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建筑表皮的厚度认知与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08:46
【摘要】:建筑表皮是建筑的表层构造和物质外壳,也是人们感知建筑的最直接界面。通过表皮的形式呈现和意义关联,建筑将建筑师赋予的信息传达给社会大众,体现自身价值。在图像符号和媒体信息主导的现代文化环境中,建筑表皮的表征特征尤为显著。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学科研究日益交叉、信息传达日益虚拟、审美价值日益多元,过往时代美学价值、艺术观念、哲学思想等趋于同一绝对的文化体系逐渐瓦解。在这种快速更新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表达方式和认知模式也逐渐转向主观思辨和感知体验。由于个人经验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在建筑师通过表皮传达信息给体验者的过程中和观察者在认知表皮意义的过程中,信息传达和评判标准经常不对等;导致了当代社会很多建筑语义的缺失和意义的误解,进而不被社会公众认同。因此,本文从认知系统和感知体验的角度来研究表皮的认知途径和设计策略,具有很大的学科意义和社会价值。首先,从表皮的“厚度”切入,根据表皮的物质性、感官性和社会性,划分为“物理厚度”、“感知厚度”和“认知厚度”。结合表皮的历史发展脉络,选取重要的表皮与材料的话题,探讨本文研究视角在认知分析过程中合理性和可行性。其次,结合认知心理学和建筑现象学的观念与方法,研究人们认知表皮的认知基础,包括认知要素、认知过程和认知模式。对应三种“厚度”概念,表皮作为认知客体可以从“材料语言”、“图形符号”、“场所氛围”三方面进行认知心理和现象感知的归纳演绎。进而从认知过程中总结出人们认知表皮语义的三种模式,即“内涵语义”、“外延语义”和“认知语境”。再次,在确定了认知基础的条件下,梳理出表皮认知的可能途径。以建筑现象学方法,从内在的心理精神和外在的物质现象两方面的综合途径认知建筑表皮。结合胡塞尔的意向性结构理论,对应总结出四种认知途径,即“表象感知”、“原型图式”、“场所文脉”、“社会景观”。然后,从“图形”、“体验”、“类型”、“地域”、“技术”五个方面出发,探讨当代建筑表皮设计策略的主导因素和学科背景。结合建筑实例分析不同表皮设计策略所产生的社会现象和认知结果。最后,笔者对全文理论做出总结,再次强调认知分析对于当今建筑学科的必要性以及表意逻辑对于建筑表皮的重要性。并讨论本文的局限性及进一步展望。
【图文】:

研究脉络,表皮,建筑表皮,原意


图 2.1 第 二 章 研 究 脉 络 图来 源 : 作 者 自 绘2.1 建筑表皮的发展脉络表皮(skin)的概念来源于生物学,原意是动物体和植物体的最表面的覆层当代哲学家阿维荣·斯特尔((Avrum Stroll))在 1988 年出版了《表皮》一书,作为

工作室,来源,实例,表皮


文化与特定事件衍伸出的符号和现象。表皮对建筑的社会角色塑造起着重要作用。2.2 表皮厚度的三种概念厚度,,具有物理与文化两方面含义。其一,最具体的解释,厚度是作为一种度量值或图论术语,直接体现物体的数字几何属性。其二,厚度在现在的社会具有映射事物属性的作用,可以引申为涵养、修养、积累等含义。本文从表皮的本体性和社会性对表皮“厚度”进行分类。首先,建筑必然会受到特定环境内文化观念的影响,建筑承载的意义也就会具有历史维度、社会深度和哲学高度的“厚度”。人们在认知建筑表皮的过程中,综合了对表皮本体的感知和对社会现象、历史文化的反思,从而获得一种综合性的“认知厚度”。认知厚度需要结合认知心理学和建筑现象学具体讨论,因此在第三章与认知系统一并论述。然后,表皮本体具有物理与感官的双重属性,主要体现在材料的建造方式和感知特征的关系,结构与表皮的关系,层叠与实体的关系,隐匿和显现的关系等方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8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礼;介文娟;;建筑表皮与材料[J];陕西建筑;2012年04期

2 高默;;当代艺术对建筑表皮设计的创新启示[J];民营科技;2017年12期

3 高华;;艺术视角下建筑表皮设计的研究[J];居舍;2018年08期

4 戴胜;;建筑表皮设计文献综述[J];中外建筑;2018年08期

5 石峰;胡赤;郑伟伟;;基于环境因素动态调控的可变建筑表皮设计策略分析——以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作品为例[J];新建筑;2017年02期

6 王寅杰;刘士兴;;建筑表皮中的镶嵌[J];新建筑;2017年02期

7 冯亚星;;建筑表皮设计的流动性解读——以弗雷·奥托作品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8 汪瑜;;建筑表皮的编织化设计探索[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9 ;媒体重头文章概览[J];重庆建筑;2017年09期

10 张淼;;高技术建筑表皮的功能性解读[J];山西建筑;2017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雪松;;画皮·画骨·画心——建筑表皮中的结构表达[A];设计学研究·2012[C];2012年

2 李静;刘煜;;办公建筑表皮的绿色生态改造研究[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3 王辉;刘莹;孙澄;;自由曲面建筑表皮的建构与划分[A];数字建构文化——2015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4 董顺芳;;浅谈墙壁绿化类别技术与发展前景[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5 马铁军;;试论建筑表皮研究[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孟岭超;;民族地理历史街巷中的建筑设计与保护研究——以临夏八坊十三巷为例[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特辑[C];2016年

7 李丽;侯博;;浅析高新技术建筑的表皮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8 刘峰;刘文标;;建筑表皮的数字重构[A];建筑设计信息流——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玉军;荣华;;固态照明在建筑表皮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A];海峡两岸第十九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12年

10 王军;高振华;;浅析建筑的皮肤语言[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金自强 李建成(作者单位:浙江舜杰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表皮设计初探[N];建筑时报;2007年

2 小山 吴洁 林林 李萌 刘东;何为建筑表皮?[N];中华建筑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李雪林;未来的房子会这样花俏吗[N];文汇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赵玉洁;加快意识转型,将节能和舒适度纳入设计核心[N];中华建筑报;2015年

5 程雪松;画皮·画骨·画心[N];建筑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保峰;适应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建筑表皮之可变化设计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陈志毅;信息时代建筑非线性三维形态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产斯友;建筑表皮材料的地域性表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王嘉亮;仿生·动态·可持续[D];天津大学;2011年

5 俞天琦;当代建筑表皮信息传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王天鹏;建筑透明表皮室内外热环境之间全波长辐射传热机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7 李媛;大跨建筑表皮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耀天;文化建筑表皮生态设计策略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8年

2 文跃茗;建筑表皮的厚度认知与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3 杨叶灵;跨界中的建筑表皮偶发性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4 王睿;当代砖砌建筑表皮及其品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

5 李相言;西部太阳能富集区建筑表皮中的空腔节能原理应用及其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6 吴明奇;石材在当代建筑表皮中的应用案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7 赵守慧;寒地既有办公建筑表皮绿色改造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8 杨妮;试论服装与建筑表皮的关联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8年

9 张淼;高技术建筑玻璃表皮的生态节能性技术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10 杨竣凯;旧建筑表皮的绿色改造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663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63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8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