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新型连接件下装配式钢结构墙板受力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26 12:52
【摘要】:近年,在我国建筑业中,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进一步践行了国家所倡导的绿色的发展理念。当前,我国的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鼓励政策,社会性的企业也在积极倡导国家政策,并将自身投入到了装配式结构的建设当中,各大高校的研究学者也随之投入到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当中。装配式建筑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所发展,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假设结构的外挂墙板与钢框架采用相应连接件进行连接,连接件在结构受力作用下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较好的延性、较大的阻尼时,连接件可以使墙板在地震作用下适应主体结构的变形,不破坏自身。本文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墙板的装配方案,为了研究此种装配方案的外挂墙板钢框架的抗侧力性能及抗震性能,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别对框架加墙板的整体模型及相应的对比纯框架模型进行了单向和低周往复位移加载的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本文所提出的钢框架外挂ALC墙板连接件,即可以保证在外力作用下外挂墙板与钢框架之间仍能够进行安全有效的连接,还能够在结构发生侧向较大变形时,连接件在墙板弹性状态下带动墙板移动。(2)位移荷载加至6.35mm时纯框架模型M1、连接件连接框架与墙板模型M2的初始刚度有提高,大约提高了20%,直至加载完成总体刚度提高了约9%。M2极限承载力(290.74)较M1极限承载力(266.785)提高了9%,由此可见采用该连接件连接外挂ALC墙板时对框架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及抗侧刚度影响均相对较小,采用该连接件连接ALC墙板对结构的刚度及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在设计时可以忽略。(3)在进行低周往复加载时,通过数据图分析可知带有外挂ALC墙板的整体模型最终破坏时所耗散的总能量相比纯钢框架模型略有增加。无论是静力加载还是拟静力加载连接件均没有屈服,连接节点处的墙板应力仍在允许应力范围之内。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391
【图文】:

墙板,钢框架,横板


架连接形式的不同,可将墙板与钢框架钢框架内,与钢框架成为一体;另一种上。对于墙板现浇于钢框架内的结构,一件。对于挂接墙板多为轻质墙板,要在墙长度方向与水平面的位置关系,又可将用中,分别有横板外挂,竖板外挂,横板外挂指的是 ALC 板通过连接件将墙板与指的是 ALC 墙板通过连接件与框架梁进板在框架平面内,与框架柱通过节点连板外挂 b)横板

板配筋


c)断面配筋(单筋) d)断面配筋(单筋)600mm 为板宽,h 为板的厚度图 2-1 板配筋图Figure 2-1 plate reinforcement map本文所采用的板材配筋形式为单筋,横向配筋率为 0.126%,纵向配筋1%。3 墙板与刚框架连接问题建筑工程的围护结构首先要保证墙体具有整体性,我们希望在建筑物的使中始终能够和结构构件紧密的相连,在各种作用力下不倒塌,致使我们在采取了诸如构建构造柱、圈梁、拉结钢筋、后浇缝等多种办法,试图将围和结构构件很好的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才能在罕遇条件下,如大风、等作用下围护结构损坏较轻,降低灾难的等级,达到抗震规范所要求的“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这个条件。特别是钢结构工程,它具有很好性,如果围护结构和钢框架能够很好的连接在一起,那么结构体系在承受向荷载作用下发生较大变形时,连接件能够在墙板弹性状态下带动墙板

透视图,连接节点,钢筋,节点


a)竖板外挂插入钢筋法 b)插入钢筋法节点透视图图 2-2 插入钢筋法连接节点Figure 2-2 inserting a steel bar connection node(2)钢管锚节点该节点与 ADR 节点相似[38],但其主要用于外挂墙板当中,它主要是由钢锚、直形螺栓、S 板和连接角钢所组成,由它的组成部分就可以看出,该节点作工艺会很复杂、所涉及到的零件较多,这些特点都表现出了该连接节点施工不便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天华;吴函恒;白亮;蒋路;陈军武;;钢框架-预制混凝土抗侧力墙装配式结构体系[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2 于敬海;张刚;李久鹏;;外挂墙板对框架结构内力的影响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8期

3 李国华;郁银泉;顾强;;钢框架内填混凝土墙结构体系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4 杨海光,郭建军;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条板安装作法[J];建筑技术;2005年08期

5 程才渊,吴明舜,苏宇峰,郑颐,李先林;伊通加气混凝土砌体抗压、弯曲抗拉、通缝抗剪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6 金福,郭安春,汪仲琦;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在内隔墙和围护墙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1年08期

7 刘德义,陈一鸣,申光宪;弹性接触问题边界元分离解法及最优罚因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本文编号:2805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805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2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