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茶马古道”滇藏线大迪段沿线聚落空间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16:57
【摘要】:“茶马古道”是自唐朝兴起的,以茶马贸易为主的贸易通道,沿途跨越世界最高海拔,并穿越多个民族,是我国历史上跨越海拔最高的贸易通道,也是我国西部地区不同民族宗教文化交流的纽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交通方式替代了古道上骡马驮运的运输方式,“茶马古道”被公路替代。作为曾经的民族文化交流通道,“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不容小觑的,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马古道”文化保护的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保护古道文化,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茶马古道”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而聚落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因此,本文以“茶马古道”滇藏线大理到迪庆州段(简称“大迪段”)及其沿线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基于渐变尺度的空间计量方法,研究“茶马古道”滇藏线大迪段与其沿线聚落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迪段右道对沿线聚落的引力范围为右道两侧平均25km内,左道对沿线聚落的引力范围为左道两侧平均20km内;引力值最大为360,最小接近于0,大于平均值3的引力值分布在古道沿线8km范围内,且在这一范围内,越靠近大迪段的聚落,受古道引力影响越大。同时,本文以丽江大研古镇为例,分析古道和聚落内部空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古道对聚落内部的商业空间分布吸引力较大。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研究区“茶马古道”文化保护的建议,即在大迪段右道两侧平均25km内和左道两侧平均20km内建立“茶马古道”文化保护区,大迪段两侧平均8km范围内为古道文化核心保护区,8-25km为古道文化一般保护区。在核心保护区内以聚落为基础划分古道文化保护等级。同时,在聚落内形成以古道为基础,道路两侧受古道影响较大的空间和沿古道分布的其他空间组合而成的古道文化保护街区。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2.29;K90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静;徐峰;;村庄聚落空间形态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冯文兰;周万村;李爱农;张宝雷;;基于GIS的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分析——以茂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3 罗世伟;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与旅游开发现实意义[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4 王丽萍;;滇藏茶马古道线形遗产区域保护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年03期

5 王睿;;玉龙山下有桃源——浅析丽江大研古城的空间意匠[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6 郭晓东;牛叔文;吴文恒;马利邦;;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7 刘小方;;世界遗产视野下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兼论茶马古道的世界遗产价值[J];旅游论坛;2009年02期

8 奚赋彬;;京杭大运河保护性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31期

9 成斌;阳建强;;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以无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2年09期

10 陈保亚;彭玉娟;;走进银生诸茶山:探索滇藏茶马古道延伸的奥秘——词与物的田野考察[J];科学中国人;2012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牛会聪;多元文化生态廊道影响下京杭大运河天津段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林志森;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43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743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b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