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锚索格构梁支护结构的高边坡健康监测研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祖强,廖勇龙,朱全平;三峡永久船闸一期高边坡监测锚杆应力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年01期
2 吴俊;覃俊;龙万学;;镇胜高速公路小寨特大桥边坡锚索预应力监测[J];路基工程;2009年04期
3 郭冬生;三峡永久船闸高强锚杆施工与锚杆应力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4 黄润秋;;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5 隋海波;施斌;张丹;王宝军;魏广庆;朴春德;;边坡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6 何满潮;;滑坡地质灾害远程监测预报系统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7 朱大鹏;晏鄂川;宋琨;;格构梁与边坡岩体相互作用机制及现场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8 朱焕春;某边坡锚杆应力状态测试与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9 宋修广,张思峰,李英勇;路堑高边坡动态监测与分析[J];岩土力学;2005年07期
10 郭永建;王少飞;李文杰;;应力监测在公路岩质边坡中的应用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吉祥;张礼中;周小元;霍志斌;陆琰;王乾;蔡子昭;石磊;王伟;;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的有效性周期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3期
2 唐胜传;杨伟;张昌林;;国道317线汶川-理县段边坡地震破坏模式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3 陶志刚;孙忠强;郭占飞;聂鑫;;耦合多种成灾因素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4 徐前卫;朱合华;金方方;马静;明娟;;软弱破碎岩体中锚杆抗拔受力机理及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5 赵信文;金维群;彭轲;常宏;黎清华;黎义勇;薛永恒;;清江中游隔河岩库区偏山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刘永莉;尚岳全;于洋;;BOTDR技术在边坡表面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徐黎明;王清;陈剑平;栾海;周福军;;二密滑坡形成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4期
8 魏云杰;陶连金;王文沛;朱志刚;;顺层岩质边坡变形机制分析与治理效果模拟[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刘永莉;孙红月;尚岳全;于洋;;基于BOTDR的传感光纤固定方式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9期
10 邹丽芳;徐卫亚;宁宇;郑文棠;;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破坏机理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满潮;陶志刚;张斌;;罗山矿区滑坡灾害发生机理与监测预警技术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2 李维朝;戴福初;李宏杰;许领;赵春宏;刘振波;;220kV盐津变电所开挖边坡变形机制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3 刘传正;王恭先;崔鹏;;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8—2009地质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4 谢和平;邓建辉;台佳佳;何昌荣;陈继平;李小余;;汶川大地震灾害与灾区重建的岩土工程问题[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5 胡卸文;黄润秋;施裕兵;吕小平;朱海勇;汪雪瑞;;唐家山滑坡堵江机制及堰塞坝溃坝模式分析[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6 夏敏;任光明;李果;吕生弟;刘荣清;;陡倾顺层斜坡倾倒变形破坏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韩雪;;平庄西露天煤矿滑坡灾害远程监测实例分析[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8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9 盛谦;;地面岩石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10 何满潮;孙晓明;;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洪涛;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李军霞;西藏隆子县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非线性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辉;珠三角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非线性预测[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静;光纤光栅多参数传感理论技术研究及在地下工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5 周保;黄河上游(拉干峡—寺沟峡段)特大型滑坡发育特征与群发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徐兴华;公路边坡信息综合管理与安全评判决策[D];浙江大学;2011年
7 刘永莉;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边坡工程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宋玉环;西南地区软硬互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胡耀飞;雅砻江筘蔷大型变形岩体变形破裂特征及趋稳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汪宙峰;地质灾害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亮;露天煤矿边坡应力无线远程监控系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顾清山;集中式边坡应力无线远程监控系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李红卫;陡倾顺层岩质高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的合理配置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王红晓;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高速远程崩滑流事件多因素复合约束机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佟丹;土层锚杆应力损失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陈莹;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方法在滑坡体提取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凯;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中电光调制器调制特性研究与控制[D];南京大学;2011年
8 成大业;略阳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典型灾害形成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周志刚;预应力锚索格构梁加固边坡的优化设计及安全系数计算[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焦方晖;崂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亚护;刘建坤;张玉芳;;预应力锚索框架内力计算的有限差分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李端友,汤平,李亦明;三峡永久船闸一期工程岩锚预应力监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0年01期
3 徐卫军,李刚;三峡永久船闸直立坡锁口锚杆应力监测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年01期
4 刘祖强,廖勇龙,朱全平;三峡永久船闸一期高边坡监测锚杆应力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年01期
5 尚文涛;郭国和;王震;;土质高边坡安全监测及稳定性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6 蒋承菘;中国地质灾害的现状与防治工作[J];中国地质;2000年04期
7 张丹,施斌,徐洪钟,高俊启,朱虹;BOTDR用于钢筋混凝土T型梁变形监测的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段永侯;我国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J];第四纪研究;1999年03期
9 张倬元,刘汉超;地下采掘环境效应的一个特殊实例——韩城电厂地基隆起机制及其控制措施[J];地学前缘;2001年02期
10 张倬元;滑坡防治工程的现状与发展展望[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国;;预锚格构体系中不同锚固角的仿真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8期
2 王志俭;宁万辉;赵家成;;锚杆格构系统格构梁内力计算方法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谢连城;宋振熊;;关于隧道格构梁支撑的强度和稳定计算[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4 何健;李建国;;预锚格构体系中不同锚固间距的仿真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07年12期
5 蔡培;李建国;;预锚格构体系中不同锚固间距的仿真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08年08期
6 徐小华;;格构梁与锚索注浆复合结构在加固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9年05期
7 宁万辉;王志俭;罗先启;张振华;;滑坡治理中格构梁内力矩阵分析法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05期
8 王志俭;万诚;赵家成;;格构梁刚度及地基变形模量对格构梁弯矩的影响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许英姿,唐辉明;滑坡治理中预应力锚索格构梁受力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2年03期
10 张霞;时伟;;考虑锚杆切向拉力作用的格构梁内力计算与数值模拟[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赵志强;姜朋明;梅岭;;基于变形协调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格构梁联合加固边坡稳定性分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2 许英姿;桂树强;;格构梁在软岩边坡治理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会壮;周明杰;;论滑坡治理中格构锚杆工程质量监理与检验[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4 许英姿;;滑坡治理中格构锚固结构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朱彦鹏;李京榜;叶帅华;张强;;基于锚索格构梁支护结构的高边坡健康监测研究与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6 许英姿;姚海林;唐辉明;;格构锚固结构加固边坡的机理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志刚;北京双大路碎裂岩质滑坡灾变机理及控制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立;混凝土格构锚固支护体系中格构梁的受力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马立博;喷锚支护格构梁计算方法研究及三维有限元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霞;预应力锚杆格构梁的改进计算方法研究及优化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怀志;预应力锚索格构梁受力分析[D];贵州大学;2009年
5 马迎娟;预应力锚索格构梁复合结构的模型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6 李群;格构梁双参数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7 高洁;非预应力锚杆格构模拟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周志刚;预应力锚索格构梁加固边坡的优化设计及安全系数计算[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萍;预应力锚索格构梁体系的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10 周陶;滑坡治理中现浇钢筋砼格构梁与预应力锚索复合结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本文编号:2579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579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