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联肢剪力墙结构性能化设计方法及抗震性能研究
【图文】:
要集中在墙肢底部区域,因此,整个结构的刚度、强决于该区域。联肢剪力墙结构通过连梁将两片或多片其耦合作用,减少了墙肢所需要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全高范围内,它不仅满足了建筑在墙肢上开洞的需求墙结构能够形成“双重抗震防线”机制。墙结构理想的屈服机制是在超过中震的地震作用下,输入能量,墙肢底部区域后屈服。连梁作为第一道抗要具有更大的抗剪能力、延性能力和稳定的滞回性能梁往往不能满足这种巨大的剪力需求和延性需求,研梁采取一些特殊的配筋方式,这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力,但由于混凝土材料脆性破坏的特征,采取特殊配满足要求,而且还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导致施工周,研究人员和工程人员开始考虑采用抗剪能力和延性钢筋混凝土连梁,,从而形成了混合联肢剪力墙结构,图现场施工图[1]。
图 2.2 能量平衡示意图Fig. 2.2 Illustration of energy concept时的能量平衡方程为:e P IE E E(2.7)中 的计算过程如下:y y y u y e e1 1( )2 2V V V 上式可得:22 1R (2.9)中:uy e ey yVRV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398.2;TU3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久林;欧进萍;;基于能量平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塑性设计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10期
2 伍云天;李英民;张祁;樊佳;;美国组合联肢剪力墙抗震设计方法探讨[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2期
3 韩小雷;陈学伟;林生逸;何伟球;郑宜;吴培烽;毛贵牛;;基于纤维模型的超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J];建筑结构;2010年02期
4 苏明周;郭峰;;高层建筑混合连肢墙体系的抗震性能[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9年01期
5 江晓峰;陈以一;;固定阻尼系数对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误差影响[J];结构工程师;2008年01期
6 程光煜;叶列平;;弹塑性SDOF系统的地震输入能量谱[J];工程力学;2008年02期
7 程光煜;叶列平;;弹塑性MDOF系统地震输入能量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年06期
8 翟长海;谢礼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超强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7年01期
9 肖明葵,刘纲,白绍良,赖明;抗震结构的滞回耗能谱[J];世界地震工程;2002年03期
10 杨溥,李英民,赖明;结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的选择控制指标[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史庆轩;张宏勇;;钢筋混凝土双肢剪力墙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白久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主要失效模式分析与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车佳玲;FRC对角斜筋连梁及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3 石韵;含型钢边缘构件高层混合连肢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樊萱;基于Perform-3D的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静力弹塑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何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超强特征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3 秦宝林;在PERFORM 3D软件支持下对超高层结构实例抗震性能的初步评价[D];重庆大学;2012年
4 钟煜;考虑非弹性的剪力墙肢刚度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武建辉;带钢连梁混合双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6 晏小欢;带组合连梁混合双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实验与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詹永旗;带钢连梁混合双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实验与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58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58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