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生产性景观在重庆“农转非”安置房居住区的应用探讨

发布时间:2020-11-16 03:38
   在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建设用地的需求,城市不断向农村扩张。在重庆地区征地开发过程中,大量农转非社区应运而生。农转非社区内存在着很多与城市生活不协调的现象,其中就包括转非居民在安置房居住区内的绿地种植蔬菜、养殖家禽等农业生产活动。一直以来政府和社区管理部门对这类活动都持强烈的反对态度,但是却无法消除居住区中的生产性活动,外界对于居住区内农业景观的标签也是“脏、乱、差”等负面评价。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更多的学者意识到了农业景观在城市中的缺失,开启了生产性景观往城市的回迁之路。但是对于农转非安置房居住区中的生产性景观和转非居民的需求却缺少深入的研究。探究生产性景观在重庆农转非安置房居住区中应用的可行性,对于改善转非居民的社区环境,为他们营造适合他们生活方式的居住区景观刻不容缓。本文研究内容分为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首先整理了社区理论、环境行为学理论、生态建筑学理论和观赏园艺学理论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分析国内外对于城市生产性景观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的研究现状,对比不同国情下城市社区和其他建筑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从中找寻到可以应用于农转非安置房居住区中的生产性景观的相关理论依据。然后为针对重庆主城六个区内的23个农转非安置房居住区的实地调研。以实地走访、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的方法进行了调研,从居住区现状特征、出现的生产性景观现状和居民结构行为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重庆农转非安置房居住区的五个现状特征为:(1)选址靠近城市中心,生活交通便捷;(2)居住区建筑紧凑,地势较为平坦;(3)容积率过高,公共空间不足;(4)绿地率较低,绿地景观效果较差;(5)居民与管理者矛盾较大,管理难度较高。决定生产性景观是否出现的主要影响要素为居住区建筑类型和物业管理力度,板楼建筑和对生产性活动管理力度小的居住区更容易出现生产性景观。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美学效益、人文效益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生产性景观与观赏性景观现状差异。农转非居民的结构特征表现为:(1)户口本地化;(2)人口老龄化;(3)受教育水平较低但不断提升;(4)收入低廉化。行为人群特征表现为:(1)保持原来的熟人交际圈;(2)中青年男性较少参与室外公共空间的活动;(3)老年人高度自理。行为特征表现为规律性、单调性、聚集性、利己性。结合理论和调研提出了生产性景观在农转非居住区中生活、环境、社会、文化四个层面上的应用设计目标,总结出宜地性、整体性、预见性、可参与性四个设计原则。制定出四个具体设计方法为:(1)保留原始的农业景观;(2)与其他居住区共享绿地;(3)填充居住区内的闲置空间;(4)重构居住区内部创造新空间。通过对锦达茂苑B区的生产性景观设计,对比现状与设计方案,验证提出设计策略的可行性。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4.12
【部分图文】:

农转非,居住区,非居民,环境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内的密切交往,而对于农转非安置房居住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建立一平台,让转非居民在居住区的物理地域限制外,建立更广阔更牢固的社会。那安置房居住区中人们的交往情况和生活习惯等有哪些特点,如何搭建一个交往步观察,拟定初步假设和调查方向,再深入调查具体各个社区验证调查,对比房居住区之间,农转非置房与商品房的共同点和差异,找到最适合农转非安置的配合原则,规划设计最适宜转非居民的居住区景观。境行为学理论境行为学旨在研究人在具体环境中的行为反应,这种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物质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会使人产生集群的固化,从环境决定论上讲,环境会决定人人被动地接受环境,被环境所改变;从环境相对论上讲,环境与人是相互对立的变化按照恒常的规律产生;从环境渗透论上讲,环境与人是相互选择,相互用于人使人的行为发生特定的改变,人为了满足行为的改变而着手改变环境使西方发达国家,环境行为学理论主要表现在用于研究居住区和商业区等公共空让使用者参与设计,以目标人群的活动、思维、生活需求和人体特征作为设计的设计规划充分满足生活的特殊功能和细节需求。

农转非,居住区,非居民,环境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内的密切交往,而对于农转非安置房居住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建立一平台,让转非居民在居住区的物理地域限制外,建立更广阔更牢固的社会。那安置房居住区中人们的交往情况和生活习惯等有哪些特点,如何搭建一个交往步观察,拟定初步假设和调查方向,再深入调查具体各个社区验证调查,对比房居住区之间,农转非置房与商品房的共同点和差异,找到最适合农转非安置的配合原则,规划设计最适宜转非居民的居住区景观。境行为学理论境行为学旨在研究人在具体环境中的行为反应,这种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物质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会使人产生集群的固化,从环境决定论上讲,环境会决定人人被动地接受环境,被环境所改变;从环境相对论上讲,环境与人是相互对立的变化按照恒常的规律产生;从环境渗透论上讲,环境与人是相互选择,相互用于人使人的行为发生特定的改变,人为了满足行为的改变而着手改变环境使西方发达国家,环境行为学理论主要表现在用于研究居住区和商业区等公共空让使用者参与设计,以目标人群的活动、思维、生活需求和人体特征作为设计的设计规划充分满足生活的特殊功能和细节需求。

农转非,居住区,沙坪坝区,渝北区


图 3-1 农转非社区区位概况Figure 3-1 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to non-agricultural community资料来源:作者自绘论文调查范围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渝北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六城区 23 个农转非安置房居住区。23 个社区处于相似的地理气候下,在 1990 年—2015 年建成,建筑类型有板楼也有塔楼。有体量较小的几栋建筑围合而成的居住区,也有几十元楼形成的大规模居住区。调查地大部分为纯安置房,也有几个居住区为安置房与商品合安置。选取社区均位于重庆主城区,较能代表城市农转非安置房居住区特征,较多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凯;;居住区引入生产性景观的意义与途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2 石晗;张玺玲;张建国;庞赞;;国外生产性景观理论研究与应用情况[J];浙江农业科学;2015年03期

3 何鹏;唐贤巩;张起;王伟;;生产性景观中植物的应用与分析[J];绿色科技;2014年11期

4 邰杰;汤洪泉;曹晋;陆韡;;社会学视野中的城市农业景观案例研究[J];装饰;2013年12期

5 张馨韵;朱福勇;;城市生产性景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19期

6 梁金兰;;生产性景观设计与管理[J];中国城市林业;2013年01期

7 翟本瑞;;从社区、虚拟社区到社交网络:社会理论的变迁[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8 张敏霞;鲍沁星;刘斯萌;;生产性景观视角下的“退城还耕”构想[J];湖南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9 何会;;重庆市蔬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6期

10 徐筱婷;王金瑾;;生产性景观演化的动因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2期



本文编号:2885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885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0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