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界面特征的干湿循环—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劣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08:43
【摘要】:自然界中的海工及盐渍土混凝土结构物经常因受到干湿循环与硫酸盐侵蚀的双重作用而严重损伤。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组成结构与水泥浆体有显著不同,是混凝土中最薄弱的区域,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抗侵蚀性能,鉴于此研究混凝土的劣化特征需首先考虑界面区微观损伤。因此本文开展基于界面特征的干湿循环与硫酸盐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劣化研究,对于研究混凝土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采用硫酸钠、硫酸镁以及清水作为侵蚀溶液,对不同设计强度(C30、C45、C60)的混凝土,开展了干湿循环与硫酸盐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劣化宏微观试验,分析硫酸盐种类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硫酸根离子迁移规律的影响。通过分层切片制取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样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分析干湿循环与硫酸盐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形貌、孔隙率等微观结构特征。通过研究发现:单一干湿循环作用对混凝土的劣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急剧下降段和缓慢劣化段,强度较大混凝土抗渗透性较好,干湿循环对其损伤较小,导致C60混凝土较C30、C45混凝土提前进入缓慢劣化阶段。硫酸盐的作用使混凝土内部产生石膏和钙矾石,在侵蚀前期一定程度补偿了干湿循环对混凝土的破坏作用,且对C30混凝土的补偿程度高于C60混凝土。镁离子在侵蚀前期与混凝土水化产物生成氢氧化镁致密保护层,对孔隙率较大混凝土(C30混凝土)强度补偿较多,使其强度有所增长,但后期生成无粘性白云石,使混凝土剥落损伤,最终导致硫酸镁溶液下混凝土劣化程度最大。混凝土内部硫酸根离子迁移扩散系数反映了硫酸盐对混凝土孔隙率的影响,镁离子的存在会阻碍硫酸根离子的向内传输。单一干湿循环作用使界面区孔隙率增大,硫酸盐的侵入使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晶粒组织长大,密实稀疏结构,其中硫酸钠溶液密实效果强于硫酸镁溶液。硫酸盐反应物一方面降低界面区过渡孔及大孔孔隙率,另一方面却又使界面区中初始裂缝扩宽延伸,最终硫酸盐对孔隙的密实作用不足以补偿其产生的破坏作用,而使混凝土在界面区开裂引起结构整体破坏。
【图文】:

示意图,界面区,水泥石,集料


图 1.1 集料-水泥石界面区微结构的示意图[23]的研究技术概况:区形貌的观察浆体内部在形貌和组成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别,可以土样品形貌观察,来得到界面区的真实形貌。国内方法是:利用电子扫描电镜(SEM)、环境扫描电)等观察水泥水化过程中微观形貌的变化。ivener 和 Pratt[25]利用扫描电镜的背散射电子子模式行了表征。2000 年,,deRooij[26]采用 ESEM 研究了演化过程,提出界面过渡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用扫描电镜的的二次电子模式对再生集料与新拌水究,发现在新拌混凝土中减少水胶比,掺入适量的物结构会变致密。

沥青,刷涂,保鲜膜,试件


3 165 370 801 1 158 450 752 0 162 480 752 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凝土试块,按照配合比将所需材料搅,将试件移入温度为 20±2℃相对湿侵蚀龄期从标准养护 60d 后开始计算一维侵蚀规律,采用普通基质沥青将防止沥青高温时软化发粘,在沥青表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潘杰;杜芳林;侯保荣;;聚乙烯吡咯烷酮对氢氧化镁形貌和分散性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3年20期

2 高润东;赵顺波;李庆斌;陈记豪;;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劣化机理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3 赵顺波;陈记豪;高润东;李庆斌;;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内部硫酸根离子浓度测试方法[J];港工技术;2008年03期

4 万惠文,徐金龙,水中和,姜舰;再生混凝土ITZ结构与性质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5 卢木;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J];工业建筑;1997年05期

6 杨人和;刘宝元;吴中伟;;小角X射线散射在硬化水泥浆体及其混凝土界面区孔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水泥与房建材料;1989年01期

7 解松善;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界面粘结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198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磊;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劣化规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2 高润东;复杂环境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微—宏观劣化规律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刘赞群;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基本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金祖权;西部地区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田浩;长期浸泡下混凝土硫酸盐传输—劣化机理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2 占华刚;集料-基体界面对水泥基材料碳化性能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5年

3 舒畅;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和冻融耐久性纳米划痕表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淑媛;复杂环境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机理[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5 郑蓉美;盐对界面过渡区组成与结构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孙路;盐类环境中硬化混凝土界面区的组成和结构[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王琴;混凝土在干湿循环与硫酸盐侵蚀双重因素作用下的损伤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91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591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2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