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预臭氧化消毒副产物生成特性和控制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24 08:38
【摘要】:预臭氧化工艺具有杀菌能力强,除藻效果好,能够去除有机物等优点,在国外受到重视,并逐渐应用于实际饮用水生产过程中。而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多数仍处在实验室和中试阶段,在实际应用中的数据相对缺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预臭氧化消毒副产物生成特性和控制技术,确定预臭氧化过程中溴酸盐及含碳消毒副产物(C-DBPs)和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等水质指标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为预臭氧化工艺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优化给水厂的处理工艺,提高饮用水水质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本文以天津市水源水为研究对象,研究预臭氧化工艺对消毒副产物(DBPs)的影响,得出预臭氧化的最优CT值条件,找出其对传统氯消毒副产物和新型含氮消毒副产物三氯硝基甲烷(TCNM)的控制方法。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预臭氧化的CT值对净水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试验原水经不同CT值条件下的预臭氧化处理后,出水的UV254值有了大幅度下降,可溶性有机碳(DOC)、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和卤乙酸生成势(HAAFP)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溴酸盐含量也均符合国家关于饮用水中溴酸盐浓度的要求。确定实验所用原水的预臭氧化最优CT值为初始臭氧浓度1.35-2.0mg/L,臭氧接触反应时间为10min,即最优CT值为13.5-20.0mg/L·min。在实际水厂生产中,低温低浊及普通水质期,可采用较低的初始臭氧投量,即1.35-1.5mg/L左右,高温高藻期,水质条件变差,初始臭氧投量可以适当提高至2.0mg/L左右。 最优CT值条件下DBPs的生成特性研究表明:对于试验原水来说,MW30kDa组分是THMs和HAAs的主要前体物质,其THMFP和HAAFP分别约占试验原水的25.14%和40.36%。MW在10-30kDa的有机物组分与氯反应具有最强的THMs和HAAs生成能力。对于预臭氧化出水来说,MW1kDa组分对THMs和HAAs的生成量贡献最大。MW在1-3kDa的有机物组分与氯反应具有最强的THMs生成能力,而MW在3-10kDa的有机物组分与氯反应具有最强的HAAs生成能力。预臭氧化造成了大分子有机物的分解,使得NOM的MW分布向小分子迁移。 向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溴化钾溶液,研究不同溴离子浓度下的原水在最优CT值处理条件下溴酸盐的生成情况,发现当试验原水溴离子浓度为143.521μg/L时,预臭氧化反应出水中溴酸盐的含量为10.402μg/L。因此,确定溴酸盐生成量超标时试验原水中溴离子的含量约为143μg/L,即当原水中溴离子浓度约为285μg/L时,在最优CT值条件下进行预臭氧化的出水中溴离子含量就有超标的危险。在此临界溴离子浓度下对预臭氧化工艺进行优化实验得出,调节原水pH至6.0,同时向原水中加入适量氨氮,预臭氧化反应20分钟后即可达到去除THMFP和HAAFP和控制溴酸盐生成的双重目的。 氨基酸配水体系中TCNMFP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甘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溶液经过预臭氧化反应后,TCNMFP的浓度均随着初始臭氧投量的提高而增加。四种氨基酸经过预臭氧化反应后,其TCNMFP浓度均随着预臭氧化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各种氨基酸溶液经预臭氧化反应后,初始pH对TCNMFP的影响由于氨基酸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当有亚硝酸盐存在时,四种氨基酸经过预臭氧化反应后的TCNMFP都有所上升。但是当初始亚硝酸盐浓度提高到较高水平时,整体的增加趋势并不十分显著。 研究实际水体中预臭氧化工艺对TCNMFP的影响得出:对于试验原水来说,MW为1-3kDa的有机氮组分是TCNM的主要前体物质,MW在3-10kDa的有机氮组分与氯反应具有最强的TCNM生成能力。对于预臭氧化出水来说,MW1kDa组分对TCNM的生成量贡献最大,预臭氧化对TCNM的增长作用可能就在于此部分可溶性有机碳(DON)有了生成TCNM的潜能;MW在3-10kDa、10-30kDa和30kDa的有机氮组分与氯反应生成TCNM的能力都较强。水厂原水经预臭氧化后,TCNMFP有了显著增加。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大,原水经预臭氧化反应后的TCNMFP先略微降低后升高。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TCNMFP先降低后升高,在反应时间为5分钟时,TCNMFP有最小值。随着pH值的升高,预臭氧化处理后出水的TCNMFP迅速升高。强酸性环境(pH=4时)有利于控制预臭氧化处理中TCNM的生成。当试验原水中处于临界溴离子浓度条件下时,为了控制TCNM的生成,在确保溴酸盐含量不超标的前提下,可向原水中少投加或者不投加氨氮。这样,在原水处于临界溴离子浓度的情况下,既可有效控制溴酸盐的生成,也可尽量减少TCNM的生成,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图文】:

