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民国时期湖北省大冶县聚落体系与镇市格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12:04
【摘要】:本论文是在课题组对清代民国时期晋中地区传统市场与聚落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鄂东南大冶县的聚落及市场交易行为展开研究。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文化习俗、聚落组织方式、传统市场建构逻辑有较大差异,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视角,重点关注大冶县镇市交易活动的开展形式与布局、聚落体系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本文首先对大冶县自然地理条件及社会发展条件进行了梳理,包括区位、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系、矿藏、人口等,其中对经济发展和交通条件做了较为详实的描述。社会生产模式和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的组织体系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这也是基于人们对当地地理气候资源条件的适应性发展。掌握这些背景信息,将为探究大冶县市场格局以及聚落体系提供基础支撑。其次,讨论大冶县的聚落体系及分布特征,分别从县城、乡镇、村落三个层级来解读聚落等级体系、聚落规模体系和聚落布局特征,并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活习俗的角度来说明各自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然后,系统地探究了大冶县的镇市格局。对民国时期大冶县17个镇市展开具体描述,并依据镇市规模大小以及功能复合度对它们进行层级划分,从中发现镇市的形成和发展都会基于一定的区位、经济、社会条件,并分别从交通条件、近现代工业发展、宗教活动对交易活动的影响三个方面归纳总结大冶镇市的发展特征。最后,探讨聚落体系与镇市的关系,我们基于对大冶县聚落与镇市发展关系的理解,将拥有“散居聚落、镇市交易”特征的大冶县与“集居聚落、庙会交易”特征的平遥县进行聚落体系、交易活动多维度的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大冶县镇市格局和聚落体系建构的理解。
【图文】:

行政区划图,建国前后,大冶,行政区划


民国时期湖北省大冶县聚落体系与镇市格局研究民国时期大冶县的交易活动是依靠镇市来进行的,市和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段的产物。“贸易之所曰市,市之至大者曰镇”,市是由农村交换农副产品而形成的定集市演化而来;镇则是比市高一层级的聚落经济中心。5到了明清时期,,镇的名称因主有“市”的功能而统称为“镇市”或“市镇”,6在明清历版《大冶县志》中,对交易所的记载唯独只提到镇市,因此掌握大冶各个镇市的发展、布局情况是研究整体交易动组织逻辑的基础。根据课题组研究所需以及收集的资料,将研究的时间范围限定在民国时期,在某内容的论述上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时间延伸。由于大冶县在民国时期的区域范围和区划界变更频繁,对研究造成困难与不便,故统一采用《湖北省大冶县组织史资料》中对国前大冶县区划范围的界定。需要说明的是,建国后行政区划再次几经更改(如图 1 示),也导致了后期出版的史志资料缺乏对部分片区的统计,给本文的全局性研究造了一定的影响。

大冶,县志,同治,总图


民国时期湖北省大冶县聚落体系与镇市格局研究第二章 大冶县自然人文与社会发展大冶县历史悠久,以采冶业发达而闻名于世,殷小乙时期,铜绿山铜矿的采冶即已初具规模。宋乾德五年(967 年),升青山杨院为县,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大冶。千余年来,县城隶属关系、行政区划、边界范围变化较为频繁,而县名始终未变。从图 2-1 可看出大冶县山川众多,河湖萦绕,驿道清晰可见,分别通往西南河泾湖、北部武昌县界桐城铺、东部沿江道士m、华家湖等地。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西奇;韩轲轲;;散村的形成及其演变——以江汉平原腹地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为中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4期

2 鲁西奇;;汉宋间长江中游地区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J];历史地理;2008年00期

3 吴孟显;;清至民国晋南庙会市场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王鲁民,张帆;中国传统聚落极域研究[J];华中建筑;2003年04期

5 龚胜生;两湖平原城镇发展的空间过程[J];地理学报;1996年06期

6 赵世瑜;;明清时期华北庙会研究[J];历史研究;1992年05期

7 陈关龙;;明清时期沙市商品市场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8 金其铭;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J];地理学报;1988年04期

9 樊树志;;市镇与乡村的城市化[J];学术月刊;1987年01期

10 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J];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勇古;清康熙至1949年晋中四县集市与庙会的关系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2 俞清源;平遥县汾河以西村落构成与庙会空间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41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41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3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