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碰撞射流室内热环境和污染物分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17:34
【摘要】: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使人们对室内空气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通风方式对空调通风房间室内热环境、污染物的分布特性都有直接影响。因此,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在空调系统设计中显得尤其重要。碰撞射流通风方式在上世纪末期开始有实际应用,它同时具有混合通风和置换通风的优点,既可实现与置换通风相类似的节能效果,又可以实现如混合通风一般的兼顾供冷与供热需求,理论上是一种更有效、更节能的空调通风方式。但它在我国还很少使用,缺乏必要的研究。本文首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了夏季工况下三种通风方式(混合通风、置换通风和碰撞射流通风)房间的热环境和气态污染物环境。结果表明,混合通风情况下,室内温度均匀性较好,碰撞射流通风和置换通风房间沿垂直方向产生温度分层,房间上部空间温度较高,下部空间温度较低。碰撞射流房间室内人员头足部存在一定温差,但小于3℃,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另外该房间虽在靠近送风口处近地面的局部区域产生较强的吹风感,其他位置均能满足房间内的热舒适性要求。室内人员工作区平均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混合通风、碰撞射流通风和置换通风。室内气流形态对室内温度分布和气态污染物分布有直接影响,而碰撞射流房间送风口位置和送风温差直接影响其室内气流形态,故本文又详细研究了夏季工况下送风口位置、送风温差对室内热环境和气态污染物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送风口位置不同时,室内人员坐姿和站姿时头足部温差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径向射流、靠x轴墙射流和靠y轴墙射流。送风温差对室内温度分布有很大影响。当送风温差较小时,室内未出现明显温度垂直分层;当送风温差较大时,室内存在明显温度垂直分层现象。在本文研究的房间内,送风口位置和送风温差对吹风感的影响较小。送风口位置不同对夏季工况下碰撞射流房间内人员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水平分布的影响很大,对排污效率的垂直分布影响较小。送风温差不同对夏季工况下碰撞射流房间内人员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水平分布的影响较小,对排污效率的垂直分布影响较大。
【图文】:

验证模型,测试点


可靠证逡逑利用CFD对空气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和改进,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开始受到计算模型的完善和计算速度的提高,数值模拟方法将会成为建筑室内外气气品质及舒适评价的有效工具。逡逑zhang和Chen[59]曾对地板送风房间内的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分别进行了实其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数据非常吻合。为了验证值计算方案的可靠性,采用zhang等人[59]的实验模型作为本研宄的验证背边界条件,以便于将模拟结果与zhang等人[59]的模拟和实验数据同时进行.1验证模型的描述逡逑zhang等人[59]对地板送风的研宄模型是一个三维的和与实际房间尺寸相同(full邋scale邋laboratory),房间尺寸为:4.91m><2.44mx4.31m,室内有2个设风口,室内总送风量为0.0944m3/s,排风口设置在天花板上。房间内分别和6个照明热源,4个人体模型置于地板上,6盏灯放置在天花板上。房点布置位置参见图2-1。逡逑T邋i逦-4 ̄————,邋邋邋邋邋逡逑.一逦'.1邋'--

验证模型,测试点,热源,天花板


室内总送风量为0.0944m3/s,排风口设置在天花板上。房间内分别有4个人体逡逑热源和6个照明热源,4个人体模型置于地板上,6盏灯放置在天花板上。房间的模型和逡逑测试点布置位置参见图2-1。逡逑T邋i逦-4 ̄————,邋邋邋邋邋逡逑.一逦H:'.、逦1邋'4逦丨邋V7--?逡逑,-=1=^逡逑?一一,逦I逦逦逡逑逦1普逦逡逑w逦M邋v逡逑、、、^^邋v逡逑"(a)验证模型逦(b)测试点布置逡逑图2-1验证模型及测试点布置逡逑2.6.2验证模型的离散逡逑Zhang等人M对该工况做了数值模拟。本文采用了四面体非结构网格,对室内人员和逡逑照明以及送风口、回风口做了网格局部加密,得到的控制体积数为996,097。逡逑2.6.3验证模型的边界条件逡逑为了将数值计算所得结果与经典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在本文的验证模拟中,也采用与逡逑文献%相同的边界条件和热源,表2-1为具体参数取值。逡逑在模拟中也认为送风气流被均匀地送至室内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8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筱;亢燕铭;左滨;钟珂;;热风供暖送风方式对高大空间室内污染物扩散的影响[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2 左滨;钟珂;朱辉;亢燕铭;;碰撞射流通风房间悬浮颗粒质量浓度分布特性的数值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3 陈勇;王军;龙恩深;;建筑室内热舒适性随通风条件变化的敏感性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5年03期

4 廖坚卫;卢佑波;赖文彬;;大空间建筑空调与混合通风联合运行设计与节能研究[J];制冷;2015年01期

5 左滨;钟珂;潘李丹;亢燕铭;;送风方式对空调室内环境和系统节能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6 陈晓;张国强;;高大厂房混合通风与降温系统设计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4期

7 王晓婷;钟珂;;定风量系统下碰撞射流通风的供热效果分析[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11年02期

8 叶美珍;亢燕铭;冯卫;;变风量系统碰撞射流通风房间空气品质的研究[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0年01期

9 刘春菊;葛凤华;李明柱;;热压自然通风与混合通风应用分析[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杨忠国;谢安国;宋闲慧;王志涛;;基于CFD的置换通风空调房间数值模拟[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秀峰;自然置换通风条件下室内空气污染的演化规律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建垒;三种主要通风空调送风方式下室内热舒适性模拟[D];重庆大学;2015年

2 王爽;碰撞射流气流形态与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D];东华大学;2014年

3 潘李丹;不同送风方式下室内热舒适性与污染物分布特征[D];东华大学;2014年

4 刘梦;碰撞射流通风方式在航站楼类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5 王晓婷;碰撞射流通风系统供热效果及节能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6 张倩玮;冬季工况下碰撞射流通风空调房间室内热环境的数值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叶美珍;碰撞射流通风房间内空气品质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8 熊进华;小空间置换通风空调系统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9 董雷;碰撞射流通风方式在办公类建筑中应用的探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11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711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7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