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文物展馆分离式三维隔震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1 16:51
地震的不确定性对文物展馆与馆内文物防震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三维隔震在保护文物建筑结构和减轻室内振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首先,基于分离式三维隔震理念,提出将水平隔震层与竖向隔震层分开布置的减震设计;其次,结合某文物展馆进行了分离式三维隔震设计,并对传统结构(TRA)、水平隔震结构(HISO)、三维隔震结构(3DISO)进行了设防地震作用下的数值分析;最后,针对层加速度、层间剪力、层位移、顶层加速度及楼层反应谱等指标展开分析。结果表明,3DISO结构与HISO结构均能有效降低水平地震响应,而3DISO结构同时有助于降低上部结构竖向地震响应,竖向隔震层的设置对水平隔震后地震响应有放大趋势,紧邻竖向隔震层上部结构轴力值较TRA与HISO结构有增大效应,在工程设计时需予以考虑。
【文章来源】: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图1 分离式三维隔震计算模型
采用2条天然波和1条人工波共3条地震记录进行时程分析,天然波分别为El-centro波(EL)、Bigbear波(BIG)和1条人工波(REN),3条地震波按X∶Y∶Z=1∶1∶0.65的峰值比例输入。对所选取的3条实际地震动与标准规范反应谱进行对比分析见图3所示,时程谱在TG=0.55s均包络设计反应谱,经验算每条时程曲线结构底部剪力均不小于反应谱值的65%,3条波底部剪力平均值为101%大于80%规定(表3),故所选时程符合选用要求。图3 地震反应谱对比
地震反应谱对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减隔震组合技术在高烈度抗震设防区的应用研究[J]. 丁洁民,涂雨,吴宏磊,王世玉. 建筑结构学报. 2019(02)
[2]联合减震抗震技术在既有剪力墙结构加固中的应用研究[J]. 何文福,周莉蓓,刘文光,许浩.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8(03)
[3]LRB-DSB三维隔震系统的隔震效果分析[J]. 郭阳照,潘毅,吴体,李静文,王子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8(06)
[4]新型三维隔震装置设计及数值模拟[J]. 常伟哲,刘文光,何文福,许浩. 结构工程师. 2017(03)
[5]三维隔震振动台试验研究[J]. 魏陆顺,刘雷斐,梁欢文. 土木工程学报. 2014(03)
[6]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可移动文物的损坏与启示[J]. 韦荃,陈显丹. 四川文物. 2008(04)
[7]三维隔震系统振动台实验研究[J]. 孟庆利,林德全,张敏政.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7(03)
博士论文
[1]组合隔震与三维隔震(振)理论及试验研究[D]. 魏陆顺.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30164
【文章来源】: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图1 分离式三维隔震计算模型
采用2条天然波和1条人工波共3条地震记录进行时程分析,天然波分别为El-centro波(EL)、Bigbear波(BIG)和1条人工波(REN),3条地震波按X∶Y∶Z=1∶1∶0.65的峰值比例输入。对所选取的3条实际地震动与标准规范反应谱进行对比分析见图3所示,时程谱在TG=0.55s均包络设计反应谱,经验算每条时程曲线结构底部剪力均不小于反应谱值的65%,3条波底部剪力平均值为101%大于80%规定(表3),故所选时程符合选用要求。图3 地震反应谱对比
地震反应谱对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减隔震组合技术在高烈度抗震设防区的应用研究[J]. 丁洁民,涂雨,吴宏磊,王世玉. 建筑结构学报. 2019(02)
[2]联合减震抗震技术在既有剪力墙结构加固中的应用研究[J]. 何文福,周莉蓓,刘文光,许浩.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8(03)
[3]LRB-DSB三维隔震系统的隔震效果分析[J]. 郭阳照,潘毅,吴体,李静文,王子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8(06)
[4]新型三维隔震装置设计及数值模拟[J]. 常伟哲,刘文光,何文福,许浩. 结构工程师. 2017(03)
[5]三维隔震振动台试验研究[J]. 魏陆顺,刘雷斐,梁欢文. 土木工程学报. 2014(03)
[6]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可移动文物的损坏与启示[J]. 韦荃,陈显丹. 四川文物. 2008(04)
[7]三维隔震系统振动台实验研究[J]. 孟庆利,林德全,张敏政.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7(03)
博士论文
[1]组合隔震与三维隔震(振)理论及试验研究[D]. 魏陆顺.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30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93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