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耐水相变储热石膏板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6 03:01
【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建筑原材料、建筑能耗将进一步增大。作为三大能耗之一的建筑能耗,也将首次超过其他两大能耗,成为我国最大的终端能源消耗单位。因此制备绿色节能建材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这也将推动我国建筑材料向高性能、环保的方向不断发展。储热建筑材料是将储热材料添加到建筑材料之中,以发挥储热材料的储能、调温作用,从而降低建筑能耗。本文将癸酸-硬脂酸(CA-SA)二元低共熔物吸附于陶粒之中,以制备CA-SA/陶粒复合储热材料。采用环氧树脂进行封装的CA-SA/陶粒复合储热材料与石膏混合,制备耐水相变储热石膏板。以钢渣、偏高岭土作为无机矿物掺合料,并结合不同的养护条件对石膏进行改性研究,以获得石膏胶凝材料最佳性能时的物料配合比和工艺条件。分别研究了钢渣与偏高岭土的添加量以及不同工艺条件对石膏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和SEM分析了石膏的物相和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钢渣和偏高岭土最优添加量分别为10%和5%。此时,干(湿)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分别为25.5MPa、11.1MPa和0.44,与空白石膏相比,分别增加12.6%、60.8%和41.9%。石膏胶凝材料在60℃养护4h时,其湿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分别为14.8MPa和0.74,与空白石膏相比分别提高132.7%和138.7%,改性石膏耐水性良好。通过理论预测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CA-SA,得到CA-SA的理论共熔质量比、共晶熔点和共晶潜热分别为90.7:9.3、29.5℃和150.4J/g。DSC结果表明,CA-SA的共晶熔点和共晶潜热分别为28.53℃和135.55J/g。由此可知,理论计算值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经过600次热循环后,CA-SA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分别为26.53℃和130.76J/g,与未循环前相应值相比变化不明显。FT-IR结果表明600次循环前后,CA-SA储热材料中特征官能团的振动吸收谱带基本一致。因此,二元低共熔物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DSC结果表明,CA-SA/陶粒复合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值分别为28.95℃和43.76J/g。FT-IR结果表明,复合储热材料中特征官能团的振动吸收谱带与二元低共熔物的基本一致,由此可知,二元低共熔物是镶嵌于陶粒的孔隙之中。由环氧树脂、聚合物水泥包覆的CA-SA/陶粒复合储热材料分别进行100次热循环。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包覆的复合储热材料表面完好,而聚合物水泥包覆的复合储热材料表面包覆层出现破裂、脱落,未包覆CA-SA/陶粒复合储热材料出现了泄露现象,因此优选环氧树脂作为包覆材料。环氧树脂包覆的CA-SA/陶粒复合储热材料掺加到石膏胶凝材料之中制备储热石膏板。结果表明,当CA-SA/陶粒复合储热材料的掺量为25%时,储热石膏板的干(湿)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分别为8.74MPa、5.35MPa和0.61,其软化系数较空白石膏板提高了96.8%。因此,复合相变储热石膏板的耐水性良好,得到耐水储热石膏板。此时,耐水储热石膏板的导热系数、蓄热系数和比热容分别为0.555W/(m?K)、8.9W/(m~2?K)和1.428J/(g.℃)。当耐水储热石膏板中CA-SA/陶粒复合储热材料的添加量由0%增加到25%时,实验模型内部的温度由22℃升高到30℃所需的时间由1430s增加到2164s,因此可知,耐水储热石膏板具有较好的储能、调温效果。
【图文】:

示意图,晶体结构,示意图,石膏


图 1-1 CaSO4.2H2O(a)和 CaSO4.1/2H2O(b)晶体结构示意图Fig.1-1 Crystal structure diagram of CaSO4.2H2O (a) and CaSO4.1/2H2O (b)大量学者一般采用掺加无机矿物掺合料和有机防水剂作为外加剂来改善建筑石膏的耐水性。通过向石膏中掺加有机改性剂可以较好的改善其耐水性,但有机改性剂不仅成本较高,而且会导致石膏制品的强度降低。采用无机矿物掺合料与石膏共同水化会形成大量的水化硅酸钙(C-S-H)和钙矾石(AFt)等水化产物,包裹在二水硫酸钙(CaSO4.2H2O)晶体的周围,这些水化产物遇水的溶解度约为 CaSO4.2H2O 的 1/30,因此可以较好的提高石膏的耐水性。JC Rubio-Avalos[7]等人通过向石膏中掺加丁苯乳胶,结果表明适量的丁苯乳胶溶液可以较好的改善石膏的塑性但极大地损害了石膏的力学强度。S. Eve[8]通过向石膏中掺加高分子聚合物溶胶,以探究其对石膏力学强度和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高分子乳胶溶液掺加的质量分数大于 2.5%时,石膏内部水化产物的晶体变得粗大,且石膏内部吸水通道被高分子乳胶封闭,,从而提高了石膏的耐水性,但其力学强度却极大地降低。范立瑛[9-10]等,分别单掺高岭土、硫酸铝

