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乡村水系经验遗产的认知与传承

发布时间:2021-01-16 13:31
  进入21世纪,虽然我国对大尺度的区域运河、城市水系遗产研究日渐重视,但对小尺度的乡村水系遗产关注却还比较薄弱。通过文献调查并结合对客家等地的田野实践分析,探索乡村水系遗产的基础认识和传承路径,研究结果认为:乡村水系遗产作为一笔珍贵的传统经验财富,不仅存于少数著名水乡,而且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乡村。对这笔遗产构成内容的认知,不应简单理解为自然属性的水体遗产,而是包括村民为适应自然水系而催生的各项传统应对经验遗产,如乡村规划布局、民居建筑、道路建设、农林设施等与水系共生的文化和生态经验。为了实现这笔经验遗产的当代传承,应用基于我国国情特点的多方协议的新村规手段,指引相应的遗产对待行为,是一条可能路径。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乡村水系经验遗产的认知与传承


客家乡村总体布局适应水系的规划经验遗产示意

水系图,遗产,客家,水系


客家乡村建筑在适应水系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营造经验遗产。客家土楼变化多样(1),除了常见的方形和圆形建筑形态以外,还有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三角形、三合院式、凹字形、半月形、曲尺形、纱帽形、风炉形、一字形、富字形、回字形等。几乎每幢土楼都面临着差异性的微观水系环境,由此也演绎出了各种土楼与水系共生的个性做法。有的土楼紧邻河道建设,将土楼的底层基座同时也建成了河道堤岸,实现了建设共享并节约了建设成本,比如霞村和昌楼、大德村南景楼、中川村复承楼等。有的土楼与水圳相结合,让水圳沿着土楼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的外围绕行,形成了特色的土楼水系形态,比如高北村承启楼(图2)、霞村永昌楼等。有的土楼在大门前建设风水池塘,既可用于塑造文化心理,同时也是消防备水,比如高东村复兴楼、洪坑村昇恒楼等,有的土楼在内部庭院内开设了古井,这对于拥有丰富浅表地下水的山区环境来说是经济的取水方式,比如下版村裕昌楼、大地村二宜楼等。有的土楼考虑到用地局限和尽快规避水流冲击风险,直接选择让水流穿越土楼中间而过,造就了独特的穿水土楼景观。毫不夸张地说,有多少幢土楼就有多少种土楼水系遗产。我国各地乡村的传统建筑丰富多彩,在建筑与水系的结合经验上,必然拥有厚实的遗产内容,值得后续关注。(三)乡村道路与水系共生的经验遗产

水系图,客家,遗产,乡村


客家乡村道路在适应水系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共生经验遗产。代表性例子如培田古村落的路水共生做法。建设者在营造村庄道路过程中,着力让自然溪流沿着村庄道路而走,在尊重山区水流规律的同时,村庄道路尽量减少对水流连续性的割裂,即便是对小微尺度的泉溪也多秉承类似原则。路边的水圳、水渠、河溪等融入道路景观成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们在道路行走可同时体验流水声景,获得愉悦感受。人们在路边溪水中往往可以从事洗衣、嬉戏、交谈、水神信仰等活动,体现了道路生活与流水之间的亲密接触。在客家地区,不少古村落中还可以发现有较大河溪直接承担着特色的运输交通功能,展现了客家独特的道路水文化。除此之外,客家乡村中所存在的多姿多彩的古桥景观遗产,也承载了道路横跨流水时的各种创造性经验,既有简易的汀步桥、石板桥、木板桥、卷密桥,也不乏各种华丽的屋桥、廊桥(图3);既有直通联系的古桥,也有曲折蜿蜒的古桥;既有单跨也有多跨的古拱桥或石墩桥。客家乡村的道路水系遗产内容丰富,弥足珍贵。图4 客家乡村农田灌溉经验遗产示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楼遗产拓展认识及其深化对待[J]. 杨思声,王珊,梁楚虞.  新建筑. 2018(05)
[2]游记图本与舆图的陈说:城市设计中的历史信息解析与表达运用——以大运河杭州段两岸景观提升为例[J]. 戎卿文,王建国.  建筑学报. 2018(02)
[3]历史廊道地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探索——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案例[J]. 王建国,杨俊宴.  城市规划. 2017(08)
[4]威尼斯城市景观在多水环境下的适应性发展[J]. 申佳可,王云才.  风景园林. 2016(06)
[5]论社会变迁视域下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水文化的变迁[J]. 黄龙光,杨晖.  学术探索. 2016(05)
[6]日本“多自然河川”治理及其对我国河道整治的启示[J]. 朱伟,杨平,龚淼.  水资源保护. 2015(01)
[7]城水相依显特色,排蓄并举防雨潦——古城水系防洪排涝历史经验的借鉴与当代城市防涝的对策[J]. 吴庆洲,李炎,吴运江,刘小刚.  城市规划. 2014(08)
[8]南方地区传统村落形态及景观对水环境的适应性研究[J]. 傅娟,许吉航,肖大威.  中国园林. 2013(08)
[9]法国米迪运河遗产保护管理解析——兼论中国大运河申遗与保护管理的几点建议[J]. 万婷婷,王元.  中国名城. 2011(07)
[10]中国大运河与欧美运河遗产的比较研究[J]. 顾风,孟瑶,谢青桐.  中国名城. 2008(02)

博士论文
[1]明清西安城市水系与人居环境营建研究[D]. 吴左宾.华南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80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980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5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