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造园要素和环境特征的量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02:45
【摘要】:拙政园是我国江南文人园林的代表,,其主要特色是“疏朗”和“淡泊”。本论文试图从:1.拙政园造园要素空间特征的量化研究;2.拙政园环境要素特征的量化研究;3.拙政园意境宜人的主要特点与营造方法;4.从拙政园造园和环境要素的量化数据特征或关系及应用等方面,研究一代名园“环境”、“意境”宜人的设计方法及其理论依据,以便古为今用,传承遗产精髓,服务于现代人居环境空间设计。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或成果如下: 一、拙政园造园要素空间特征的量化研究 1.造园要素:水体、山体、建筑、其他(游路、平台)的“形式美”,或“精在体宜”的合适“比例与尺度”约为2:1:1:2.4。 2.重要景点间距离应控制在“清晰视距离”范围,在能“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距离范围,即在25m~50m范围内。 3.园林主体建筑要实现与园内其他建筑或与整体园景的“形式美”与“精在体宜”,前者在“尺度与比例”上的数值约为7:100,后者在“尺度与比例”上的数值约为1:100。 4.主要建筑景点围绕主体建筑周边布置的合适水平视角约为30°~60°;园中主要赏景点与其主要对景点立面布局的合适垂直视角应在25°~29°之间。 5.拙政园的山水布局风格为:以水为主的山水园,主水浩淼,辅水星罗旗布;主山烘托水面,辅山衬托主山。这类风格的园林山水要素平面布局主要量化数据特征是:山、水比例各占15.8%、31%,两者共占约47%;辅山与主山的面积比值约为1:1.2;散水与聚水的面积比值约为1:1.67;主山与聚水的面积比值为1:2.25。 6.园林主入口赏景轴线上的景点平面布局,既要在轴线所在视觉通道上,轴线又不宜穿过景点的中线,拙政园的处理偏离角度数值是3°;轴线分割山体(开门见山)的合适比值约为1:3;轴线视觉通道的视觉落点应位于轴线末端景点的主体部位上。 7.植物配置的主要特点有:常绿树种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上都远远少于落叶树种;选择树种上注重乡土树种,如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 Hand.-Mazz.、朴树Celtissinensis Pers.、榆树Ulmus pumila L.、梧桐Firmiana simplex (L.) F.W.Wight、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等;在意境文化涵蕴上注重选用赋予农耕文化承载的树种,如榉树、梅花Prunus mume Sieb.etZucc.、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梧桐等,以便巧用造园要素营造主题意境空间;在平面布置上三五成丛、疏密有致,以不等边三角形构图,立体构图上参差错落。 二、拙政园环境要素特征的量化研究 1.拙政园绿地系统配置方法形成的五种植物群落,在夏季,群落的透光率与冠下层空间的降温效应总体上呈负相关,降温率在3.90%~14.77%之间,能使冠下层空间环境温度有效降低1.5℃~6.5℃;在冬季,群落的透光率与室内环境升温效应总体上呈平缓的正相关趋势,增温率在11.11%~33.33%,能使同空间的室内环境温度有效升高1℃~4℃。这一生态温度效应的设计方法主要是绿地系统植物群落配置的植物种类、数量、结构:或依据于空间的主题意境为主进行植物群落配置;或依据于空间实用性为主进行植物群落配置。这种园林绿地系统植物群落设计方法通过获得与空间设计目标要求相一致的透光率和郁闭度,从而获得宜人的环境温度效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拙政园绿地系统植物群落的设计与布置,在夏冬季,具有“天然空调”调节环境温度的效应。 2.水面对空间环境的相对湿度RH值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当景点的郁闭性和遮荫效应一定时,与水面距离越近,则空气相对湿度RH值越大;离水面越低时,空气相对湿度RH值越大,离水面越高,空气相对湿度RH值越小。拙政园夏季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RH值在41.5%~52.25%之间,而冬季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RH值在41.4%~47.15%之间。夏冬季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RH变化值在1.3%~5.1%范围内;而园外的苏州大环境夏冬季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RH变化值约在40%左右。这一生态湿度效应的设计方法主要是:拙政园中部景区的水体贯穿全园,使各景点的空气相对湿度RH值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的范围,保持人体在四季感到舒适的合适范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拙政园中部景区水体设计与布局,在夏冬季,具有“天然空气调湿器”调节环境相对湿度RH值的效应。 三、拙政园意境宜人的主要特点与营造方法 拙政园在营造艺术手法上非常注重:“景因境活,境因景存”,两者实虚结合,互为表里,由“景”入情,由情入“境”;由“境”入心,以人文本。对于私家宅园而言,“宅”如“人”,“园”亦如“人”,“宅、园、人”,虽然三者的主体对象属性不同,但在拙政园的规划设计中却达到了完美统一。 四、拙政园造园和环境要素的量化数据特征或关系及应用 本论文还对拙政园造园要素个性、共性量化数据特征或量化数据关系及应用;拙政园宜人环境的综合特征;拙政园夏季环境的量化数据特征及应用;拙政园冬季环境的量化数据特征及应用等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目的是对拙政园造园要素、环境要素的表现特征,及产生这些特征的设计方法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以便这些能产生良好生态效应的设计方法,能在今后园林实践,特别是现代人居环境设计项目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6
本文编号:2642970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翔;邹志荣;;园林景观空间尺度的视觉性量化控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2 刘丽;;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划分与组合[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5期
3 俞孔坚;中国人的理想环境模式及其生态史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4 刘破浪,孙玉梅;园林中的小气候环境的意义与营造[J];规划师;2004年03期
5 潘谷西;苏州园林的观赏点和观赏路线[J];建筑学报;196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冠衡;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2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4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