粒径分布,偏高岭土,粒径分布


图 2-1 偏高岭土粒径分布图Fig. 2-1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metakaolin采用武汉华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 F10 系列磺化能见表 2-3。表 2-2 偏高岭土与钢渣的化学成分able 2-2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etakaolin and steel slaSiO2Al2O3Fe2O3CaO SO3P2O5TiO2MgO 58.3 37.99 0.61 - 0.11 0.49 0.36 0.14 13.24 0.94 19.7 46.19 0.21 1.32 0.534 2.046 表 2-3 减水剂的基本物理性能Table 2-3 Bas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uperplasticizer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维宙;陆华军;单宝奇;;塔式光热电站储热系统容量优化配置[J];电气技术;2018年11期

2 葛维春;;大规模弃风储热供暖协调计算方法[J];发电技术;2018年04期

3 李宏燕;;太阳能相变储热装置研究现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年12期

4 邹得球;詹建;李乐园;马先锋;朱颖颖;;热水器用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7年01期

5 路阳;寇宗丽;王智平;王克振;赵静;张楠;;土坯热物性对储热装置充放热性能影响研究[J];建筑节能;2017年01期

6 吕光阳;滕飞;;两种不同形式大容量储热系统分析[J];机械工程师;2015年12期

7 郭苏;杨勇;李荣;刘德有;;太阳能热发电储热系统综述[J];太阳能;2015年12期

8 刘俊峰;马少波;;圆柱形相变储热器热损失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9 宋宇宽;王俊勃;徐洁;贺辛亥;刘松涛;赵倩;;太阳能热发电中熔融盐储热材料研究进展[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5年02期

10 刘俊峰;马少波;;圆柱形相变储热器热损失的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201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传常;杨华明;;矿物组合基太阳能储热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1)[C];2015年

2 姚华;黄云;郑新港;韩广顺;丁玉龙;;移动储热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王培伦;姚华;李大成;黄云;彭志坚;丁玉龙;;高温单管储热单元的实验研究[A];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5年

4 张剑;晏华;陈淑莲;王雪梅;胡志德;;相变储热保温砂浆及其在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进展[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丁玉龙;;储热研究的进展[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6 姜全武;葛志伟;金翼;黄云;丁玉龙;;储热材料检测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7 封伟;冯奕钰;罗文;;氢键调控的高能量密度光储热材料[A];2015年第十四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上)[C];2015年

8 李传常;杨华明;;天然矿物制备太阳能复合储热材料[A];2012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冷光辉;叶锋;葛志伟;秦月;姜竹;黄云;丁玉龙;;微结构复合储热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10 李钧;张强;徐二树;;导热油储热系统解冻实验研究[A];首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海;今冬复合肥淡储热情不高[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记者 张国 通讯员 武晓东;穿衣服如同穿上“空调”[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韩益;可拆装的立体储热模块温室[N];中国花卉报;2018年

4 于建娉 本报记者 刘浩;储热式更费电 清洁力范围相差13倍[N];中国消费者报;2018年

5 潘永新;大棚用上储热袋[N];市场报;2002年

6 江海;复合肥淡储热情不高[N];农资导报;2013年

7 晨风;研究发现海洋成地球“储热器”[N];中国海洋报;2012年

8 王滨;利好政策激发收储热情,提醒绷紧安全弦[N];粮油市场报;2008年

9 本报通讯员 王锦慧 冯月静 记者 周迎久;夏天储热冬天用[N];中国环境报;2013年

10 农资;化肥企业对淡储热情为何不再高涨?[N];山东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楠;三相吸附储热循环的原理及实验验证[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传常;矿物基复合储热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D];中南大学;2013年

3 王艺斐;串联式多相变储热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4 王军伟;碟式斯特林热发电熔融盐储热装置及储热腔腐蚀行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5 杨天锋;太阳能高温集热储热燃气轮机发电系统构建及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6 余飞;正十二醇相变储热微/纳米胶囊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7 陈观生;高温太阳能热利用铝硅合金储热体储热特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8 王培伦;相变储热换热器设计及强化换热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9 王毅;硬脂酸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自组装合成及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10 张磊;聚乙二醇基复合储热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其相变传热过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维高;耐水相变储热石膏板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熊映;Mg-Ca-Sn-Bi系合金相变储热特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3 任苗;导电相变储热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李江锋;利用低品位原料制备中温储热陶瓷材料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5 王浩;燃油-空气混合动力储热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6 宋冬毅;相变纳胶囊的制备及定型复合材料的热湿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7 邢志同;电池储能协调电采暖消纳弃风的运行控制与配置优化[D];东北电力大学;2018年

8 寇宗丽;太阳能炕式储热系统热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9 李双双;高温多孔质相变材料制备与热管式储热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冯小江;相变储热太阳能木材干燥装置设计及性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29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29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4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