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钢筋锈蚀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恢复力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7 22:57
为建立考虑钢筋锈蚀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矩形梁的恢复力模型,首先采用人工气候环境法对6榀RC矩形梁试件进行加速腐蚀试验,进而进行拟静力试验;其次,综合考虑锈蚀程度和配箍率对RC矩形梁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建立适用于锈蚀劣化RC矩形梁骨架曲线特征点的计算模型;第三,引入循环退化指数βi,考虑累积损伤效应造成的强度和刚度退化,提出适用于锈蚀劣化RC矩形梁的滞回规则;进而建立了考虑锈蚀劣化RC矩形梁的恢复力模型;最后,选取不同锈蚀程度和配箍率的RC矩形梁试件,将其试验结果与计算所得骨架曲线特征参数和滞回曲线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恢复力模型的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能够较好地描述锈蚀劣化RC矩形梁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可为锈蚀RC结构弹塑性建模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51(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三折线型骨架曲线
图8所示为滞回规则示意图。基本强度退化表征屈服后再加载段的屈服强度退化和强化段刚度退化,如图8(a)所示,其中,屈服强度的退化规则由下式计算:式中:P±yi为第i次循环加载后发生性能退化的屈服强度;“+”表示正向加载,“-”表示反向加载。
利用上述建立的恢复力模型对3榀典型锈蚀RC梁试件滞回曲线进行验证,如图9所示。由图9可见:本文所建锈蚀RC梁恢复力模型在计算滞回曲线时具有较高精度,计算滞回曲线与试验滞回曲线在承载力、变形能力、刚度与强度退化以及滞回特性等方面均符合较好。因此,本文所建恢复力模型可较好地描述锈蚀RC矩形梁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图9 滞回曲线验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混凝土中钢筋加速锈蚀试验适用性研究[J]. 干伟忠,金伟良,高明赞. 建筑结构学报. 2011(02)
[2]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的循环退化效应[J]. 李磊,郑山锁,王斌,邓国专,王维. 工程力学. 2010(08)
[3]混凝土中钢筋加速锈蚀方法探讨[J]. 曾严红,顾祥林,张伟平,黄庆华. 结构工程师. 2009(01)
[4]钢筋混凝土梁对应于各地震损伤状态的变形计算[J]. 蒋欢军,张桦. 结构工程师. 2008(03)
[5]人工气候与恒电流通电法加速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性能比较研究[J]. 袁迎曙,章鑫森,姬永生. 土木工程学报. 2006(03)
[6]福建地区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及活动断裂特点研究[J]. 陈晨. 地震. 2005(03)
[7]山东沿海及近海地震分形分析[J]. 郭玉贵,王红霞,邓志辉,尤惠川,黄永华,潘元生,张训华,宫建明,丁东,齐国钧.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01)
[8]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性能退化模型[J]. 袁迎曙,贾福萍,蔡跃. 土木工程学报. 2001(03)
[9]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地震损伤性能的设计[J]. 欧进萍,何政,吴斌,邱法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99(01)
[10]矩形及环形截面压弯构件恢复力特性的研究[J]. 朱伯龙,张琨联. 同济大学学报. 1981(02)
博士论文
[1]盐腐蚀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 阎西康.天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22952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51(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三折线型骨架曲线
图8所示为滞回规则示意图。基本强度退化表征屈服后再加载段的屈服强度退化和强化段刚度退化,如图8(a)所示,其中,屈服强度的退化规则由下式计算:式中:P±yi为第i次循环加载后发生性能退化的屈服强度;“+”表示正向加载,“-”表示反向加载。
利用上述建立的恢复力模型对3榀典型锈蚀RC梁试件滞回曲线进行验证,如图9所示。由图9可见:本文所建锈蚀RC梁恢复力模型在计算滞回曲线时具有较高精度,计算滞回曲线与试验滞回曲线在承载力、变形能力、刚度与强度退化以及滞回特性等方面均符合较好。因此,本文所建恢复力模型可较好地描述锈蚀RC矩形梁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图9 滞回曲线验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混凝土中钢筋加速锈蚀试验适用性研究[J]. 干伟忠,金伟良,高明赞. 建筑结构学报. 2011(02)
[2]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的循环退化效应[J]. 李磊,郑山锁,王斌,邓国专,王维. 工程力学. 2010(08)
[3]混凝土中钢筋加速锈蚀方法探讨[J]. 曾严红,顾祥林,张伟平,黄庆华. 结构工程师. 2009(01)
[4]钢筋混凝土梁对应于各地震损伤状态的变形计算[J]. 蒋欢军,张桦. 结构工程师. 2008(03)
[5]人工气候与恒电流通电法加速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性能比较研究[J]. 袁迎曙,章鑫森,姬永生. 土木工程学报. 2006(03)
[6]福建地区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及活动断裂特点研究[J]. 陈晨. 地震. 2005(03)
[7]山东沿海及近海地震分形分析[J]. 郭玉贵,王红霞,邓志辉,尤惠川,黄永华,潘元生,张训华,宫建明,丁东,齐国钧.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01)
[8]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性能退化模型[J]. 袁迎曙,贾福萍,蔡跃. 土木工程学报. 2001(03)
[9]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地震损伤性能的设计[J]. 欧进萍,何政,吴斌,邱法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99(01)
[10]矩形及环形截面压弯构件恢复力特性的研究[J]. 朱伯龙,张琨联. 同济大学学报. 1981(02)
博士论文
[1]盐腐蚀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 阎西康.天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22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02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