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紫外线对水泥基材料表面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06 22:36
【摘要】:紫外线是材料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对于水泥基材料,紫外线对其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尚未见系统的研究。紫外线照射可引起材料典型化学键的断裂,或者分子吸收紫外线后成为电子激发态,发生光化学反应或者光物理反应。常见水泥浆体的劣化大多归因于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水泥浆体中也存在氢键、C-S-H链结构,紫外线也可能对这些结构产生破坏作用。由于硬化水泥浆体中固体颗粒与各种形态的水份共存于一体,且具有与有机分子基团类似的微结构单元存在,故紫外线有可能影响硬化水泥浆体的结构与性质。为了验证这一设想,特利用紫外线耐气候试验箱对硬化水泥浆体进行照射,并对经一定时间照射的硬化水泥浆体表面形貌结构、水化产物类型和表面主要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紫外线照射加速了水泥基材料的碳化,对不同养护龄期和含不同掺和料的水泥基材料的碳化加速效果不一。紫外线照射素水泥浆体,养护1天、养护7天和养护28天的紫外线照射后试样表面碳含量分别为对应背光面的0.58倍、1.12倍和1.43倍,养护龄期越久,紫外线加速碳化的作用越明显;对于含火山灰反应矿物掺和料的水泥基材料,紫外线照射也能起到加速碳化作用的效果;对于含有非火山灰活性矿物掺和料的水泥基材料,紫外线照射也加速碳化,但是物相组成中方解石的含量有所下降。对于超高性能配合比设计的水泥基材料,加速碳化作用的效果更明显。(2)紫外线照射使水泥基材料表面粗糙度降低,在摩擦副移动时,水泥石与相对运动面的实际有效接触面积增加,摩擦系数增大。紫外线照射素水泥浆体,使不同龄期的素水泥浆体摩擦系数均增加,提升幅度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紫外线照射含有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水泥基材料,使其摩擦系数大体上提升,部分组出现下降(如养护龄期为28天的含粉煤灰试样),不同龄期含有矿物掺和料的摩擦系数在紫外线照射下没有因养护龄期不同而出现太大波动;对于超高性能配合比设计的水泥浆体养护28天试样经紫外线照射后提升明显高于养护1天和7天试样。(3)水泥基材料显微硬度测试结果符合三参数对数正态分布,紫外线对水泥基材料显微硬度的影响因养护龄期和含掺和料的不同而不同。紫外线照射素水泥浆体能够提升其显微硬度值,紫外线照射使养护1天、7天和28天照射面显微硬度分别为对应背光面的3.17倍、2.4倍和1.7倍,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显微硬度增加幅度变小;紫外线照射含火山灰活性矿物掺和料的水泥基材料显微硬度会增加;紫外线照射含非火山灰活性矿物掺和料的水泥基材料(如含礁石粉的水泥浆体),照射面的显微硬度高于背光面,但相比未添加掺和料的素水泥浆体,紫外线照射面,背光面和标准养护组均出现下降;对于超高性能配合比设计水泥浆体,其显微硬度普遍高于素水泥浆体和单掺其他掺和料的水泥浆体,接受紫外线照射后,照射面显微硬度提升更为明显,约为背光面的1.94倍。
【图文】:

SEM形貌,掺和料,SEM形貌


14图 2.1 掺和料 SEM 形貌图图 2.1 中所示分别为(a)礁石粉、(b)粉煤灰、(c)硅灰、(d)矿粉和(e)偏高岭土,从图中可以看到礁石粉的表面较为粗糙,由大小不一的颗粒组成,粉煤灰和矿粉则呈现出一种不规则形状,硅灰则是许多小颗粒团聚在一起,偏高岭土则为一种不规则片状结构。2.1.3 减水剂本研究中为了减少实验变量,探讨紫外线对纯水泥硬化浆体和添加掺和料水泥硬化浆体影响实验中不添加减水剂。在探讨紫外线对超高性能混凝土

实验流程


本研究根据摩擦系数测定和显微硬度测试的要求对试样进行制备,具体步骤如下:(1)成型:根据 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量、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定性检测方法》制备。于 15mm×15mm×15mm 的模具内成型,放入养护室养护。除特别标注外,实验环境温度均为 20°C。(2)打磨和抛光:试样成型一天后取出,至于养护室标准养护。然后依据龄期不同取 1d、7d 和 28d 试样根据 ASTM E3-2011《材料的努氏和维氏硬度标准试样制备方法》对试样进行打磨和抛光处理。将待测样品放置于水平玻璃面板用 1200 目和 3000 目的 SiC 先后打磨,试样打磨相对的两个面,至表面光滑平整。对打磨完毕后的试样进行进一步抛光处理,将试样放在抛光机上用 5μm粒径 Cr2O3进行抛光,用无水乙醇作为冷却液。试样均抛光两个相对面。直至无可见划痕,逆光观察有金属光泽为止。(3)清洗:经过打磨和抛光后的试样用无水乙醇清洗 5min,,至表面干净,再用纯水冲洗。试样制备的具体步骤及试验流程见图 2.2。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三山;杨蓉;盛传新;;水泥基材料校园文创产品设计初探[J];艺术品鉴;2019年17期

