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混沌理论的结构地震响应及损伤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30 10:16
【摘要】:地震动作为一种时间序列,蕴藏着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信息,是地震工程学、工程地震学以及工程抗震设计研究中的基础资料。传统上一直认为地震动是一种随机运动,对它的研究主要基于平稳化假定和各态遍历性假定,但这两种假定并未得到证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科学领域中关于混沌理论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使得人们开始将混沌理论引入到地震工程和结构工程中来。混沌理论以动力学建模取代概率建模,以系统的单一变量为研究对象,采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将系统的运动状态给予还原,从而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本文以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法为工具,从地震动的持时、频谱特性、采样频率和结构的自振周期、阻尼等方面入手,对结构地震响应的混沌特性分析与损伤识别展开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从混沌理论的角度分析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特征,编制混沌特性定性与定量识别的算法程序,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地震动混沌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和结构动力响应混沌特性分析。(2)从混沌特性定性与定量判别指标的角度分析了地震动,分析了地震动的混沌特征。以定量指标为对象研究地震动的混沌特性,揭示了频谱、持时、最大幅值和采样频率等因素对地震动混沌特性的产生的影响和规律。计算了普通地震动、近场脉冲型地震动、远场类谐和地震动等三类地震动的混沌参数,对三者之间混沌特性进行了总结。(3)分别计算了混沌信号和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地震响应的混沌特征参数,揭示了荷载幅值、结构周期、阻尼和结构楼层等因素对结构地震响应混沌特性产生的影响和规律。阐明了普通地震动、近场脉冲型地震动、远场类谐和地震动等三种类型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响应混沌特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以混沌参数的变化程度初步判断结构是否进入弹塑性阶段的方法。(4)提出了基于关联维数D和K2熵值的损伤识别指标ηD与ηK,探讨了损伤指标的灵敏度、定性分析与损伤定位的计算效率,分析了单自由度体系和三维、多自由度框架结构的损伤指标,建立了损伤状态、损伤位置与损伤指标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工程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311.3
【图文】:

吸引子图,吸引子


X代表温度分布的非线性,a为普兰德(Pranatl)数,/?为瑞利数与其临界值之比,6为正逡逑实数,当(7邋=邋10,/邋=邋28,6邋=邋8/3,初始值-1:。=邋1,_);。二0,2。=-1T ,该模型存在一1、吸引子,逡逑如图2-1所示。逡逑..逡逑y逦-40邋0逦z逡逑图2-1邋Lorenz系统吸引子逡逑这是第一个在耗散系统中,用确定的方程得到混沌解的方程,并在2000年发表的论逡逑文《洛伦兹吸引子的存在》(The邋Lorenz邋Attractor邋Exists)中得到证明。KAM定理与洛伦逡逑兹方程分别从保守系统与耗散系统的角度证明了混沌现象的存在。逡逑1964年,法国天文学家艾侬(Henon)受到洛伦兹方程的启发,建立了另一个混沌系逡逑,统:Henon映射:逡逑卜+1=丨吻(2.2)逡逑I逦凡+丨=夂逡逑艾侬通过该方程建立了邋“热引力崩塌”理论,并对太阳系稳定性问题给予了解释。逡逑1971年,法国数学物理学家儒勒(D.邋Ruelle)和荷兰学者泰肯斯(F.Takens)联名发逡逑表了《论湍流的本质》,文章首次运用混沌来描述湍流的形成机理,独立地通过严格的数逡逑学分析,发现了异常复杂的吸引子蕴含在动力系统中。他们对该吸引子的几何特征进行了逡逑描述

吸引子图,吸引子


X代表温度分布的非线性,a为普兰德(Pranatl)数,/?为瑞利数与其临界值之比,6为正逡逑实数,当(7邋=邋10,/邋=邋28,6邋=邋8/3,初始值-1:。=邋1,_);。二0,2。=-1T ,该模型存在一1、吸引子,逡逑如图2-1所示。逡逑..逡逑y逦-40邋0逦z逡逑图2-1邋Lorenz系统吸引子逡逑这是第一个在耗散系统中,用确定的方程得到混沌解的方程,并在2000年发表的论逡逑文《洛伦兹吸引子的存在》(The邋Lorenz邋Attractor邋Exists)中得到证明。KAM定理与洛伦逡逑兹方程分别从保守系统与耗散系统的角度证明了混沌现象的存在。逡逑1964年,法国天文学家艾侬(Henon)受到洛伦兹方程的启发,建立了另一个混沌系逡逑,统:Henon映射:逡逑卜+1=丨吻(2.2)逡逑I逦凡+丨=夂逡逑艾侬通过该方程建立了邋“热引力崩塌”理论,并对太阳系稳定性问题给予了解释。逡逑1971年,法国数学物理学家儒勒(D.邋Ruelle)和荷兰学者泰肯斯(F.Takens)联名发逡逑表了《论湍流的本质》,文章首次运用混沌来描述湍流的形成机理,独立地通过严格的数逡逑学分析,发现了异常复杂的吸引子蕴含在动力系统中。他们对该吸引子的几何特征进行了逡逑描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飞力;张立民;张卫华;;基于模态柔度矩阵的结构损伤识别[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5年04期

2 李世龙;马立元;田海雷;李永军;;基于不完备实测模态数据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5年03期

3 侯立群;赵雪峰;欧进萍;刘春城;;结构损伤诊断不确定性方法研究进展[J];振动与冲击;2014年18期

4 张青霞;侯吉林;段忠东;Lukasz Jankowski;;基于子结构虚拟变形的损伤识别方法[J];工程力学;2013年12期

5 吴向男;徐岳;梁鹏;李斌;;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现状与展望[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6 谢中凯;刘国华;;近似熵在混凝土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3期

7 贾浩华;魏德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落层倒塌的混沌特征[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年04期

8 王建军;韩志军;路国运;张善元;;轴压粘弹性圆柱壳在横向扰动下的混沌行为[J];振动与冲击;2011年06期

9 吴琛;周瑞忠;;长周期结构地震瞬态反应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年05期

10 韩志军;王建军;崔艳;路国运;张善元;;非线性弹性直杆纵振时的混沌行为[J];振动与冲击;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鎏;强噪声下结构振动特征提取与损伤检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2 周继磊;近断层强震作用下结构随机抗震分析和力学系统混沌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3 唐盛华;混凝土桥梁结构损伤识别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李帅;工程结构模态参数辨识与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5 包腾飞;混凝土坝裂缝的混沌特性及分析理论和方法[D];河海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健;基于稀疏贝叶斯学习和吉布斯采样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卢宏彬;基于时间序列的结构损伤概率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郭小军;基于粒子滤波器的结构损伤识别及可靠度分析[D];东南大学;2016年

4 李晓海;基于辛几何谱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陈亮;基于小波能量熵的结构损伤识别[D];暨南大学;2016年

6 李伟;基于小波分析的二维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徐德健;基于加速度响应的Benchmark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王华;基于信息融合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朱检;典型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10 孙良;基于分形理论和小波分析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35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735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4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