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高层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04 18:39
【摘要】:近年来,地震灾害更加频繁,隔震技术已被我国广泛应用和推广。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推动,实际工程的需求,高层隔震建筑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高层隔震建筑开始出现,但高层隔震中还有较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另一方面,人们对地震动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短周期地震动,地震动中的长周期成分对高层结构和隔震结构的影响成为新的关注点,长周期地震动对结构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传统的隔震设计主要基于短周期地震动,在高层隔震的发展过程中,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需要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选取一高层剪力墙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ETABS对其进行隔震设计和减震性能分析。首先进行了模态分析,验算了高层隔震结构的减震性能;接着得到其在短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顶层加速度时程、层间剪力等,进一步分析其减震效果;最后对隔震支座抗倾覆应力进行了分析。然后选取了三条长周期成分丰富的地震动,对其进行频谱特性分析,并与三条短周期地震动进行了对比;接着分别分析了高层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对比了长、短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楼层绝对加速度、层间剪力、支座抗倾覆应力等。本文从高层隔震结构展开分析,对高层隔震结构的减震性能、抗倾覆性能进行了研究,着重对比分析了长、短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高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差异,指出了长周期地震动对高层隔震结构带来的影响,对后续关于高层隔震和长周期地震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图文】:

全球,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绪论


1 绪论1.1 选题背景近几年来,全球各地的地震变得频繁而强烈。21 世纪 2001~2008 年全球 6 级以上地震共计 1231 次;2017 年全球 7 级以上地震达到 8 次,我国 5 级以上地震达到19 次。在人类活动区域,几乎每次强震的发生,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970 年秘鲁发生 7.7 级地震,6 万多人死亡,10 万多人受伤,100 万人无家可归;2011 年,日本东北发生 9.0 级地震,11000 多人死亡,16000 多人失踪;2017 年,两伊边境发生 7.8 级地震,500 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在我国,1976 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 年 5·12 汶川地震,都造成了数十万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抗震工程,地震灾害,大地震,全球


1 绪论1.1 选题背景近几年来,全球各地的地震变得频繁而强烈。21 世纪 2001~2008 年全球 6 级以上地震共计 1231 次;2017 年全球 7 级以上地震达到 8 次,我国 5 级以上地震达到19 次。在人类活动区域,几乎每次强震的发生,,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970 年秘鲁发生 7.7 级地震,6 万多人死亡,10 万多人受伤,100 万人无家可归;2011 年,日本东北发生 9.0 级地震,11000 多人死亡,16000 多人失踪;2017 年,两伊边境发生 7.8 级地震,500 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在我国,1976 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 年 5·12 汶川地震,都造成了数十万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73.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万林;戴租远;叶炜;张玉山;张勇波;;村镇建筑低成本隔震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2014年06期

2 李雪红;王文科;吴迪;徐秀丽;李枝军;李晔暄;;长周期地震动的特性分析及界定方法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3 韩建平;苏彦兵;;长周期地震动输入下某超限高层结构反应分析——以汶川地震和日本东北地震记录为例[J];建筑结构;2014年18期

4 肖从真;徐培福;杜义欣;李建辉;;超高层建筑考虑长周期地震影响的另一种控制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5 吴颖;;超高层隔震建筑物结构设计技术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年06期

6 商昊江;祁皑;;高层隔震结构减震机理探讨[J];振动与冲击;2012年04期

7 陈清军;袁伟泽;曹丽雅;;长周期地震波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响应分析[J];力学季刊;2011年03期

8 王佳毅;;高层结构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弹塑性响应[J];山西建筑;2011年16期

9 商昊江;祁皑;范宏伟;;高层隔震结构风振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2期

10 党育;霍凯成;;竖向不规则性对隔震结构的影响[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徐扬;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层间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96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696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4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