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除氟性能

发布时间:2020-02-21 11:21
【摘要】: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吸附剂,优化了合成条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能谱分析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热重分析仪(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TGA)、比表面积分析仪(Brunauer-Emmett-Teller surface area,BET)等对吸附材料进行表征探讨。研究结果表明pH值和共存离子等因素对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吸附剂除氟效能有一定的影响,在pH为6时,达到最大吸附容量,为44.15mg·g-1,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能够提高吸附剂除氟效率,磷酸根离子与氟离子有一定的竞争吸附。
【图文】:

标准曲线,氟离子,标准曲线,电位


升温为5℃·min-1,温度区间为30~1000℃,高纯N2保护,N2流量为100mL·min-1。1.7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吸附剂对F-的吸附1.7.1吸附容量的计算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GB7484-87)测定水溶液中的F-含量,缓冲溶液TISABⅡ加到备检测样品中以消除离子强度的变化以及控制溶液的pH值。以1~10mg·L-1范围内不同浓度F-标准溶液与对应电位(mV)绘制标准曲线(图1)。图1氟离子与对应的电位标准曲线Fig.1Standardcurveoffluorideionversuspotential吸附容量由吸附前后溶液中氟离子浓度的变化计算得出:qe=V(C0-Ce)m或qt=V(C0-Ct)m式中:qe为吸附平衡时吸附剂的吸附容量(mg·g-1),V为溶液体积(L),C0为氟离子初始浓度(mg·L-1),Ce为吸附平衡时溶液中氟离子浓度(mg·L-1),m为吸附剂质量(g),qt为t时刻吸附剂的吸附容量(mg·g-1),Ct为t时刻溶液中氟离子浓度(mg·L-1)。·16·材料导报B:研究篇2015年1月(下)第29卷第1期

氟离子,吸附剂,吸附量


25℃恒温水浴振荡12h,实验结果见图2。由图2可见,在一定Mn2+/Al3+物质的量比范围内,Mn-Al吸附剂的除氟容量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变小;n(Mn2+)∶n(Al3+)=1∶8时,吸附容量达到最大值,为44.19mg·g-1;而单独Al3+的除氟容量仅为36.78mg·g-1;两种金属离子混合以后,吸附容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可能是因为两种离子协同交互作用而引起表面结构变化,从而提高除氟容量[24]。图2Mn2+/Al3+物质的量比对所制备的吸附剂的氟离子吸附量的影响Fig.2EffectofratioofMn2+/Al3+(inmolar)onfluorideadsorptiononthepreparedadsorbent2.1.2pH值的影响分别称取0.0845gMnSO4·H2O和1.5000gAl-(NO3)3·9H2O,使n(Mn2+)/n(Al3+)=1∶8,逐滴加入0.1mol·L-1NaOH溶液,使得溶液pH值分别为4、5、6、7、8、9,25℃磁力搅拌1h,静置分层,,用去离子水将吸附剂洗至中性,在80℃干燥24h,研磨,用200目筛网过筛。称取0.01g吸附剂与10mg·L-1氟离子溶液于100mL塑料离心管中,25℃恒温水浴振荡12h,实验结果见图3。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随着pH值的升高,合成的Mn-Al吸附剂除氟容量逐渐增大,当pH=6时达到最佳吸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许兆杰;张雅君;;农村及偏远地区饮用水除氟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赵梦华;霍亚坤;丁文明;黄霞;;铁-镧复合氧化物颗粒吸附剂除氟特性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孟范平;李永富;周游;杜秀萍;;EGDE交联的载镧壳聚糖微球对氟离子的静态和动态吸附[J];化工学报;2011年11期

4 李腾;魏妍;朱迟;杨娇艳;赵良元;王鸣涛;杨劭;;新型饮用水除氟材料Bio-F除氟机制研究[J];环境化学;2010年04期

5 杨通在;罗顺忠;许云书;;氮吸附法表征多孔材料的孔结构[J];炭素;2006年01期

6 边艳芳;李响;;饮用水除氟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进展[J];天津建设科技;2013年05期

7 肖益鸿;李桂平;郑瑛;蔡国辉;魏可镁;;Zr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欣梅;高晓;李翔;;用于CH_4/CO_2重整反应Ni/ZrO_2-Al_2O_3催化剂的结构和抗积炭性能[J];催化学报;2011年01期

2 方瑞梅;何胜楠;崔亚娟;史忠华;龚茂初;陈耀强;;(CeO_2-ZrO_2-Al_2O_3)-(La_2O_3-Al_2O_3)复合氧化物负载的Pd密偶催化剂:载体焙烧温度的影响[J];催化学报;2012年06期

3 刘克万;辜敏;林文胜;鲜学福;曾来;;碳分子筛的微结构表征[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4 朱纪磊;奚正平;汤慧萍;谈萍;;多孔结构表征及分形理论研究简况[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S2期

5 苏馈足;陈慧;李洋;;新型饮用水除氟吸附剂研究进展[J];地下水;2008年05期

6 苏馈足;陈慧;陈凯;;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用于除氟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9年11期

7 张婷;严红;王帆;;纳米Y沸石合成及表征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8 帖靖玺;米晓;张西旺;;Adsorptive Removal of Fluoride from Water by Heat-Treatment Waterworks Alum Sludge[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4年01期

9 Liu Xiaojing;Wang Binbin;Zheng Baoshan;;Geochemical process of fluorine in soil[J];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2014年03期

