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改良土强度的海水侵蚀效应与数值模拟
【部分图文】:
后进行浸泡,各类离子含量见表2,掺入顺序如图2所示。表2不同盐组份的浓度[8]Table2Concentrationofvarietysalt[8]盐的种类标准海水中盐含量/(g/L)人工盐溶液中盐含量/(g/L)NaCl21.0105.0MgCl22.5412.7MgSO4·7H2O1.547.7CaSO4·2H2O2.4312.15CaCO30.100.50图2盐溶液制备流程Fig.2Flowchartofpreparationforsaltsolution参考《公路土工试验规程》[9],对已备好的改良土试样经过预定的浸泡天数,放在自然环境下脱湿至初始含水率,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浸泡后试样见图3。图3浸泡后试样表面微裂缝Fig.3Surfacemicrofractureofspecimenaftersoaking3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按照上述试验方案试验,所得结果见表3,改良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充分搅拌充分搅拌晾晒一昼夜依次加入NaCl、静置一昼夜加入MgCl2加入蒸馏水配制完成CaSO4·2H2OCaCO3MgSO4·7H2O充分搅拌025507510010-410-310-210-1土粒直径/mm土于某粒径的小质量百分数%/粉土软土
述试样取值。试样四周施加H=0.3m的静压水头,软土取用叶为民等[17]的土-水特征曲线如图5所示。图5土-水特征曲线Fig.5Soil-watercharacteristiccurves表4CTRAN模块边界条件及材料参数Table4BoundaryandparametersofCTRANmode离子种类初始浓度C0/(g/m3)扩散系数/(10-12m2/s)吸附系数/(10-3g/g)+Na3.871.0102.502+Mg0.441.2202.20Cl75.802.0504.6024SO1.480.5255.40分别模拟试样浸泡3、6、10d后,观察试样内部离子浓度情况,几何模型H取100mm,D取50mm,见图6。图6计算模型示意图Fig.6Sketchofcalculatedmode特征点2:深度为2mm特征点1:深度为1mm特征点3:深度为4mm010mm50mm0.250.300.350.400.450.50050100150200250基质吸力/kPa积含水率体/cm(3cm/3)
496岩土力学2015年4.3浸泡天数对盐离子浓度的影响规律钠离子计算结果云图,如图7所示。(a)钠离子浓度分布云图(b)钠离子浓度分布局部放大细部图图7钠离子浓度分布云图和钠离子浓度分布局部放大细部图Fig.7NephogramofsodionconcentrationdistributionAnddetailsofsodionconcentrationdistribution以试样上顶面圆心为基点,分别取距离试样表层距离1、2、4mm三个特征点,计算得试样中+Na、2+Mg、Cl、24SO四种离子单位吸附量与浸泡时间关系,如图8所示。由图可知,浸泡初期,盐离子迁移进入试样内部,短时间内盐离子无法完全弥散,故在浸泡刚开始时试样表层的盐离子浓度较大。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部分盐离子被土颗粒吸附,部分盐离子弥散至试样孔隙水之中,此时盐离子浓度呈下降趋势,试样内部盐溶液的盐离子流失量逐渐增大,最终试样内部离子浓度基本稳定,保持不变。不难发现,软土试样内部阳离子浓度基本在浸泡3d后达到稳定。换言之,浸泡3d后土体颗粒已经对阳离子的吸附趋于饱和,从而夺取土体中的硅酸根,并与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酸化合物,破坏了试样的结构性,侵蚀试验孔隙结构。试样内部阴离子在2d后,其流失量趋于平稳,浸泡2d后阴离子(主要为硫酸根)与土体骨架充分接触,生成难溶于水的硫酸化合物,经历1d的反应,这种化合物过剩累积导致膨胀,致使试样内部结构疏松,与图4中软土试样在盐溶液浸泡和淡水浸泡3d后,两者强度差值达到最大的试验结果相符。4.4试样内部盐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取10d作为浸泡时间特征点,计算得+Na、2+Mg、Cl、24SO四种离子浓度与深度关系,如图9所示。由图可知,经过盐溶液10d浸泡之后,试样与盐溶液接触面盐离子溶度最大,与溶液盐离子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新宇;方坤河;;混凝土渗透溶蚀过程中钙离子迁移过程数值模拟[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6期
2 王开惠;朱涵;祝发珠;;氯盐侵蚀环境下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文江泉,刚宝珍,李淑芬;软基处理中水泥改良软土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梦芬;谭晓慧;李丹;熊昊翔;胡娜;;降雨入渗下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 蒋坤;夏才初;丁文其;陈宝;张贵婷;;郑开下穿越工程非饱和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3 付永刚;来国英;刘泽显;;岩土体内降雨非饱和入渗问题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严飞,詹美礼,速宝玉;饱和-非饱和渗流计算参数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年05期
5 关明芳,陈洪凯;渗流自由面求解方法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孙海洋;张轶乐;;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的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7 张晔;钱镜林;;饱和-非饱和稳定渗流分析[J];大坝与安全;2005年06期
8 周创兵;李典庆;;暴雨诱发滑坡致灾机理与减灾方法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9 郑慧;邵子叶;韩文喜;郑江;;暴雨与库水位变化条件下晒盐坝滑坡渗流和稳定性数值模拟[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年01期
