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火炕农宅冬季睡眠环境热舒适现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111;TU832
【图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室内空气流速在受试者入睡前测量并记录一次。重点样本调查则增加了整个睡眠过程中受试者皮肤温度的连续测试,同样每隔 5 分钟记录一次。同时,放置 1 块温湿度自记仪连续记录调查期间的室外温湿度。其中,室内空气温湿度测点设置在受试者床头,高度约 0.6m;火炕表面温度测点设置在火炕表面中心,直接与火炕接触,测点上方有炕席、被褥等覆盖物;黑球温度测点设置在睡眠环境的正中心。人体皮肤温度测试采用 iButton DS1922L 温度传感器,有学者将 iButton 温度传感器与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开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iButton 温度传感器应用于睡眠研究时,具有较好的准确性[74]。环境参数测量所选仪器包括 Testo 425 热线风速仪、iButton DS1922L 温度传感器等。具体测试仪器如图 2-1 所示,其量程与精度见表 2-4,符合 ISO 7726:1998标准对测量仪器的要求[75]。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分钟一次连续记录火炕表面温度数据。此外,受黑球温度自记仪数量的限制,天从所调查的村民中选择一户布置 HWZY-1 黑球温度自记仪连续记录室内黑球度数据,频率同样为每 5 分钟一次。此外,室外布置有一台 WSZY-1A 温湿度自仪于整个调查过程中连续记录室外空气温湿度数据。主观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睡质量问卷和睡眠环境热舒适调查问卷,由测试人员指导受试者填写。图 3-1 给出现场测试中部分建筑的外观图以及调查过程照片。a) 部分建筑外观 b) 部分建筑外观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范围为 22.2%~68.6%。室内空气流速在 0.01~0.24m/s 内波动,平均值为 0.表 3-1 普查中受试者睡眠环境参数统计结果环境参数 平均值 标准偏差 最大值 最小值内空气温度(℃) 12.8 3.0 18.2 7.4黑球温度(℃) 11.6 3.2 17.4 5.8均辐射温度(℃) 11.4 3.2 17.1 4.7操作温度(℃) 12.1 3.1 17.7 6.0炕表面温度(℃) 34.2 10.9 57.4 16.5内相对湿度(%) 50.4 10.8 68.6 22.2气流速(m/s) 0.07 0.05 0.24 0.01.3 室内空气温度选取普查期间典型农宅,其 24h 室内气温波动情况如图 3-2 所示。热舒适录的该农宅受试者睡眠时间显示,其睡眠时间为 22:00~次日 7: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曹彬;朱颖心;欧阳沁;周翔;罗茂辉;;不同气候区住宅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适应性对比[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2 杨柳;杨茜;闫海燕;刘加平;;陕西关中农村冬季住宅室内热舒适调查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罗渊;徐文华;;平均辐射温度对睡眠环境人体热舒适的影响[J];制冷技术;2010年04期
4 韩杰;张国强;周晋;;夏热冬冷地区村镇住宅热环境与热舒适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5 薛红香;刘学来;李永安;张红瑞;;睡眠环境热舒适性模型的建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6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王爱祯;吴宏新;赵贵芳;高春霓;李万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兰丽;连之伟;潘黎;;夜间睡眠时空调舒适温度实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聪;冬季人体睡眠差异化热需求及热环境设计参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2 潘黎;基于人体生理参数的清醒和睡眠状态的热舒适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刘蔚巍;人体热舒适客观评价指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绳晓会;严寒地区农村和城市住宅热舒适现场测试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周浩;人体皮肤温度影响因素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3 孙宇明;基于皮肤温度的人体热感觉特性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杨薇;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夏季热舒适状况以及适应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8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788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