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行为引导下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18:28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信息的存储方式与阅览方式,读者无需到图书馆借阅文献就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资源,同时,注重学术交流的高等教育理念促使学习模式从接受式、个体式逐步向自主式、研究式、协作式转变,这使得传统高校图书馆的功能、空间与服务定位已不能满足当代学习方式。本文正是立足于时代背景,以环境行为学理论为切入点,以读者需求为驱动,探索出符合读者行为特征与心理需求的学习空间设计策略,使得高校图书馆成为一个多元学习中心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来馆进行学习与研究,并期望对今后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运用行为地图、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中读者的行为心理进行调研以了解读者对空间的需求,并结合学习空间的功能与空间特征分析了读者行为心理与学习空间特征的关系,明确学习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解决阅、借、藏三者的关系,把握阅览空间与休闲空间、交流空间的关系,协调开放性与私密性的关系,以及兼顾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关系。基于学习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提出“以读者为中心”、整体性与多元性共存、体现数字化与智能化、注重高校人文精神的四个设计原则,继而从空间组织、空间交替、空间融合和环境营造四个方面对当今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设计进行探讨研究,并最终提炼出设计策略:(1)空间组织层面:结合读者学习模式,采用藏阅分离和藏阅合一相结合的布局模式,整合功能空间,构建空间秩序,以适应现代学习的便捷与高效;(2)空间交替层面:在同一个空间内或者同一层里布置普通阅览空间、休闲阅览空间、交流空间等,为读者提供一站式复合学习模式的场所,并以此促进读者间交流行为的发生,充分体现高校教育理念;(3)空间融合层面:在复合学习空间中,适应读者多种行为方式的同时,需利用建筑界面和家具陈设进行适当分隔,满足读者个人空间的领域感、私密感和安全感;(4)环境营造层面:通过光线、材料、尺度和媒介等建筑语汇,创造令读者感到舒适宜人的学习环境,使读者对空间环境产生识别性、领域感和归属感,并传达出高校的校园文化乃至地域文化。而后借助重庆三峡学院图书馆实践项目中相关策略的应用过程再现,从而验证和完善设计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242.3
【图文】:
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使得人们不用借助纸质文献就能快速、便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与信息。作为大学校园内信息搜集、储存、传播和整理的高校图书馆,在时代发展的的背景下,为适应读者阅览介质的多元化以及读者学习行为模式的多元化,其最重要的读者学习空间的功能及特征逐渐发生转变。1.1.1 信息化引起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如今,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重大变革,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掀起的信息化浪潮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方法从单一的纸质媒介向多元的阅览媒介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意味着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不再遵循传统的路线,而且意味着信息的存储方式也今非昔比。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4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①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增长趋于稳定,并且到去年六月为止已达到 7.51亿,占了全国人数的一半,其中 10-39 岁青少年占了网民数量的 72.1%。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信息的运动取代了人的运动,信息资源传播代替了物资资源传播。
1.4 研究现状1.4.1 国外研究现状① 图书馆相关研究国外对现代图书馆的研究工作相比国内开始得较早,通过整理发现,大部分著作以案例介绍为主,反映当下设计的新探索新思考,而用于指导设计实践的相关技术手册不多。根据与研究内容的相关性,现统计如下:表 1.4 国外图书馆研究著作Tab1.4 Foreign research works of Libraries来源:根据资料整理自绘书名 作者国别 时间研究内容Planning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Metcalf 美 1986从使用者、空间设计、家具和设备等图书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尽介绍;关于读者行为方面的论述主要是关于如何在有限的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藏图书馆”,又名“读经台式”。文艺复兴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图书馆的藏书日益增多,读者数量也大幅增多,但藏阅形式仍采用经台式,并一直沿用到十六世纪下半叶。16 世纪末,活字印刷术的推广带来了图书数量的激增,原来铁链系住的读经台式的管理方式被摒弃,改为靠墙排列并架到天花板的“墙壁式”书籍储存和管理方式,还设置了一圈走廊以方便取阅。图书馆中间是宽大开敞的大厅,便于读者参观行走,同时还可陈列珍贵文物,因而被称为“大厅图书馆”。与皇家图书馆相比,这一时期的大学图书馆更讲求实用,平面呈长方形,书架排列于中间的走道两侧且垂直于墙面,在相邻两排书架间放置阅览座椅。通过书架分隔开的阅览空间单元私密性较好,广受使用者欢迎。英国牛津大学麦尔通图书馆阅览室就是采用这种藏阅合一的空间模式,靠墙布置的两排书架间墙体开窗,供阅览座椅采光使用(图 2.1)。
