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昆山中心商业综合体景观的体验设计

发布时间:2020-04-29 14:36
【摘要】: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导致消费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改变,简单的商品交换正在被互联网逐步取代,同时,由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追求。根据数据研究显示,相比于传统购物,现在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一种感同身受的消费体验。基于消费方式的改变以及体验经济的兴起,传统的实体商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消费者的需求。本文整合作为实体商业最先进的模式——商业综合体的室内外要素,结合消费者的心理诉求,从体验的角度进行景观设计的探究。商业综合体作为实体商业应充分展现其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可触摸可感知的优势,让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可以有一种休闲、放松的体验。良好的购物环境与商业氛围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物心理,而景观设计是一个商业综合体购物环境与商业氛围营造的重要因素。体验是主体对商业综合体最直接的认知方式,主体在商业综合体中运动的过程中通过五官的直觉直接接触到商业综合体景观的要素和空间,五官所获取的信息通过中枢神经传递给大脑构成了人们对于商业综合体判断的依据和标准。体验的内容与层次越丰富,人们对商业综合体的喜爱程度就越高,越易驻足。通过景观设计增加人们在商业综合体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商业经济效益,从个体五官感知与体验的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昆山中心案例进行设计实践。商业综合体代表了一个区域的活力、吸引力与生命力,商业综合体是城市文化的缩影。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间接或直接的参与商业活动,作为构成商业活动中重要的空间载体,它可以影响人的心理从而引发健康活跃的消费行为,可以丰富消费者在商业综合体中的运动体验,提高地方区域商业经济。
【图文】:

洛克菲勒


图 1-1 洛克菲勒中心(Rockfeller Center)://youimg1.c-ctrip.com/target/tg/885/384/941/25463f65a62443cda05b27ca43ca0外景观发展的研究概述设计的发展历程,景观设计主要分为萌芽生成阶段、发展成熟阶现代时期四个阶段①。东方景观、西亚景观、欧洲景观各具特色,受中国园林影响深远,,加之佛教的传入使得日本造园艺术对“水神意境有较高的最求。随着中国茶文化在日本的广泛流传与禅宗式出现了茶庭的创作,因其含蓄洗练的特性与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一个重要时期。西方国家的景观设计由于地域和宗族的不同所形趣的差异进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环境景观。古埃及的庭院四周由候特点宅院中通常种植较多的遮阴植物,中间围合矩形的水池,世纪时期的欧洲园林的设计与建造主要集中在封建领土的城堡与和建筑相结合是中世纪欧洲修道院的主要形式。直至 15-16 世纪

意大利园林,来源


第一章 绪论国的造园活动重新开始表现自然的草地、树丛产生了英国自然风景园。城市人口的膨胀导致城市环境恶化,在此社会背景之下,1854 年 360hm园(如图 1-3)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做出很大贡献①。原本只有特权才可以观为居民提供了休闲与娱乐空。在 19 世纪以后城市公园景观得到普遍的国设计师唐纳德(Christopher tunnard,1910-1979)在《现代景观中的园观的功能、移情与艺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景观不仅仅是基础的使有更高的精神境界的需求。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247;TU984.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黄杉;武前波;崔万珍;;国内外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特征与类型模式[J];经济地理;2013年04期

2 杨建军;朱焕彬;;城市综合体建设的空间影响效应——以杭州市城市综合体建设为例[J];规划师;2012年06期

3 王海龙;;试论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4 汪婷;沈玉峰;孙首华;钱钰林;;1961—2008年昆山市气候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年05期

5 李峰;;艺术教育中的意蕴领悟[J];文教资料;2009年19期

6 Witold Rybczynski,陈伟新,Michael Gallagher;纽约中央公园150年演进历程[J];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02期

7 朱元恩;现代广场问题之剖析——兼论古罗马广场的现代性[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8 朱荣科;;秋林公司的过去、现在及其未来预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6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章梦然;城市商业综合体交往空间景观环境营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44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44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c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