赵明远;刘张璐;;国内外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发展现状及其规划途径、方法的探讨[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偶春;姚侠妹;张建林;;山地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研究——以重庆长寿区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风景旅游规划)[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冠衡;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侯碧清;株洲市城市植物造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4 程雄;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贾晓晴;古莲河露天煤矿环境影响与景观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宋秀华;城市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何俊;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和冰雪干扰受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程复;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恢复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河川径流泥沙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刘铁冬;四川省杂谷脑河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李玉凤;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健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磊;景观斑块在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康旭;辽宁沿海地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左志莉;基于生态红线区划分的土地利用布局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刘张璐;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大纲编制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安晨;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公园景观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郑涛;杭州市山水格局背景下的绿地系统构建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8 王玮;“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株洲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曾蕾;云南亚热带山地乡村景观构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史俊伟;传统村镇入口景观的心理诉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48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548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f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