预臭氧化,实验装置图


第二章实验材料与方法 PSi■灔灥图2.2预臭氧化实验装置图2.2.2最优CT值条件下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特性实验2.2.2.1实验简介基于分子量分析天然有机物预臭氧化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特性。将实验原水在最优CT值条件下进行预臭氧化处理,用超滤膜法将原水和处理后水分为不同的MW组分,检测各组分的DOC、UV254、THMFP、HAAFP、TCNMFP、溴离子、溴酸盐、氨氮、确氮、亚硝氮、pH等指标,对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原水和处理后水MW的分布及不同MW有机物对DBPs生成量的贡献以及臭氧与不同MW有机物的反应能力,推测预臭氧化对传统氯消毒副产物的去除机理和预臭氧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机理。2.2.2.2超滤膜分子量分级方法实验使用的超滤膜由上海迪清过滤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截留分子量分别为30,10,3和1 kDa,其材质是聚醚砜。新的超滤膜在使用前先用去离子水过滤清洗

去除效果,预臭氧化,出水,原水


后在254 nm的波长下测定其紫外吸光度。不同CT值条件下预臭氧化后出水的UV2M值见图3.1。由图3.1可以看出,试验原水的UV254值为0.022 cm"',试验原水经不同CT值条件下的预臭氧化处理后,出水的UV254值都有大幅度下降,去除率在9.09%-63.64%之间,在实际水厂处理工艺中,能够大大减轻后续常规处理的负担。随着初始臭氧浓度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出水的UV254值逐渐降低,但是降低程度逐渐放缓,当初始臭氧浓度增加到2.696 mg/L时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9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吉,武道吉,周玲玲,何文杰,韩宏大,李圭白;腐殖酸特性及其对三卤甲烷形成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01期

2 马军,刘晓飞,王刚,李继,张金松,贺彬;臭氧/高锰酸盐控制臭氧氧化副产物[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06期

3 王超;胡洪营;王丽莎;田杰;藤江幸一;;典型含氮有机物的氯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15期

4 王秀丽;董民强;陈琼洁;;杭州市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09期

5 尹宇鹏;陆少鸣;禹娜;;给水工艺对不同分子质量有机物的去除规律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8年10期

6 陈诚;章诗芳;董玉莲;梁伟杰;黄建君;;臭氧工艺对水中有机物分布影响情况研究[J];广州化工;2006年06期

7 张金松;黄红杉;;美国臭氧化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J];城镇供水;2001年03期

8 田利;王启山;;预氧化与气浮工艺联用处理高藻水效果比较[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梁远;魏群山;王东升;杨海红;周岩梅;张利田;;滦河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的综合分级表征及其混凝去除过程[J];环境工程学报;2007年11期

10 ;Degradation and detoxification of microcystin-LR in drinking water by sequential use of UV and ozon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年12期



本文编号:2552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552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7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