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自恢复连梁抗震性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352.11
【图文】:
滕军等[12],[13]提出一种在低屈服点钢板上开长条形孔的连梁阻尼器方案,其构造如图1-3所示。对 12 组连梁阻尼器分别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和拟动力子结构试验,结果表明该连梁阻尼器滞回环饱满,耗能效果较好,但存在平面外失稳的问题。孔子昂等[14]提出一种带缝钢板阻尼器连梁构造,对三幢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该连梁构造对结构地震响应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和耗能能力,同时对一片 18 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 1/3 缩尺试件进行拟动力试验,验证其抗震性能。王涛等[15]提出一种采用叠层三角形开孔钢板的连梁阻尼器方案,对带有该连梁阻尼器的剪力墙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带有该连梁阻尼器的剪力墙结构较普通联肢剪力墙结构具有较为显著的耗能能力
[25]对 12 个 3/5 缩尺的剪切屈服型钢连梁阻尼器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不同参数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图1-5为可更换钢连梁试验照片。对分别采用端板-抗剪键连接、拼接板连接、腹板-螺栓连接、腹板-结构胶连接的 4 种不同的耗能梁段与非耗能梁段连接方式的 4个连梁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26],[27],结果表明采用端板-抗剪键连接的试件塑性变形和损伤集中在耗能梁段,耗能能力稳定,耗能梁段耗能占总耗能 90%,且该连接方式传力可靠,设计简单。中国西安一幢 29 层的住宅公寓应用采用了该类型的可更换连梁[28]。邓志恒等[29]对 8 个钢桁架连梁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其破坏特点,力学特性以及桁架节点形式,验证了其结构的合理性。林倩、邓志恒等对新型钢桁架连梁足尺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30]以及对设置全钢桁架连梁和设置钢筋混凝土、钢桁架混合连梁的双层联肢剪力墙平面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31],结果表明该钢桁架连梁滞回曲线饱满,承载力和延性均较高,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远大于普通 RC 连梁
钢管铅阻尼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冬晗;张沛洲;欧进萍;;双肢剪力墙连梁截断式剪切型金属阻尼器抗震设计与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5年06期
2 纪晓东;王彦栋;马琦峰;钱稼茹;;可更换钢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10期
3 吕西林;周颖;陈聪;;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新体系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年04期
4 纪晓东;马琦峰;王彦栋;钱稼茹;;钢连梁可更换消能梁段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6期
5 林倩;邓志恒;黄莹;胡岳峰;;钢桁架连梁-联肢剪力墙耗能机理及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4年01期
6 吕西林;陈云;蒋欢军;;带可更换连梁的双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7 卢德辉;周云;邓雪松;;钢管铅芯阻尼器性能分析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6期
8 吕西林;陈云;蒋欢军;;可更换连梁保险丝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9 李冬晗;何政;欧进萍;;耗能连梁联肢剪力墙弹塑性数值模拟方法[J];建筑结构;2013年S1期
10 吕西林;陈云;蒋欢军;;新型可更换连梁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京亚;新型可更换耗能连梁设计方法研究[D];广州大学;2015年
2 李冬晗;钢混结构的剪力墙连梁截断式金属阻尼器设计与抗震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振营;带SMA自复位连梁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4 寇巍巍;高温后叠层橡胶支座及串联隔震体系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68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768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