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白洋淀疏浚底泥电渗排水固结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19:59
【摘要】:我国疏浚泥土和水运航道每年产生大量淤泥,其总利用率不足20%。疏浚淤泥特点是颗粒细,渗透系数低。传统排水固结技术固结时间长很难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单纯使用电渗法处理疏浚底泥会出现土体开裂,阴阳极沉降不均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白洋淀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对电渗技术进行了优化改进并对电渗堆载、强夯联合应用进行了探索,主要结论如下:1.间歇通电与电极转换技术联合应用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电极转换技术与间歇通电联合作用时,从含水率、无侧限抗压强度、沉降观测角度分析综合处理效果变好;(2)电极转换与间歇通电联合应用时,不宜在电极转换周期内断电,在周期间断电效果更好;(3)间歇通电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电极转换周期时间的一半效果较好;(4)控制电渗电压可以有效抑制土体开裂;(5)电极转换联合间歇通电应用可减小土体裂缝数量、尺寸,减小土体不均匀沉降。2.堆载+电渗+低能量强夯静动组合排水固结试验表明:(1)堆载+电渗+低能强夯静动组合排水固结法相比于纯电渗方法与传统排水方法,对于土的处理效果有明显提高;(2)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渗过程中土体开裂带来的电阻增大,排水不畅,强度分布不均,沉降不均等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472
【图文】:

设计图,模型箱,设计图,堆载


图 3-1 模型箱设计图3.3 堆载试验3.3.1 试验方案为验证电渗法试验处理效果,设计了如下 5 组堆载试验,不同组堆载试验之间仅对堆载值作出变化,并对沉降值进行了实时观测。表 3.2 堆载试验方案3.3.2 试验结果分析堆载值 堆载时间 堆载方式10、12、14、16、18kPa 72h 0h 一次加载

沉降曲线,堆载,沉降曲线,验案


验案法试验处理效果,设计了如下 5 组堆载试验,不同组堆化,并对沉降值进行了实时观测。表 3.2 堆载试验方案果分析降曲线如下图所示:堆载值 堆载时间 堆载方式0、12、14、16、18kPa 72h 0h 一次加

变化曲线,试验电流,变化曲线


时间控制器、电源和电极,将两电极适当润湿后放入并在量筒开口处作密封处理,防止水分蒸发;样,保证土中无空隙;压,按试验方案设置,接通电路;电流读数,用万能表测量土体电阻,并按时计算量止条件时,断开电源,停止试验,重新配置土进行试始含水量相同;分析现会导致界面电阻短时间增大,因此通过观测电流变频率与大小。从图中我们分析得到:三组试验电流在验进行到 1~2 小时之间达到最大电流值,然后不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飞禹;宓炜;王军;符洪涛;;逐级加载电压对电渗加固吹填土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12期

2 王军;张乐;刘飞禹;符洪涛;;真空预压 电渗法联合加固软黏土地基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2期

3 陶燕丽;周建;李一雯;;电渗法中电极布置形式的对比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3年S2期

4 王柳江;刘斯宏;汪俊波;朱豪;;电场-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的电渗固结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12年06期

5 李瑛;龚晓南;;软黏土地基电渗加固的设计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6 李瑛;龚晓南;张雪婵;;电压对一维电渗排水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3期

7 李瑛;龚晓南;郭彪;周志刚;;电渗软黏土电导率特性及其导电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8 胡黎明;洪何清;吴伟令;;高岭土的电渗试验[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9 曹永华;高志义;;电渗法中排水固结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中国港湾建设;2010年03期

10 李瑛;龚晓南;卢萌盟;郭彪;;堆载 电渗联合作用下的耦合固结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卓;通电设计对电渗加固软土效果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43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743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c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