2 李洋;王述银;殷海波;何真;;碱对水泥基材料水化及水化产物的影响研究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年01期

3 刘致远;王振地;王玲;赵霞;;3D打印水泥基材料工作性分析与表征[J];低温建筑技术;2018年06期

4 刘晓瑜;杨立荣;宋扬;;3D打印建筑用水泥基材料的研究进展[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3期

5 宋军伟;王露;刘数华;朱街禄;欧阳勇;田浩帆;;石灰石粉在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机理[J];硅酸盐通报;2016年12期

6 李文川;刘长海;;聚合物水泥基材料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7年07期

7 杨帆;李九苏;赵明博;张毅;;高强水泥基材料的配制及性能[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8 原心红;;三相复合水泥基太阳能储能材料制备的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7年09期

9 肖佳;吴婷;郭明磊;;白云石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水化活性研究[J];混凝土;2016年08期

10 李中华;苏超;郑铎;杨金良;;干湿循环和盐类耦合对水泥基材料的侵蚀[J];低温建筑技术;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鹏坤;李冉;程新;;硅基杂化材料对表层水泥基材料的处理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张建亮;王伟;李华;王瑞;王文彬;田倩;;水泥基材料孔溶液压取装置及试验方法[A];TEIM2015第六届无机材料结构、性能及测试表征技术研讨会程序册与摘要集[C];2015年

3 袁政成;蒋正武;;水泥基材料裂缝自愈合研究进展评述[A];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年会暨防水堵漏工程“系统”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4 吴中伟;;特高强纤维水泥基材料[A];纤维水泥制品行业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论文选集(1)(1960~2009)[C];2009年

5 于利刚;余其俊;刘岚;;杂化改性废橡胶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水化作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阚晋;;水泥基材料的细观断裂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建材工业水泥基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试验服务流程[A];第十三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暨水泥技术粉煤灰应用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赵顺增;刘立;吴勇;曹淑萍;;电磁功能水泥基材料性能初探[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赵顺增;刘立;吴勇;曹淑萍;;电磁功能水泥基材料性能初探[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冯奇;巴恒静;梁传栋;;二级界面对水泥基材料孔结构和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上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晖;水泥基材料3D打印理论和技术发展论坛在京举办[N];中国建材报;2019年

2 郭随华;中国建材总院“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工程高抗蚀水泥基材料关键技术”项目顺利通过中期检查[N];中国建材报;2018年

3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文寨军 颜碧兰;浅谈重大工程用水泥基材料的未来发展[N];中国建材报;2013年

4 驻江苏记者杜小卫;江苏水泥基材料创新成果累累[N];中国建材报;2011年

5 岳婵;LB-14聚合物水泥基韧性防水材料[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胡春明;水泥基材料应用技术成室内防水发展趋势[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樊跻宇;拉法基探讨水泥基材料可持续发展[N];中华建筑报;2011年

8 郭随华;海洋工程高抗蚀水泥基材料关键技术项目启动[N];中国建材报;2016年

9 王骅;法国高泰集团与同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N];中国建材报;2010年

10 贺元栋;肥城米山公司携手同济大学建立水泥基材料研发实践基地[N];中国建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勉;基于微生物矿化的自修复水泥基材料性能及微观结构[D];东南大学;2017年

2 杜明瑞;碳纳米管增强水泥基注浆材料力学特性及其微观作用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3 王丹;纳米SiO_2对水泥基材料表面改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8年

4 高翔;水泥基材料微观表征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东南大学;2018年

5 黄春龙;表面改性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对水泥早期水化影响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6 顾越;核壳纳米SiO_2改性水泥基材料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7 沈奇真;碳化与荷载耦合作用下水泥基材料微结构演变与预测模型[D];东南大学;2018年

8 高礼雄;掺矿物掺合料水泥基材料的抗硫酸盐侵蚀性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5年

9 魏风艳;高性能水泥中低Ca/Si的C-S-H凝胶形成及其抑制ASR机理[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10 管学茂;水泥基材料在氯盐环境中的服役行为及机理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超群;全程CO_2养护对水泥基材料水化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2 薛思滔;含锌化合物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3 冯传法;水泥基材料疏水及表面超疏水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4 高衣宁;光催化、疏水等功能性水泥基材料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5 李天水;高性能水泥基灌浆料研制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6 任钊锋;氧化石墨烯改性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7 余杰;紫外线对水泥基材料表面结构和性质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8 许夏斌;油气井水泥石裂缝自修复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9 肖夏;高温固井水泥石力学变形及材料改性效果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10 余四文;稻草纤维增强碱式硫酸镁水泥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00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700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8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