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多模式运行特性模拟与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83
【图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空气源热泵单元主要是依据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原理,工质首先在蒸发器内与周围环境中空气进行热量的交换,热泵工质吸收热量转变成蒸汽,而后通过压缩机的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的气体途经冷凝器与负荷侧的水进行热交换转变为液态的工质,液态工质途经膨胀阀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体,低温低压的液体再次进入蒸发器蒸发吸热再次转变为蒸汽,空气源热泵系统按照此种模式不断地循环工作。
图 2-1 复合供能系统控制方式阳能-空气源热泵复合供能系统数学模型阳能平板集热器模型阳能平板集热器主要作用是加热通入其中的流体,并使流体达到一物理模型如图 2-2 所示。
图 2-1 复合供能系统控制方式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复合供能系统数学模型太阳能平板集热器模型阳能平板集热器主要作用是加热通入其中的流体,并使流体达到一物理模型如图 2-2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登甲;刘艳峰;刘加平;;青藏高原被动太阳能建筑供暖性能实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年02期
2 王光伟;杨旭;葛颖;许书云;张巍;;太阳能光化学利用方式及应用评述[J];半导体光电;2015年01期
3 张文建;何玉林;刘健;;中国太阳能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技术;2014年11期
4 路甬祥;;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回顾与展望[J];科技导报;2014年Z2期
5 王玲珑;吴薇;赵士林;吴宇翔;倪周珂;;建筑一体化的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初步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3年03期
6 胡泊;辛颂旭;白建华;张运洲;;我国太阳能发电开发及消纳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2013年01期
7 代铭玉;;国内外新能源利用现状[J];绿色科技;2011年08期
8 于晓燕;崔爱红;;我国太阳能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9 许红星;;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J];中外能源;2010年01期
10 黄文忠;;太阳能及空气源热泵组合热水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J];福建建筑;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聂洪光;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群;太阳能建筑整合设计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英;地源热泵与水蓄能耦合系统的TRNSYS模拟与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2 徐鹏;新型太阳能光伏—热泵复合建筑供能系统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尚武;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匹配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4 井煜锋;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李宁;广义空气源热泵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6 许浩天;合肥地区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热水耦合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7 杨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驱动氨吸收式热泵供暖系统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武立春;基于PbSe量子点荧光集光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结构设计与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于易平;严寒地区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设计及优化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王建民;基于北京地区的空气源热泵能耗分析及节能改造[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2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79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