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火积)理论的上喷式淋室内气—水热湿交换的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0 17:58
   在空气调节与能源应用领域,空气与喷淋水的热湿交换过程得到了广泛应用,很多空气处理及其热回收设备如喷淋室、无填料冷却塔、喷淋式矿井回风热能回收装置等都是利用空气与喷淋水的热湿交换原理来工作的。喷淋换热器作为热湿交换的主要设备,其热湿交换能力对能源消耗、环境保护都有重大的影响。喷淋室内气-水的热湿传递过程是不可逆的,并且不涉及热工转化。但是熵不适合不可逆性传热问题的分析,需要一个新的物理量来测量与热工转化无关的传热过程的不可逆性。(火积)代表着一个物体或系统热量传递的总能力。在热量传递过程中,热量是守恒的,但物体或系统传热能力—(火积)是可以耗散的。因此可用(火积)理论对喷淋室内热湿交换的性能进行分析。本文利用(火积)理论来研究分析上喷式喷淋室内热质交换的规律,从而来分析上喷式喷淋室热质交换系统。首先介绍了几个概念,包括(火积)、(火积)耗散、(火积)耗散热阻。(火积)代表了系统或物体具有的热量传递的总能力。(火积)耗散反映了物体之间由于传热过程的不可逆性而引起的传热能力的降低程度。(火积)耗散热阻表明单位传热量对应的冷热流体传热能力损失的大小,系统换热性能的好坏。其次建立相应的数值计算模型、(火积)分析模型,然后再对所建立的数值计算模型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最后利用Fluent软件,以全热交换量、(火积)耗散、(火积)耗散热阻、全热交换效率为评价指标,从喷淋室结构和气、液初参数出发来分析这些因素对喷淋换热器换热性能包括(火积)耗散、(火积)耗散热阻、全热交换量、全热交换效率的影响规律,从而对喷淋室性能进行分析来提高上喷式喷淋室热湿传递效率,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效果。
【学位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83
【部分图文】:

多相流模型


验方法不太容易解决。利用数值提到的问题,数值计算模拟相当于影响喷淋室内气-水热质传递的不件建立喷淋室内气-水热质传递的型具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体和气可以分为气固流动、气液流动和液的气泡流、喷雾、旋风分离器的粒ixture 模型、VOF 模型和 Eulerian 内存的限制,第二相的数量也受限意多个第二相都能够实现模拟。不到收敛性的影响。如图 3-1 所示。

模型图,离散相,模型


河北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模型相流之外,Fluent 还能够在拉氏坐标系下对离散相进起的质量和热量传递及颗粒轨迹进行模拟。应用此模粒的分离与分级、气溶胶扩散过程、夜体中气泡搅浑烧及粉煤燃烧等涉及到离散相的各种问题。散相模型所假定的条件:忽略第二相数量。连续相不这就表示分散相的体积可忽略不计,一般要低于 90%过 90%。也就是说用户可以模拟连续相质量流率小于 3-2 所示的离散相模型对话框对离散相的模型进行设

动量交换,水热,质量,喷淋室


如图3-3 表示喷淋室内气-水间质量、热量和动量的交换。图 3-3 气-水热量、质量与动量交换Fig.3-3 Heat,mass,and momentum transfer between air and water3.4.1 动量交换颗粒动量变化值为[80]: uuFmtdCFppotherppD 2418Re2 (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根;;(火积)理论及其应用的进展[J];科学通报;2012年30期

2 胡帼杰;曹炳阳;过增元;;系统的(火积)与可用(火积)[J];科学通报;2011年19期

3 程雪涛;梁新刚;徐向华;;(火积)的微观表述[J];物理学报;2011年06期

4 鲁孟群;刘何清;李春林;张杰;;喷水室内热湿交换数值模拟研究[J];制冷与空调;2010年06期

5 宋伟明;孟继安;李志信;;矩形通道内伴随冷凝的烟气对流换热的优化[J];科学通报;2010年35期

6 蔡来胜;费志伟;郑涛;李国伟;;高速喷水室中变频喷淋水泵的节能效果[J];棉纺织技术;2010年06期

7 李新禹;金星;谷操;徐杰;刘龙;刘玉杰;;喷水室两相流热质传递研究[J];纺织学报;2010年02期

8 王松平;陈清林;张冰剑;;(火积)传递方程及其应用[J];科学通报;2009年15期

9 柳雄斌;孟继安;过增元;;基于(火积)耗散的换热器热阻分析[J];自然科学进展;2008年10期

10 魏琪;;具体热源的湍流对流中热量传递势容耗散的界[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晓宏;;降低喷水室能耗、提高热湿交换效率的几点探索[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鲍玲玲;矿井回风热能回收热湿传递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2 孟继安;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纵向涡强化换热技术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16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816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8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