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陶粒混凝土研究
【图文】:
比计算时采用骨料松散堆积的体积,使得轻骨料混凝土还具有进一步密实的空间因而骨料的紧密堆积法也被提出应用在轻骨料混凝土配合设计中,并成功配制除了 LC60[6]。国外较经典的紧密堆积理论有颗粒级配连续且颗粒可以无限细分的无限填充理论[7]和基于球形颗粒堆积理论[8]。这些理论除了使用在配制轻骨料混土中比较成功以外[9~10],实际上也应用在了高性能混凝土[11~12]、自密实混凝土[13~16]、再生骨料混凝土[17~18]以及沥青混凝土[19]的配合比设计中,,并发现该理论下各类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都能被控制在 550kg/m3以内,且基本能满足各混凝土对应的性能。这说明紧密堆积理论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具有相当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尽管该方法已经变得相对完善,但其较复杂计算依然限制了其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的推广使用[20]。因而出现了较直观和简洁的“浆体填充法”[21~22],该方法是以骨料紧密堆积为前提,结合浆体密实填充理论而提出的一种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的同时也兼顾了粗细骨料的粒径范围和级配。该方法模型中单位体积的混凝土由粗骨料和填充砂浆构成,粗骨料是骨架,砂浆就填充在粗骨料的空隙中,如图 1.1 所示,显然砂浆用量影响着骨料的分散程度。
1 绪 论后,混凝土的强度会得到改善。实际上,早期水化活和石粉复合为适用的掺合料,比如在矿渣-水泥体系中渣和水泥的水化[87]。由于石粉和硅灰都能为水化产物身也具有水化活性,二者复掺后能使得混凝土的力学。当前的机制砂为了降低或者消除表面粗糙、多棱角利影响,往往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整形,这会使得机内容可知,石粉含量过多会引起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劣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显得很有必要。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龙;孟凡杰;;基于骨料最紧密堆积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5年06期
2 孙茂元;陈方亮;李萍;;关于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思路[J];商品混凝土;2015年07期
3 张云国;薛向锋;鲁兰兰;;基于砂浆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硅酸盐通报;2015年05期
4 程平阶;李北星;关爱军;沈峰;王登科;黄林;周明凯;;基于体积法设计T梁C50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5 郭元强;;粗细骨料对C100混凝土工作性与强度的影响[J];商品混凝土;2014年03期
6 赵洪;杨永民;李方贤;张君禄;余其俊;;骨料包裹层厚度的研究及其对多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4年02期
7 李银斌;阮欣;;机制砂混凝土及砂浆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3年05期
8 王进军;;调整空隙率确定粗细骨料搭配比例在混凝土中的应用[J];商品混凝土;2013年06期
9 孔丽娟;;轻骨料对中等强度混凝土耐久性能影响的研究[J];混凝土;2012年12期
10 杨建军;李俊毅;雷周;张鹏;王娜;王一宝;;混凝土电通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港湾建设;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霍俊芳;张少昱;崔琪;潘华;佟震;;石灰石粉硅粉复掺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研究[A];《工业建筑》2016年增刊Ⅰ[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德辉;超高强混凝土的硬化过程[D];湖南大学;2015年
2 吴琼;基于净浆流变性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3 孙海燕;从微结构形成与劣化机理研究水工混凝土粉煤灰临界掺量[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海龙;轻骨料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与抗冻性能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5 王稷良;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叶家军;高强轻集料混凝土构件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王发洲;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登武;基于流变特性的混凝土组成设计方法[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7年
2 马鑫;高性能混凝土的渗透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
3 陈笑彭;混凝土早龄期收缩变形特性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6年
4 张丽蓉;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D];宁夏大学;2016年
5 张静;石灰石粉复合掺合料的制备及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6 田义;C80自密实混凝土配制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7 尹亚柳;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与配合比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8 谢华兵;机制砂粒形与级配特性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杨建涛;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收缩开裂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10 刘增晨;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制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73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73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