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混凝交互作用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孔祥国;王飞;王永磊;;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微污染水源水试验研究[J];供水技术;2011年02期
2 王晓昌,金鹏康,何文杰,韩宏大,王付林,胡建坤,李宗喜;高锰酸钾和预臭氧强化常规处理工艺[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06期
3 石晓荣;朱天宇;陈家财;;水中臭氧浓度的检测方法[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7年01期
4 周云瑞;祝万鹏;;Al_2O_3催化臭氧化处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J];环境科学;2006年01期
5 方晶云;马军;王立宁;张涛;陈忠林;高月华;;臭氧预氧化对藻细胞及胞外分泌物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6年06期
6 胡承志;刘会娟;曲久辉;;Al_(13)形态在混凝中的作用机制[J];环境科学;2006年12期
7 刘海龙;王东升;程芳琴;汤鸿霄;;微污染原水预臭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及其安全性[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7期
8 区永杰;方芳;高乃云;楚文海;蒋金;;臭氧及其高级氧化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J];给水排水;2013年01期
9 朱秋实;陈进富;姜海洋;郭绍辉;刘洪达;;臭氧催化氧化机理及其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4年04期
10 王敏慧;张忠民;曹莉;王瑞军;刘海龙;;臭氧对混凝剂形态及功能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斐;李磊;徐炎华;;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2 董泽琴;张琳;张维;杨再荣;;Fenton氧化法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3 王锐;刘彩霞;靳朝喜;;O_3预氧化处理微污染黄河水源水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4 卢毅明;吴德礼;马鲁铭;;硝基苯废水治理的最新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5 孙文娴;杨海真;王少平;;邻苯二甲酸酯降解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3期
6 刘继凤;刘继永;朱进勇;;浅谈工业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及发展方向[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4期
7 毕鹏禹;董慧茹;卢永康;孟凡春;苏霞;余洁;;电絮凝-O_3氧化法处理石化工业污水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8 赵静野;郑晓萌;高军;;曝气充氧中氧总传质系数的探讨[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杨戈;;残留农药臭氧解毒机设计[J];北京农业;2009年06期
10 王盛;倪静;周丽英;叶连芳;汤慧静;;高锰酸钾、高锰酸盐预氧化处理高氨氮、高有机物污染原水[J];城市公用事业;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邸伟;姚煜冬;;GPJ-126型果蔬残毒臭氧解毒机的研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朱孟府;宿红波;王政;王海燕;游秀东;;农村饮水安全及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3 康苏花;王玮;袁张q,
本文编号:2553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55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