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膜接触器用于液体除湿及吸收式热泵的传热传质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07:34
【摘要】:我国不同地区的建筑能耗与所处的气候区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北方地区,采暖和生活热水是能耗大户,而在南方地区,空调由于处理湿负荷而耗费了大量能源。建筑节能的重点是降低空调、采暖与生活热水的能耗。膜接触器由于具有传热传质比表面积大、能实现流体的间接接触等优点,在液体除湿技术和吸收式热泵技术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膜接触器彻底解决了传统填料塔除湿中的液滴夹带问题,并且稀溶液可在膜接触器内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或工业余热等热能进行再生,具有能源利用率高和环保的优点。膜接触器用于吸收式热泵能实现常压下操作,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了装置重量和设备制造成本,同时具有结构紧凑、可扩展性强和节能环保的优点,并且盐溶液可以储存能量。对于空气除湿,本文将建立错流间壁式内冷型平板膜接触器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制造该膜接触器并搭建空气除湿实验装置以进行实验验证,进而分析该膜接触器内的传热传质特性、除湿性能和除湿效率。对于流体加热,本文将设计并制造单层逆流空气隙平板膜接触器和多层六边形空气隙平板膜接触器,搭建相应的吸收式热泵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测试,进而研究不同工况对加热性能的影响。本文还将建立错流空气隙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中共轭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选择溶液温升和全年总成本作为优化目标,使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OPSO)算法求解膜接触器的共轭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分析接触器长度、接触器宽度、纤维膜外径、不同方向纤维膜间距对加热性能和全年总成本的影响,最终获得该膜接触器的最优几何参数。
【图文】:

示意图,间壁式,错流,内冷


型膜接触器后在热水浴中被加热,,然后进入绝热型再生器中被再再生器后在冷水浴中被冷却,最后返回到储液槽。风机错流间壁式内冷型膜接触器储液槽冷水浴储水槽泵气膜再热水浴H温湿度计废气再生空气干空气恒温水浴HHHa) 除湿系统示意图

平板膜,空气隙,实验装置,热泵


30b) 实验装置实物图图 3-3 基于逆流空气隙平板膜接触器的热泵实验装置究的实验装置如图 3-3 所示,一种基于上述图 3-2 中逆热泵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包括:一个逆流空气隙平储水槽、两个恒温槽、两个微型液泵、两个玻璃转子流分别布置于膜接触器溶液流道的进出口和水流道的进出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83;TU11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涛;纪军;彭晓峰;王补宣;;当前国际传热传质研究的发展趋势[J];国际学术动态;2005年01期

2 归宇斌,王如竹,许煜雄,吴静怡;吸附床的传热传质强化及设计实例[J];流体机械;2000年09期

3 李准;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会议在江苏杨州市召开[J];发电设备;1987年02期

4 本刊通讯员;;国际传热传质中心简介[J];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5 姚爱如,王进修,程尚模;冷冻干燥过程中非定常传热传质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88年06期

6 邹梦娟,杨强生,陈汉平;横流式冷却塔传热传质数值计算[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7 汪超;董飞英;范利武;俞自涛;胡亚才;;盐水冷却塔传热传质特性的实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4期

8 张鑫;袁竹林;;顺流式滚筒干燥器内丝状物料的传热传质特性研究[J];干燥技术与设备;2014年02期

9 宫克勤;孙苗苗;;多孔介质中传热传质机理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年04期

10 熊;;传热传质技术及设备进展点滴[J];石油化工设备;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珠萍;姜根山;许伟龙;;声波激励下燃烧火焰特性研究[A];2018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A.物理声学(含声超构材料)[C];2018年

2 刘子烨;徐珊珊;宋锦;韩晓飞;王浩嘉;秦铭远;;包含多孔结构腔体局部热壁面下传热传质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7年

3 陈士发;宁志芳;李晶;陆彭飞;张磊;;冰箱门封传热传质数值分析[A];2014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4 宋晓燕;刘宝林;;真空冷却中上海青下表皮对其传热传质的影响[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樊丽娟;黄翔;吴志湘;;管式间接蒸发冷却系统中强化管外传热传质方法的对比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热泵与系统节能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敏杰;王煤;余徽;纪平均;许峰;;竖直环形多孔介质封闭腔体内的自然对流传热传质[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7 刘雪梅;许友生;;格子Boltzman方法研究竖直多孔介质板内混合对流传热传质问题[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宇卿;韩战;;多孔介质球体颗粒模型传热传质数值模拟及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彭润玲;徐成海;李全顺;刘长勇;;螺旋藻细胞冷冻过程微尺度传热传质的模拟[A];第八届全国冷冻干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申江;刘丽;;蒸发式冷凝器的性能实验研究[A];第六届中国冷冻冷藏新技术、新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伟 高建敏;脚踏实地 从细微做起[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路平;华工研发出一项节能新装备[N];广东科技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微;为“中国创新”培养人才[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年

4 记者 黄虎波;推动东莞能源 科技成果产业化[N];东莞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原;吸收式热泵中吸收器传热传质与匹配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2 杨俊红;植物性含湿多孔介质在干燥过程中优化传热传质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1998年

3 林亚玲;红外杀青脱水苹果片传热传质模拟与装置研究[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06年

4 陈治良;温度场中气溶胶颗粒运动与传热传质研究[D];四川大学;2012年

5 宋晓燕;食品真空冷却的传热传质机理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5年

6 黄斯珉;膜式液体除湿流道共轭传热传质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操瑞兵;叉排管束与M-W引流丝网交替热质传递结构吸收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欧阳裕文;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倾斜流动与传热传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耿文广;考虑交叉耦合扩散效应时多物理场自然对流传热传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李冠球;板式换热器传热传质实验与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文凯;低密度碳/酚醛复合材料传热传质与力学表观性能参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黄伟豪;膜接触器用于液体除湿及吸收式热泵的传热传质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3 邢永强;双层输油管道内层泄漏介质传热传质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4 杜文平;聚光及变压传热传质强化下太阳能吸附制冷解吸特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闻学宇;自然通风排烟冷却塔塔内流动及传热传质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6 王志星;绿植围护结构传热传质特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

7 陈思宇;硅胶/水吸附制冷系统中吸附剂粒径对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8 彭志鹏;冷却塔气室内混合消雾数值模拟与增膜型横流塔的工程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9 尚文力;基于Surface Evolver的蒸发弯月面传热传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10 唐莉;撞击雾化条件下溴化锂溶液再生过程的传热传质特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45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45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a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