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平安街街道景观整合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4 01:17
【摘要】:近年来,城市建设在过快的改造大潮中,建筑单体与街道其他组成要素各行其是,街道缺乏整体感。在参与牡丹江平安街的实际项目中,笔者发现街道边界空间作为建筑与街道的交集,是展现城市风貌的最直接界面,是街道的视觉焦点,是人偏爱的活动地带。街道边界空间组成中各个界面轮廓、形态等视觉影响力在表现其各自特征的同时,都具有构建街道景观整体完形效果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街道景观中,不同界面相交形成的形态、轮廓等视觉作用力的综合感知结果定义为“街道边界场”,并将其做为街道景观整合设计的载体。认为在街道设计中,应以人的体验认知为基点,以照顾人整体感知印象为原则,对建筑与街道的边界空间中的实体组成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综合性设计。并最终通过平安街的设计实践中探讨了该理念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本文应用了文献收集、现场调研、分析归纳等方法,以格式塔心理学、现象学、场所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边界场”理念,并结合结构主义提出了协同边界场的“整合”设计方法。旨在解决如何协调建筑与街道的整体关系,如何进行以人为主体的街道体验设计,如何创造有独特性的街道景观的核心问题,最终达到建筑、街道、人的同构目的。为街道景观设计提供了从“整体”入手,关注“整体印象认知”的设计新思路。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对街道边界场与整合设计的基本概念、论文的理论基础、牡丹江市平安街的城市背景与街道现状进行了解析;第三部分探讨了人在街道边界场中的视觉认知体验以及运动中的认知特点,进一步分析了平安街现状问题。提出“人性化”为前提的设计原则与“整合”为目的的设计策略;第四部分针对平安街的现状问题,以前文为指导对平安街边界场进行设计实践,并展示了最终的设计成果。
【图文】:
道和建筑相互构成“背景”与“图形”的街道景观设计多以街道中心区域为设域,很少考虑街道与建筑的依存关系(如的挤压要求的提街道也从变为以车拉直,人,为越来慢行空间乏符合人的功能,“压马路”也不再是一种愉快”,,快速穿越成为其唯一的功能。人们,城市的人情味不在。可见机动车的普图 1-2 人行空间丧失[2]
城市的人情味不在。可见机动车的普及直接导致了人们街道活动空间的缺失,街道环境质量由此大幅度降低(如图1-2)。图 1-1 建筑街道自行其是[1]图 1-2 人行空间丧失[2]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4.1
【图文】:
道和建筑相互构成“背景”与“图形”的街道景观设计多以街道中心区域为设域,很少考虑街道与建筑的依存关系(如的挤压要求的提街道也从变为以车拉直,人,为越来慢行空间乏符合人的功能,“压马路”也不再是一种愉快”,,快速穿越成为其唯一的功能。人们,城市的人情味不在。可见机动车的普图 1-2 人行空间丧失[2]
城市的人情味不在。可见机动车的普及直接导致了人们街道活动空间的缺失,街道环境质量由此大幅度降低(如图1-2)。图 1-1 建筑街道自行其是[1]图 1-2 人行空间丧失[2]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群华;;湘西茶垌镇街道景观探讨[J];华中建筑;2006年11期
2 杨振;赵荥棵;孙明;;街道景观层次划分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谭敏;小城镇街道景观整治方法探析[J];小城镇建设;2004年01期
4 刘官海;惠国夫;余敏;;以昆明为例谈如何构建和谐街道景观[J];山西建筑;2006年17期
5 杨振;牟晓梅;;路灯在街道景观环境中的营建[J];山西建筑;2007年10期
6 向恒洁;祁素萍;;人性化、生态化趋势下的中美街道景观发展比较[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年06期
7 黄晨;;建筑基地的总平面布局与街道景观[J];广西城镇建设;2008年09期
8 朱晓青;赵淑红;王竹;;基于要素构成的街道景观营建与导控[J];城市问题;2009年03期
9 朱松伟;;初探街道景观中的影景观[J];美与时代(上);2010年08期
10 李健嘉;单鹏飞;;传统小城镇街道景观整治初探[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迪;杜雁;;传统街道城市设计的新尝试——南山区街道整治总体规划[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振~
本文编号:2582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58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