10 张瑞玲;李德生;秦松岩;王亮;周雅楠;文桦;何安;;新型生物质炭吸附剂对地下水中氟的去除作用[J];现代食品科技;201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艳素;豆小敏;赵蓓;伦小秀;赵雪芹;;As(Ⅴ)在锆铁复合氧化物颗粒上的吸附动力学[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Ruofang Zhang;Xike Tian;Baodan Zhang;Chao Yang;Suxin Zhang;Yanxin Wang;;Ordered Mesoporous Alumina for Adsorptive Removal of Low Concentration of Fluoride from Drinking Water[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委会2013年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Na Tian;Xike Tian;Chao Yang;Chaoxin Zhou;Yanxin Wang;Suxin Zhang;;High Efficient Removal of Fluoride from Drinking Water by Ordered Mesoporous γ-Al_2O_3[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委会2013年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刘成;胡伟;李俊林;姜成浩;陈卫;;球状羟基磷灰石对地下水中氟的去除效能及其应用[A];饮用水安全控制技术会议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委员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徐宏建;潘卫国;郭瑞堂;张晓波;;脱硫废水深度降氟机理及工艺优化的实验研究[A];贯彻“十二五”环保规划,创新火电环保技术与装备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邸倩倩;微波场强化植物性多孔材料内部流体流动与传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孔凡海;铁基纳米吸附剂烟气脱汞实验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梁丽敏;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制备、多孔结构及其伪装特性[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赵晓辉;基于矿物质赋存形态与转变过程的炉内灰渣沉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姚瑞华;基于镧系金属改性壳聚糖的脱氟新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李煜;纤维改性可燃药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程大莉;木基纳米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谭大志;新型孔材料的合成、结构及其吸附性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雪华;锑矿区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梁鹏;稀土改性壳聚糖树脂的制备、表征及对氟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娟娟;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微观特性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道静;污泥活性炭制备及其对苯酚和硝基苯吸附特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张爱霞;改性钙矿材料制备及其除氟性能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海彦;微/纳米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政;活性炭对有机气体的选择性吸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谢招娣;苎麻杆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7 王爱华;中孔分子筛的连续合成与厚壁中孔分子筛的合成[D];郑州大学;2007年

8 刘丰;新型超高交联纤维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钟玉兰;以淀粉为前驱体的超级电容器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玉敏;超细氢氧化铝干燥过程中粒子团聚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建;王东田;陈霞;尹方平;;吸附法除氟技术的原理与方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8期

2 王云波,张海燕,谭万春,李娟;沸石吸附法处理高氟饮用水的试验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连国奇;胡继伟;秦樊鑫;傅文军;黄先飞;彭全材;;氟对人体的危害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地方病通报;2008年05期

4 张永平;王俊宏;任振兴;米尔芳;申沁光;;改性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管式微滤膜用于饮水除氟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9年01期

5 刘瑞贤;成旦红;刘淑兰;;镍基合金镀层中镧的测定[J];电镀与精饰;1993年06期

6 袁晓红,姚源,唐永良;活性炭吸附剂的孔结构表征[J];中国粉体技术;2000年S1期

7 ;活性氧化铝除氟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89年03期

8 高乃云,徐迪民,范瑾初,严煦世;氧化铁涂层砂改性滤料除氟性能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01期

9 卢建杭,黄克玲,刘维屏;含氟水治理研究进展[J];化工环保;1999年06期

10 焦中志,张昱,杨敏,黄霞,马可民;稀土铈基无机吸附剂对氟的吸附性能[J];环境化学;200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霍亚坤;几种高效除氟吸附剂的颗粒化方法与吸附效果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技术零讯[J];标准设计简报;1961年08期

2 阿连金;赵顺仁;;用磁力处理强化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氢氧化物的过滤过程[J];辽宁机械;1984年03期

3 顾久传;;水的SDI测试研究[J];净水技术;1991年04期

4 衡惠敏;常艳;李良君;徐启奎;张露;胡小平;;水热法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专利信息[J];新材料产业;2001年11期

6 郑耀通;金属氢氧化物包被砂过滤柱吸附与去除水体中的微生物[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4年04期

7 牛玉莲;金鑫;郑佳;李在均;顾志国;严涛;方银军;;石墨烯/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2年09期

8 杜林珂;;常温合成玻璃[J];建材工业信息;1985年04期

9 王军锋;杜宝中;王红军;王汝敏;;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粉体制备工艺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严琳;孔惠;李在均;;3D石墨烯/镍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超级电容性能[J];化学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美娥;滕铮;徐洁;侯万国;;抗糖尿病药物苯乙双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徐洁;张少杰;侯万国;;替加氟-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璐;项顼;李峰;段雪;;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制备螺旋碳纳米纤维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李妍;侯万国;;喜树碱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纳米杂化物[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艳红;侯万国;;氟尿苷-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制备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少杰;侯万国;;哒螨灵/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叶维娟;杜淼;郑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增强聚乙烯醇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3年

8 臧运波;张文斌;;DDPA插层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吸附镉离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7分会:多孔功能材料[C];2014年

9 王小蓉;吴平霄;;ZnAlTi型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A];2012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白培锋;项顼;李峰;;Zn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和电催化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武汉市江夏区江南实业有限公司专家组;冷轧板带防护防锈包装技术[N];中国冶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辉;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杂化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发炎;聚乙烯醇/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3年

2 李巧;层状过渡金属氢氧化物表面性质及电化学行为[D];湘潭大学;2014年

3 杨衡;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作为杀菌剂载体及其表面修饰杂化物的制备与表征[D];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

4 李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作为药物载体及其释放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舒氧;醋酸纤维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共混膜的制备与表征[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6 严涛;超级电容器用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7 房继红;钴铝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电容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常晓培;高结晶性规则形貌镍锰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蒋健伟;双金属氢氧化物层板的调控制备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赵磊华;LDH的制备及改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1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581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f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