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卒姆托建筑氛围建构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7 00:41
视觉系统在感官中的主导地位造成了其他感官系统的感知逐渐被削弱。现代传媒大肆宣扬着建筑的视觉形象,“好的”形式受到追捧。建筑更多的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这一现象消解了感官的体验,导致“在场”的缺失,建筑变得冷漠。在一定程度上,图片反而曲解真实。此外,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建筑的飞速增长使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出现欠缺,因此建筑体验亟待被重新唤起。只有身处环境中,才有条件调动人的感官,甚至多种感官系统,同时,多种感觉的综合体验会把感受、情绪、记忆、想象反馈给我们,我们也觉察到自己真实的存在。本论文通过资料收集法、跨学科分析、田野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讨了何为氛围,建筑师彼得·卒姆托的建筑氛围如何建构,并借助现象学辅助研究,总结出进行建筑氛围创造的方法论,理解建筑的本质与意义。最终得出结论,氛围的建构需要客观事物(场所精神以及建筑本体)与主观的人(被调动了感官产生的联觉印象)这两个条件共同完成。由于机能的感受不尽相同,最终把建筑氛围建构手法整理为九大要素,分别为地域性、结构、材料、声音、温度、尺度、路径、万物之光、功能与形式,并利用得出的结论指导设计,完善研究。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结构
第一章 卒姆托的建筑哲学
第一节 现象学背景
一、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存在现象学
二、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知觉现象学
第二节 建筑现象学代表人物及共同点
一、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精神(Christian Norberg-Schulz)
二、尤哈尼·帕拉斯玛的体验哲学(Juhani Pallasmaay)
三、彼得·卒姆托的建筑品质(Peter Zumthor)
第二章 体验引发的联觉印象——氛围
第一节 体验
一、身体的在场
二、行为动作
三、感官与“多重感觉的复调”
四、记忆与想象
第二节 氛围
一、何为氛围
二、氛围特征
三、氛围与意义
第三章 卒姆托的建筑氛围
第一节 克劳斯兄弟教堂Bruder Klaus Field Chapel(2001——2007)
一、建造背景
二、建构与材料
三、建筑与周围的环境
四、内部空间
五、观念艺术的介入
第二节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Kolumba Art Museum(1997——2007)
一、建造背景
二、在环境中的建筑
三、庭院与遗址区
四、展览区
第三节 布雷根茨现代美术馆Kuns thaus bregenz(1989——1997)
一、建造背景
二、城市文脉中的定位
三、双层表皮
四、内部空间与承重
五、采光系统
六、温控技术
第四节 瓦尔斯温泉浴场Vals Therme(1986——1996)
一、建造背景
二、环境与建筑
三、结构与空间
四、光线与温度
第五节 古罗马考古遗址庇护所Shelter for Roman Archaeological(1985——1986)
第六节 卒姆托工作室Atelier Zumthor
第七节 2000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瑞士馆(1997——2000)
一、建造理念
二、临时性与材料
三、瑞士“共鸣箱”
第四章 建筑氛围的建构手法
第一节 场所精神
一、地域性——建筑与自然
二、地域性——建筑与历史人文
第二节 建筑本体
一、结构
二、材料
三、声音
四、温度
五、尺度
六、路径
七、万物之光
八、功能与形式
第三节 在场与联觉——前提
一、在场
二、联觉
第五章 建筑氛围的“演绎”
第一节 设计定位与主题
一、设计定位
二、设计主题
第二节 空间氛围的生成实验
一、环境与建筑材料的统一
二、弱化的表皮,强化的内部结构
三、材料与温度
四、熔化与融合
五、偶然与诗意
第三节 成果展示
一、模型搭建
二、氛围营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建筑现象学角度分析彼得·卒姆托的建筑材料观念[J]. 左静楠. 建筑与文化. 2016(07)
[2]阿尔卑斯山的重生:依山而居[J]. 安东尼奥·德罗西,罗伯托·迪尼,辛梦瑶. 世界建筑. 2015(09)
[3]彼得·卒姆托建构理念探析[J]. 卢健. 华中建筑. 2014(05)
[4]筛:卒姆托建筑观感[J]. 张早. 建筑师. 2013(03)
[5]朴素中的丰富——瓦尔斯温泉浴场设计研究[J]. 王帅. 四川建筑. 2012(05)
[6]美存在于观者的眼中——由《思考建筑》解读彼得·卒姆托的建筑观[J]. 刘洋. 建筑技艺. 2012(02)
[7]彼得·卒姆托的材料观念及其影响下的建筑设计方法初探[J]. 左静楠,周琦. 建筑师. 2012(01)
[8]Zumthor与感性建构[J]. 黄欣. 中外建筑. 2011(11)
[9]浅析彼得·卒姆托的空间设计理念及表现方法[J]. 杨洋,闫文卿. 安徽建筑. 2010(06)
[10]塑造真实——彼得·卒姆托作品解读[J]. 张军杰,张学刚. 建筑学报. 2010(S2)
博士论文
[1]知觉现象学透镜下“建筑—身体”的在场研究[D]. 冯琳.天津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现象学视角下建筑表皮材料的使用策略研究[D]. 龚飏杰.南昌大学 2017
[2]彼得·卒姆托建筑材料的使用特征探析[D]. 周聪.深圳大学 2017
