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的RC框架结构地震残余变形控制
发布时间:2021-01-17 10:35
基于Cu-Al-Be合金丝,研制了一种新型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通过试验研究了该支撑的滞回性能,并利用OpenSEES平台建立了分析模型,将其应用于RC框架结构的地震残余变形控制。结果表明:摩擦力越大,该支撑耗能性能越好,但相应会增大残余位移;利用OpenSEES分析模型计算的滞回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模型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在RC框架结构地震残余位移较大处布置该支撑,能够经济有效地控制结构整体的残余位移。
【文章来源】:振动与冲击. 2020,39(1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试验照片
图3 试验照片由于Cu-Al-Be合金丝的力学性能具有较强的率相关性,考虑到试验机的加载条件,本试验采用三种不同的加载速度,分别是0.2 mm/s、2.0 mm/s、6.0 mm/s。此外,还考虑了摩擦力的影响,试验时通过调节扭力扳手扭矩(M)来改变槽钢间的摩擦力。试验共12个工况,如表1所示。
采用OpenSEES平台建立新型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的分析模型[16]。根据第1节中所述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可视为SMA元件与摩擦阻尼器(FD)元件的并联[6],其简化分析模型,如图6所示。3.1.1 SMA元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强震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残余位移研究[J]. 江卫波,胡晓斌,郝彤.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7(06)
[2]热型连铸柱状晶Cu-Al-Be合金丝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胡晓斌,刘坤,蔡莲淑,黎沃光. 世界地震工程. 2017(02)
[3]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滞回性能[J]. 胡晓斌,刘坤,高良慧.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06)
[4]形状记忆合金-摩擦复合阻尼器力学性能研究[J]. 任文杰,王利强,马志成,姚会哲. 建筑结构学报. 2013(02)
[5]PFD-SMA支撑体系的抗震性能[J]. 张纪刚,卢爱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0)
[6]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摩擦阻尼器设计及试验研究[J]. 钱辉,李宏男,任文杰,陈淮. 建筑结构学报. 2011(09)
本文编号:2982710
【文章来源】:振动与冲击. 2020,39(1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试验照片
图3 试验照片由于Cu-Al-Be合金丝的力学性能具有较强的率相关性,考虑到试验机的加载条件,本试验采用三种不同的加载速度,分别是0.2 mm/s、2.0 mm/s、6.0 mm/s。此外,还考虑了摩擦力的影响,试验时通过调节扭力扳手扭矩(M)来改变槽钢间的摩擦力。试验共12个工况,如表1所示。
采用OpenSEES平台建立新型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的分析模型[16]。根据第1节中所述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可视为SMA元件与摩擦阻尼器(FD)元件的并联[6],其简化分析模型,如图6所示。3.1.1 SMA元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强震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残余位移研究[J]. 江卫波,胡晓斌,郝彤.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7(06)
[2]热型连铸柱状晶Cu-Al-Be合金丝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胡晓斌,刘坤,蔡莲淑,黎沃光. 世界地震工程. 2017(02)
[3]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滞回性能[J]. 胡晓斌,刘坤,高良慧.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06)
[4]形状记忆合金-摩擦复合阻尼器力学性能研究[J]. 任文杰,王利强,马志成,姚会哲. 建筑结构学报. 2013(02)
[5]PFD-SMA支撑体系的抗震性能[J]. 张纪刚,卢爱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0)
[6]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摩擦阻尼器设计及试验研究[J]. 钱辉,李宏男,任文杰,陈淮. 建筑结构学报. 2011(09)
本文编号:2982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98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