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填料复合混凝土长期力学、自修复及冲击性能
发布时间:2020-03-28 02:02
【摘要】:纳米技术促进了水泥基材料向高强韧方向发展。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是一种高强度、高耐久性和微观结构致密的材料。本文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 O_2,简称NS)、纳米二氧化锆(Nano-ZrO_2,简称NZ)、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简称NT)掺入RPC中以赋予RPC更优异的性能,主要探索了纳米填料复合RPC 28d、90d和360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趋势,研究了纳米填料复合RPC的自愈合性能和冲击性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制备掺量为0%、1%和3%的NS、NZ、NT复合RPC,并对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变化趋势以及微观结构和水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28天后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是由于纳米填料的掺入能够改善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降低氢氧化钙的取向程度。2制备掺量为0%、3%的NS、NZ、NT复合RPC,并研究其在水中和空气中的自愈合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抗折强度,在水中自愈合效果最好的是掺入NS的复合材料,在空气中自愈合效果最好的是掺入NZ的复合材料。对于抗压强度,在水中和空气中自愈合效果最好的皆是掺入NS的复合材料。总体来说,纳米填料的掺入有利于复合材料自愈合能力的提升。3对掺量为0%、1%和3%的NS、NZ、NT复合RPC进行摆锤冲击实验和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简称SHPB)冲击实验研究其冲击性能。对于摆锤冲击实验,掺入纳米填料的复合材料均要比空白组的冲击韧性高,在掺量相同的条件下冲击韧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S复合RPCNT复合RPCNZ复合RPC。SHPB冲击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填料复合RPC的动态抗压强度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动态抗压强度和冲击韧度与空白组相比皆有所提高,但应变率敏感性降低。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528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道胜;陈远远;王爱国;孙鹏;肖力;;自愈合和自修复混凝土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4年11期
2 崔云;马芹永;;补偿收缩纳米SiO_2钢纤维混凝土抗冲击性能试验与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3年01期
3 谢志龙;闫小青;扶名福;樊保圣;;纳米混凝土声发射特性分析及其力学参数与声发射参数关系的研究[J];应用声学;2012年06期
4 王立闻;庞宝君;林敏;张凯;陈勇;王少恒;;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冲击力学性能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年16期
5 阚黎黎;施惠生;;工程水泥基材料裂缝分布及自愈合后力学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1期
6 阚黎黎;施惠生;翟广飞;宁平;;高延展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自愈合行为[J];硅酸盐学报;2011年04期
7 王剑云;钱春香;王瑞兴;成亮;;菌液浸泡法在水泥基材料表面覆膜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9年07期
8 王勇华;梁小燕;王正道;安明U,
本文编号:2603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03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