[3]建构视域下纪念性情感的空间形态表达研究[D]. 茅家宁.山东建筑大学 2017
[4]从知觉现象学角度探讨建筑的感知与体验[D]. 吴晶晶.浙江大学 2017
[5]体验空间—建筑现象学视角下的建筑空间体验研究[D]. 黄海清.山东建筑大学 2014
[6]彼得·卒姆托建筑创作中的精细化表现研究[D]. 贾娇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7]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的极少主义建筑设计研究[D]. 李洁.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81852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结构
第一章 卒姆托的建筑哲学
第一节 现象学背景
一、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存在现象学
二、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知觉现象学
第二节 建筑现象学代表人物及共同点
一、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精神(Christian Norberg-Schulz)
二、尤哈尼·帕拉斯玛的体验哲学(Juhani Pallasmaay)
三、彼得·卒姆托的建筑品质(Peter Zumthor)
第二章 体验引发的联觉印象——氛围
第一节 体验
一、身体的在场
二、行为动作
三、感官与“多重感觉的复调”
四、记忆与想象
第二节 氛围
一、何为氛围
二、氛围特征
三、氛围与意义
第三章 卒姆托的建筑氛围
第一节 克劳斯兄弟教堂Bruder Klaus Field Chapel(2001——2007)
一、建造背景
二、建构与材料
三、建筑与周围的环境
四、内部空间
五、观念艺术的介入
第二节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Kolumba Art Museum(1997——2007)
一、建造背景
二、在环境中的建筑
三、庭院与遗址区
四、展览区
第三节 布雷根茨现代美术馆Kuns thaus bregenz(1989——1997)
一、建造背景
二、城市文脉中的定位
三、双层表皮
四、内部空间与承重
五、采光系统
六、温控技术
第四节 瓦尔斯温泉浴场Vals Therme(1986——1996)
一、建造背景
二、环境与建筑
三、结构与空间
四、光线与温度
第五节 古罗马考古遗址庇护所Shelter for Roman Archaeological(1985——1986)
第六节 卒姆托工作室Atelier Zumthor
第七节 2000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瑞士馆(1997——2000)
一、建造理念
二、临时性与材料
三、瑞士“共鸣箱”
第四章 建筑氛围的建构手法
第一节 场所精神
一、地域性——建筑与自然
二、地域性——建筑与历史人文
第二节 建筑本体
一、结构
二、材料
三、声音
四、温度
五、尺度
六、路径
七、万物之光
八、功能与形式
第三节 在场与联觉——前提
一、在场
二、联觉
第五章 建筑氛围的“演绎”
第一节 设计定位与主题
一、设计定位
二、设计主题
第二节 空间氛围的生成实验
一、环境与建筑材料的统一
二、弱化的表皮,强化的内部结构
三、材料与温度
四、熔化与融合
五、偶然与诗意
第三节 成果展示
一、模型搭建
二、氛围营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建筑现象学角度分析彼得·卒姆托的建筑材料观念[J]. 左静楠. 建筑与文化. 2016(07)
[2]阿尔卑斯山的重生:依山而居[J]. 安东尼奥·德罗西,罗伯托·迪尼,辛梦瑶. 世界建筑. 2015(09)
[3]彼得·卒姆托建构理念探析[J]. 卢健. 华中建筑. 2014(05)
[4]筛:卒姆托建筑观感[J]. 张早. 建筑师. 2013(03)
[5]朴素中的丰富——瓦尔斯温泉浴场设计研究[J]. 王帅. 四川建筑. 2012(05)
[6]美存在于观者的眼中——由《思考建筑》解读彼得·卒姆托的建筑观[J]. 刘洋. 建筑技艺. 2012(02)
[7]彼得·卒姆托的材料观念及其影响下的建筑设计方法初探[J]. 左静楠,周琦. 建筑师. 2012(01)
[8]Zumthor与感性建构[J]. 黄欣. 中外建筑. 2011(11)
[9]浅析彼得·卒姆托的空间设计理念及表现方法[J]. 杨洋,闫文卿. 安徽建筑. 2010(06)
[10]塑造真实——彼得·卒姆托作品解读[J]. 张军杰,张学刚. 建筑学报. 2010(S2)
博士论文
[1]知觉现象学透镜下“建筑—身体”的在场研究[D]. 冯琳.天津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现象学视角下建筑表皮材料的使用策略研究[D]. 龚飏杰.南昌大学 2017
[2]彼得·卒姆托建筑材料的使用特征探析[D]. 周聪.深圳大学 2017
[3]建构视域下纪念性情感的空间形态表达研究[D]. 茅家宁.山东建筑大学 2017
[4]从知觉现象学角度探讨建筑的感知与体验[D]. 吴晶晶.浙江大学 2017
[5]体验空间—建筑现象学视角下的建筑空间体验研究[D]. 黄海清.山东建筑大学 2014
[6]彼得·卒姆托建筑创作中的精细化表现研究[D]. 贾娇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7]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的极少主义建筑设计研究[D]. 李洁.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81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98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