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可步行性定量研究——以成都市少城片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20 20:39
  步行作为一种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在城市交通、环境、活力、健康等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改善作用.本文选取成都市少城片区作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可步行性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将地块尺度、交叉口密度、道路密度、建筑平均高度与Form Syntax方法中的街道可达性、建筑密度、功能混合度结合作为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并运用步行指数方法计算了可步行性.结果显示,各指标对可步行性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可达性、交叉口密度、道路密度、功能混合度、建筑密度、建筑平均高度、地块尺度,其中地块尺度和建筑平均高度呈负相关,其余呈正相关.研究指出提高可步行性可从城市空间形态指标的定量设计入手,为健康步行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基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可步行性定量研究——以成都市少城片区为例


研究范围

道路,兴趣点


本文的基础研究数据包括地图兴趣点、路网数据、建设强度基础数据.兴趣点数据由大型地图网站进行网络爬虫获得,根据步行指数的指标筛选兴趣点,建立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服务设施数据库,包括名称、地理位置、类别、地址等信息.路网数据从地图上获取,在CAD软件中绘制平面图,精细到小的步行通道,并通过实地调研确定实际的道路网络.随后将制图得到的道路模型进行地理坐标的转换,与兴趣点使用同一地理坐标系,得到实际居民出行道路模型(图2).建设强度基础数据来自于地图数据,通过Autocad软件对少城片区的平面进行绘制,统计出地块的面积、交叉口个数、道路长度、建筑底面积、建筑总面积等作为基础数据.2 研究方法

地块


为了确保结果的一致性,本文将地块作为基本分析单元,按照车行道路将区域划为40个地块(图3),将步行指数作为可步行性的定量表征,在地块尺度上定量分析可步行性与城市空间形态(地块尺度、可达性、交叉口密度、道路密度、建筑密度、建筑平均高度、功能混合度)之间的关系.2.2 步行指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5分钟步行圈生活便利指数评价与区县比较——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J]. 周垠,李果.  上海城市规划. 2018(05)
[2]中国主要城市街道步行指数的大规模测度[J]. 龙瀛,赵健婷,李双金,周垠,许留记.  新建筑. 2018(03)
[3]城市形态学中量化分析方法的涌现[J]. 叶宇,庄宇.  城市设计. 2016(04)
[4]美国步行性测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 卢银桃,王德.  国际城市规划. 2012(01)
[5]基于GIS的重庆市道路密度的空间分异[J]. 范科红,李阳兵,冯永丽.  地理科学. 2011(03)



本文编号:2928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928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d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