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多模式运行特性模拟与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3 16:52
【摘要】:针对空气源热泵易受环境温度波动的影响,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复合型空气源热泵供能系统的研究。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的研究比较普遍,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在固定模式的条件下研究系统各方面的性能,而复合供能系统多模式方面的研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比较匮乏。本文主要围绕太阳能 空气源热泵多模式运行特性展开讨论分析,研究模式切换条件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综合分析武汉地区的气候特征之后,针对太阳能 空气源热泵给出了四种工作模式,并给出了四种工作模式之间的控制方式。利用仿真软件中自带的多维建筑模块设置了建筑物的各种参数,计算了供暖季建筑物的房间动态热负荷。基于仿真软件建立了复合供能系统的仿真模型,编写了各模块间逻辑控制信号,实现了仿真系统中各模块间的有效控制。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方法对四种工作模式逐一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在复合供能系统中,各模式间切换条件的变化对系统及其它模式运行的影响,同时得出在供暖季的供暖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供暖热负荷设置合适的切换参数。利用模式间相互切换条件的变化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成果,对系统进行了优化分析。比较了优化运行模式下和固定运行模式下系统各方面的性能,得到了在优化运行模式下,系统的供热量为3906.95 kW?h,系统COP为3.86,相比于固定运行模式,系统的性能有了一定的提高。针对太阳能 空气源热泵复合供能系统四种工作模式,基于现有的实验平台,选择了其中两种比较典型的工作模式,展开实验方面的相关研究。集热器集热室内直接送风模式(模式一)的实验研究,得到了系统COP分别为3.94和4.4;集热器集热通入热泵蒸发器(模式二)的研究,得到了系统COP分别为3.91和4.06,实验结果与仿真得到的结果基本相一致。研究结果对于太阳能 空气源热泵复合供能系统性能的提升具有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83
【图文】:

原理图,供能系统,多模式,原理图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空气源热泵单元主要是依据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原理,工质首先在蒸发器内与周围环境中空气进行热量的交换,热泵工质吸收热量转变成蒸汽,而后通过压缩机的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的气体途经冷凝器与负荷侧的水进行热交换转变为液态的工质,液态工质途经膨胀阀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体,低温低压的液体再次进入蒸发器蒸发吸热再次转变为蒸汽,空气源热泵系统按照此种模式不断地循环工作。

供能系统,控制方式,平板集热器,流体


图 2-1 复合供能系统控制方式阳能-空气源热泵复合供能系统数学模型阳能平板集热器模型阳能平板集热器主要作用是加热通入其中的流体,并使流体达到一物理模型如图 2-2 所示。

太阳能集热器,平板型,供能系统,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图 2-1 复合供能系统控制方式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复合供能系统数学模型太阳能平板集热器模型阳能平板集热器主要作用是加热通入其中的流体,并使流体达到一物理模型如图 2-2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登甲;刘艳峰;刘加平;;青藏高原被动太阳能建筑供暖性能实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年02期

2 王光伟;杨旭;葛颖;许书云;张巍;;太阳能光化学利用方式及应用评述[J];半导体光电;2015年01期

3 张文建;何玉林;刘健;;中国太阳能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技术;2014年11期

4 路甬祥;;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回顾与展望[J];科技导报;2014年Z2期

5 王玲珑;吴薇;赵士林;吴宇翔;倪周珂;;建筑一体化的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初步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3年03期

6 胡泊;辛颂旭;白建华;张运洲;;我国太阳能发电开发及消纳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2013年01期

7 代铭玉;;国内外新能源利用现状[J];绿色科技;2011年08期

8 于晓燕;崔爱红;;我国太阳能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9 许红星;;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J];中外能源;2010年01期

10 黄文忠;;太阳能及空气源热泵组合热水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J];福建建筑;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聂洪光;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群;太阳能建筑整合设计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英;地源热泵与水蓄能耦合系统的TRNSYS模拟与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2 徐鹏;新型太阳能光伏—热泵复合建筑供能系统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尚武;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匹配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4 井煜锋;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李宁;广义空气源热泵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6 许浩天;合肥地区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热水耦合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7 杨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驱动氨吸收式热泵供暖系统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武立春;基于PbSe量子点荧光集光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结构设计与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于易平;严寒地区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设计及优化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王建民;基于北京地区的空气源热泵能耗分析及节能改造[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2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792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9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