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现代殡仪馆景观中慰藉功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10:04
   本文依据大量的文献查阅、实地调研,通过对殡葬、殡葬文化等概念的解读梳理,不同时期殡葬环境的不同特点的分析,优秀殡葬环境的设计元素的分析,对殡葬环境的现状问题、影响因素的总结,以许昌市殡仪馆景观设计方案为例,立足许昌地区,在许昌地区的自然、人文等基础之上,并依据许昌地区的相关政策方针、城市规划及城市公共景观建设的基本方法、原则,提出适合于许昌市殡仪馆景观设计的新理念、新手法,为广为大众关注的环境问题,提出应对之策,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音愈加强烈,对土地有着有效利用与长期保护的需求,良好的殡葬环境愈加重要。传统与现代、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思想观念的碰撞与融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大力倡导,人们对殡葬景观所应体现的人文关怀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满足丧葬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心理需求变得尤为重要。人们对具有安抚作用的高品质殡葬景观的要求已经十分迫切。人们在殡仪馆中所经受的生离死别的悲痛,本论文旨在通过景观设计来减轻,并能展现殡仪馆的功能性以及当地的文化底蕴。对我国殡葬设施的人文景观构建,布局规划,建筑小品及植物配置等方面能够具有慰藉功能,充满人性关怀提供应对策略。为许昌地区的城市建设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更多的方法与思路,进而,更加深入的研究城市绿地景观,完善城市绿地景观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学位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32.9;TU251.6;TU984.18
【部分图文】:

地理位置,遗体


第三章 许昌市殡仪馆景观设计分析在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中,殡葬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什么是殡葬?殡葬是人类自然的淘汰,是对死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现在的殡葬指的是处理死者遗体的方法和对死者哀悼形式,包括发讣告、向遗体告别、开追悼会、致悼词、送花圈挽联、出殡送葬、安葬、安放骨灰盒等一系列的丧葬事项。本次项目即含有遗体告别、追悼会、火葬、出殡送葬、安葬、安放骨灰盒等多种丧葬事项的现代殡仪馆景观改造设计。许昌市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定居生息。许昌在远古时期称之为许地,西周时期称许国,秦朝置许县。三国时期,许昌是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 196 年,曹操迎汉献帝从洛阳迁都于许,“奉天子以令不臣”,雄踞许昌 25 年;公元 221 年,曹丕废汉立魏,因魏基昌于许,将许县改名为许昌,沿用至今已有 1800 年历史(如图 2-1)。

园区,建筑风格


第三章 许昌市殡仪馆景观设计分析其中的关键问题是人死后是否有灵魂存在。这些问题无疑是很难解答的。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被上述几种对死亡问题的理论阐述或儒、或道、或价值哲学、或综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着。从园区的建筑原貌可窥见一角。项目地许昌就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都之城,园区内现有建筑群组形式多样,既有高台建筑群,又有廊院、四合院。呈现出中国古建筑群的布局特点,沿着一条中轴线展开(如图 2-2)。

现场环境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把重血缘、重家族、重孝道的宗法制社会原则融入了死亡文化之中。婴儿降临与长者去世,都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大事,也是本家族的一件大事。所以孝道原则不仅是生者的原则,也构成丧礼活动的原则,认为“生,视之以橙;死,葬之以檀,祭之以擅”。所以殡葬是以家族为基本单位办理的,是作为团聚家族与亲朋好友的一次社会活动。死亡文化由儒家内圣外王、礼治社会的文化传统,也是儒家仁学孝道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常被作为塑造儒家理想人格,从而推选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自古重视相地术,到了东汉开始重视丧葬与风水的关系。虽然古代人们对于殡葬建筑的选址有很多迷信和愚昧的因素在里面,但我们看到在村落和城市功能布局上,古代人们对于生与死的空间的安排,是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之上。但对于不受重视的许昌市殡仪馆来说,前期考察中发现了较多的问题。如此项目处于中原平原地区,受先天条件影响,场地地形太过平整,缺乏层次;原植物种类单一且形态不佳;缺少园林路系,交通流线不畅;水系流通不畅,缺少循环,导致水质较差且没有形成水态景观,缺少观赏性(如图 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林瑛;;江南某市殡仪馆景观规划[J];山西建筑;2008年30期

2 赵群;李桂文;;城市公墓的可持续发展[J];华中建筑;2008年02期

3 奚树祥;;纳骨建筑的设计和展望[J];建筑学报;2008年02期

4 任彦洁;倪琪;;让色彩在景观中唱起歌来——谈色彩与景观规划设计[J];华中建筑;2007年12期

5 石景琨;殷青;;纪念性建筑的场景表达[J];低温建筑技术;2007年04期

6 高海生;史广峰;裴清芳;;论殡葬文化的内涵、形态和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杨宝祥;城市园林公墓环境建设及其生态旅游价值[J];河北林业科技;2005年04期

8 杨宏烈;江陵殡仪馆规划设计断想[J];华中建筑;2004年01期

9 付小飞;现代殡葬建筑空间艺术[J];中外建筑;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2876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876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4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