本文编号:2746887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242.3
【图文】:
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使得人们不用借助纸质文献就能快速、便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与信息。作为大学校园内信息搜集、储存、传播和整理的高校图书馆,在时代发展的的背景下,为适应读者阅览介质的多元化以及读者学习行为模式的多元化,其最重要的读者学习空间的功能及特征逐渐发生转变。1.1.1 信息化引起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如今,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重大变革,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掀起的信息化浪潮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方法从单一的纸质媒介向多元的阅览媒介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意味着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不再遵循传统的路线,而且意味着信息的存储方式也今非昔比。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4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①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增长趋于稳定,并且到去年六月为止已达到 7.51亿,占了全国人数的一半,其中 10-39 岁青少年占了网民数量的 72.1%。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信息的运动取代了人的运动,信息资源传播代替了物资资源传播。
1.4 研究现状1.4.1 国外研究现状① 图书馆相关研究国外对现代图书馆的研究工作相比国内开始得较早,通过整理发现,大部分著作以案例介绍为主,反映当下设计的新探索新思考,而用于指导设计实践的相关技术手册不多。根据与研究内容的相关性,现统计如下:表 1.4 国外图书馆研究著作Tab1.4 Foreign research works of Libraries来源:根据资料整理自绘书名 作者国别 时间研究内容Planning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Metcalf 美 1986从使用者、空间设计、家具和设备等图书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尽介绍;关于读者行为方面的论述主要是关于如何在有限的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藏图书馆”,又名“读经台式”。文艺复兴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图书馆的藏书日益增多,读者数量也大幅增多,但藏阅形式仍采用经台式,并一直沿用到十六世纪下半叶。16 世纪末,活字印刷术的推广带来了图书数量的激增,原来铁链系住的读经台式的管理方式被摒弃,改为靠墙排列并架到天花板的“墙壁式”书籍储存和管理方式,还设置了一圈走廊以方便取阅。图书馆中间是宽大开敞的大厅,便于读者参观行走,同时还可陈列珍贵文物,因而被称为“大厅图书馆”。与皇家图书馆相比,这一时期的大学图书馆更讲求实用,平面呈长方形,书架排列于中间的走道两侧且垂直于墙面,在相邻两排书架间放置阅览座椅。通过书架分隔开的阅览空间单元私密性较好,广受使用者欢迎。英国牛津大学麦尔通图书馆阅览室就是采用这种藏阅合一的空间模式,靠墙布置的两排书架间墙体开窗,供阅览座椅采光使用(图 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斌;;开放的独石——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设计中的矛盾与取舍[J];建筑学报;2015年12期
2 田阳;;学习的剧场: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亨特图书馆[J];住区;2015年02期
3 何镜堂;马明华;郭卫宏;古美莹;;因势利导 有机融合——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图书馆设计[J];建筑学报;2013年03期
4 解金兰;王雅娟;;我国高校图书馆咨询服务的现状与趋势[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年01期
5 汤桦;;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J];城市建筑;2011年07期
6 万瑶;吕勇;刘宇;;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设计[J];建筑学报;2011年06期
7 钱辰伟;;丹麦哥本哈根信息技术大学教学楼[J];城市建筑;2011年03期
8 汤桦;;营造笔记之巴别图书馆[J];建筑师;2010年05期
9 李斌;;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J];建筑学报;2008年02期
10 邹颖;卞洪滨;;透视MVRDV的居住设计思想[J];世界建筑;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2746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746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