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转型过程中细分人群职住分离特征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一区为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兴平;;中国开发区空间配置与使用的错位现象研究——以南京国家级开发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2期
2 孙斌栋;李南菲;宋杰洁;吴晓松;;职住平衡对通勤交通的影响分析——对一个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的实证检验[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2 景冰琦;刘琨;;简析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3 孙群郎;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原因再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黄竹喧;;论《明日的田园城市》与中国土地制度改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朱春艳;张戎;;农田与城市景观的自然融合探析——以宁波北仑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6 罗湖平;朱有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共生机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7 刘静怡;;基于城乡统筹的生态住区理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8 顾馨梅;苏君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9 卢依川;段建南;;绿心地区土地管理模式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10 童培浩;;对城市绿心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怡然;;快速城市化中紧凑发展下的大城市近郊生态用地使用——以成都“198”项目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石会娟;;城乡共荣的西咸新区规划思路探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娅;;感、忆中追寻城市时空的生态意识[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静玉;王发曾;苏朝阳;赵建吉;吕金嵘;高燕哺;乔家君;夏保林;刘晓丽;方创琳;;第七章 微观尺度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5 乔家君;;河南省城镇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分析[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6 罗超;孙靓雯;;基于抑制机动性的低碳街区布局模式探讨[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常玮;郑开雄;;基于3E理念的“城中村”低碳改造策略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秉洛;;城市绿化——城市绿地系统——园林城市[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9 王秉洛;;城市绿化——城市绿地系统——园林城市[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8年
10 胡一可;赵迪;;城市垂直景观营造初步探讨[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玉峰;新遗产城市[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郑皓;北京新城城市文化环境建设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冯振东;西部地区城乡市场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于东明;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雄伟;我国大都市区新城规划的实施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树欣;长三角船舶工业布局特征与发展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涛;杭州市山水格局背景下的绿地系统构建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刘金璇;山东半岛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高晓停;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制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付建新;基于分形理论的青海省城镇体系结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春彦;邯郸市城市住区更新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8 王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合理性测度[D];南昌大学;2010年
9 楼铱;基于空间发展的杭州轨道交通线网布局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杨雁霞;旅游城市的文化规划[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孟晓晨;吴静;沈凡卜;;职住平衡的研究回顾及观点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2 郑思齐;曹洋;;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决定机理和影响因素——对北京市通勤时间和通勤流量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3 李强;李晓林;;北京市近郊大型居住区居民上班出行特征分析[J];城市问题;2007年07期
4 孙斌栋;潘鑫;宁越敏;;上海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均衡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1期
5 周素红,闫小培;广州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需求关系[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6 王慧;;开发区发展与西安城市经济社会空间极化分异[J];地理学报;2006年10期
7 宋金平;王恩儒;张文新;彭萍;;北京住宅郊区化与就业空间错位[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8 刘灿齐;;就近居住补贴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及其模型[J];交通与计算机;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力;赵江;;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大厦[J];建筑学报;2012年02期
2 魏洁;苏州工业园区华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简介[J];电力安全技术;2002年02期
3 ;苏州工业园区永金房地产有限公司[J];中国住宅设施;2004年02期
4 陈鸣玉,丁亚男;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J];大众标准化;2004年04期
5 张华;;将低温涂层进行到底 访星弧涂层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涛先生[J];现代制造;2007年22期
6 宋磊;宋卫;;谈苏州工业园区出口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监管示范区的建设[J];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7 郑雁;万森;;金鸡湖的魅力——百得集团在苏州工业园[J];上海经济;2012年09期
8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诚聘英才[J];建设监理;2012年05期
9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诚聘英才[J];建设监理;2012年06期
10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诚聘英才[J];建设监理;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苗长虹;艾少伟;;从卫星平台向自主创新的演化:苏州工业园学习场的结构[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徐海贤;;转型驱动下的开发区重构——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屠李;赵鹏军;张超荣;;苏州工业园区的城乡统筹实践与启示[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5分会场:产城互动与规划统筹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刘伟奇;程炜;;苏州工业园区职住空间错位现象及影响分析[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5 熊国平;;苏州工业园发展规划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焦姣;姜劲松;;转型发展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空间优化策略[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 城市总体规划)[C];2014年
8 ;为人类健康服务——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A];2008中国医药卫生行业社会责任红皮书[C];2009年
9 黄伟;;“退二进三”中工业用地评价体系研究——以苏州工业园CBD南、北工业区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谢剑雄;;书香剑气 湖韵墨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龚永泉、杨晴初;总结经验继续创新把苏州工业园区 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园区[N];人民日报;2004年
2 李泓冰 杨晴初;苏州工业园发展能否依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嵇元;苏州工业园区:民营经济也红火[N];新华日报;2004年
4 杨帆;努力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得更加美好[N];新华日报;2005年
5 特约记者 嵇元;苏州工业园区驶入快速道[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苏靖;“苏州工业园”会出现浙江版吗[N];浙江日报;2004年
7 牛婧;苏州工业园着力打造中国科技“新硅谷”[N];福建科技报;2007年
8 周建琳;“经典首创”开辟苏州工业园区创新之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9 何芬兰;中新共绘苏州工业园“十一五”蓝图[N];国际商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何芬兰;苏州工业园绘就和谐“天堂”[N];国际商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鸣;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创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2 宋平伟;苏州工业园区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蔚鹏;应用钻石模型理论提升苏州工业园竞争力的战略对策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田霞;苏州工业园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嘉诚;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任志强;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廉政建设及其对中国反腐倡廉的启示[D];清华大学;2005年
7 翟红月;苏州工业园区食品安全状况调查[D];苏州大学;2014年
8 闫娟;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足鼎立中的有效政府[D];苏州大学;2003年
9 张敏高;苏州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薛玉明;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平台演进路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582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58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