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新型钢滚轴及混合隔震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5 23:59
  针对一种新型钢滚轴隔震支座进行研究,分别设计制作了一组钢滚轴隔震支座和一组摩擦摆隔震支座,并完成了某两层钢框架的固结、纯滚轴隔震、滚轴+MR被动阻尼器混合隔震和摩擦摆隔震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各模型在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10 g、0.20 g的3条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钢滚轴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优于摩擦摆隔震支座,纯滚轴隔震模型和滚轴+MR被动阻尼器的混合隔震模型均可降低结构加速度反应56.1%~80.8%,且合理的优化混合阻尼隔震体系的阻尼值可使隔震效果更佳。同时,采用MR阻尼器的混合隔震模型较纯滚轴隔震模型可降低隔震层位移反应58.7%~87.4%,且随着阻尼值的增大其控制效果更好。因此,将新型钢滚轴隔震支座与阻尼装置配套使用的方法有效可行,在充分发挥滚轴隔震支座隔震效果的同时避免了结构隔震层位移过大的问题。 

【文章来源】:振动与冲击. 2020年15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新型钢滚轴及混合隔震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钢结构框架模型

时程曲线,地震波,反应谱,时程曲线


地震波反应谱

滞回曲线,阻尼,滞回曲线,电压


表4 RD-8040-1磁流变阻尼器参数Tab.4 Parameters of RD-8040-1MR damper 参数类型 数值 温度限制 -40℃~100℃ 延伸长度 208 cm 阻尼器外径 42.1 mm 活塞杆直径 10 mm 最大阻尼力(运动速度为5 cm/s,输入电流强度为1 A时) >2 447 N 最大黏滞力(运动速度为20 cm/s,无输入电流时) <667 N3.4 试验工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斜向滑动摩擦三维隔震装置的滞回模型及其隔震效果[J]. 许浩,刘文光,何文福,程颖,冯祎鑫.  建筑结构学报. 2017(10)
[2]桥梁拉索减震支座研发及应用[J]. 袁万城,李涵,田圣泽,党新志.  结构工程师. 2015(06)
[3]摩擦摆隔震支座振动台试验、数值仿真及应用研究[J]. 涂劲松,李珠,刘元珍.  世界地震工程. 2014(02)
[4]滚轴-橡胶支座组合系统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J]. 范夕森,任淑贞,张鑫.  工程力学. 2011(S2)
[5]桥梁新型减隔震支座的研究进展[J]. 焦驰宇,李建中.  结构工程师. 2007(03)
[6]滚动基础隔震机构的动力分析[J]. 史红福,樊剑,李黎.  振动与冲击. 2005(06)
[7]建筑物隔震技术在日本的研究发展和工程应用[J]. 王 刚,魏新磊,赵彤.  世界地震工程. 2001(04)

硕士论文
[1]基于新型钢滚轴隔震支座的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及试验研究[D]. 张磊.广州大学 2018



本文编号:2938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938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e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