10 王增欣;金生;;土石坝饱和非饱和渗流的数值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彦旭;压实黄土增湿变形的非饱和土力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建新;降雨非饱和入渗过程的水势描述及理论模型研究与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3 杨林虎;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微观解析及其结构理论的探索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胡云进;裂隙非饱和渗流试验研究及有地表入渗的裂隙岩体渗流数值分析[D];河海大学;2001年
5 张培文;降雨条件下饱和—非饱和土径流渗流耦合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张伟;渗流场及其与应力场的耦合分析和工程应用[D];武汉大学;2004年
7 刘小文;超高填方及其上部建筑物基础变形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孙红月;含碎石粘性土滑坡的成因机理与防治对策[D];浙江大学;2005年
9 李玉岐;考虑渗流影响的基坑工程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周玉新;矿山边坡裂隙岩体和排土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强;红粘土路基水汽运移特性及防排水优化设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鹏;稳定渗流条件下污染物迁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胡广鑫;昆明盆地泥炭土在渗流条件下变形规律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房秀;降雨条件下的边坡稳定及滑坡治理的大群体决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伟;掺废旧轮胎橡胶粉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汪仕旭;降雨入渗对土坡稳定性的影响[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艳群;考虑渗流影响的花岗岩残积土的非饱和工程性质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8 王涛;黄河三角洲咸水区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与沉降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车华桥;黄河三角洲咸水区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劣化规律与耐久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宋文平;库岸边坡非饱和渗流与稳定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敏,黄博生,高蕊;海水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2 宁建国;黄新;许晟;;液相环境对水泥固化土抗压强度增长的影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3 李新宇,方坤河;水工碾压混凝土渗透溶蚀特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年03期
4 郑刚,刘松玉;对水泥土桩承载力确定的几个问题的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5 陈钢林,周仁德;水对受力岩石变形破坏宏观力学效应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1年03期
6 汤连生,王思敬;水—岩化学作用对岩体变形破坏力学效应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5期
7 谢海澜,王清,李萍,刘娉慧;生石灰和水泥混合处理吹填土的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3年01期
8 刘莹;王清;;水泥与生石灰处理吹填土对比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3期
9 金伟良;延永东;王海龙;;氯离子在受荷混凝土内的传输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10年11期
10 卢荣俭;;混凝土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清宪;于海兵;王天亮;;冻融作用下水泥改良土的静力特性研究[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1年02期
2 张忠;;水泥改良土填料试验研究初探[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0年04期
3 王天亮;刘建坤;彭丽云;田亚护;;冻融循环作用下水泥改良土的力学性质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0年06期
4 王建亮;;水泥改良土力学检测指标的对比分析[J];山西建筑;2012年03期
5 舒海明;王曙光;;水泥改良土现场施工的两个重要参数控制的室内试验研究[J];北方交通;2013年04期
6 张文浩;;水泥改良土改良原理及施工检测[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年07期
7 张瑞青;;水泥改良土施工工艺在客运专线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年06期
8 张天相;;水泥改良土在铁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31期
9 史存林;石新桥;王庆林;;水泥改良土击实方法的分析与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10 杨广庆;水泥改良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兵先;高速列车作用下水泥改良粉土路基的动力特性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爱华;高速铁路路基填料—水泥改良土的工程性质[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47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847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