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空间句法方法探寻传统村落的深层空间结构
发布时间:2021-02-15 16:59
传统村落是否具有相对稳定的空间组合模式,即深层空间结构?采用空间句法方法对27个传统村落进行建模分析,以2种算法表达2类不同的组构中心,即最小角度距离中心及最短欧式距离中心。研究发现,自然原生的村落具有双重高效的空间结构:其核心既利于熟悉路径的村民四处活动,也利于外来访客便捷地到达中心或在交易完毕后离开村庄。研究证实,传统村落在形态演变过程中,会形成公共空间网络与使用功能布局的同构关系,从而对深层结构的稳定性起到锚固作用。村落功能中心的位置具有结构惯性,成就其形态记忆的特质。通过空间句法量化方法及其可视化表达,对抽象的文化景观予以清晰的图示化表达,从而为历史村镇的延续性设计提供理性支撑。
【文章来源】:中国园林. 2020,36(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义乌尚阳村图1-1总图
接着考察2类中心搭接与分离共存的案例。2.2节指出“没有4个指标是全部分离的”,这提示我们,中心结构的迁移是藕断丝连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全局尺度度量中角度与米制距离中心位置显示为分离或搭接关系的村庄,在小尺度度量中则显示为吻合。而小尺度中心的位置又往往位于村落中历史较为悠久的部分。由此可把本文构想的机制作更清晰表述:若老旧肌理在演进过程中被保留下来,它将拥有顽强的形态记忆,使得小尺度的中心结构能还原出村庄原有的中心位置。由于缓慢演进的结构是双重高效的,这个位置将同时成为小尺度米制与角度距离的核心。村落的历史片区具有形态记忆。在村落迅速生长时,如果形态记忆占优势,新老中心就呈现搭接的情况;当新结构摆脱惯性力量时,新老中心就发生分离。惯性与变化这两方面力量的博弈,正是导致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组构中心呈现搭接或分离状态的原因。3.2 核心的形状描述及辐射能力考察
主要发现包括3项。首先,研究再次印证了空间句法理论的基石:有关空间关系的法则是不可言说的,但却能被直觉所理解。相对于城市,村落的个体行动者拥有更多对建成环境进行干预的自由,村落当前的功能布局关系可被视作代理人行动叠加的结果。在资料完整的村落中,我们发现公共建筑的位置与空间核心的关系紧密。在不少案例中,通行汽车的村道基本能被以角度算法捕捉的核心所覆盖。这些证据表明,在小型聚落中个体行动者拥有对空间深层结构的直觉性理解,这正是空间组构能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形成稳定文化景观的底层机制。图6 安吉石家村图6-1村庄形态图图6-2全局角度距离选择度图6-3全局米制距离选择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基因[J]. 段进,邵润青,兰文龙,刘晋华,姜莹. 城市规划. 2019(02)
[2]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2017)产生的语境与概念解读[J]. 莱奥内拉·斯卡佐西,王溪,李璟昱. 中国园林. 2018(11)
[3]基于空间句法的南屏村失落空间探寻[J]. 陈铭,李汉川. 中国园林. 2018(08)
[4]历史村镇文化景观保护与变迁研究进展[J]. 石亚灵,黄勇,黄晖,齐童. 中国园林. 2018(05)
[5]从乡居到乡愁——文化人类学视野下中国乡土景观的认知概述[J]. 李畅. 中国园林. 2016(09)
[6]基于空间句法的鄣吴村公共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J]. 倪书雯,贺勇,孙姣姣. 华中建筑. 2015(10)
[7]英国乡村景观变迁中的文化驱动力[J]. 肖遥,李方正,李雄. 中国园林. 2015(08)
[8]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J]. 张尚武,李京生,郭继青,叶红,何兵,杨军,朱伟,王竹,陈雯,施通才,杨贵庆,栾峰. 城市规划. 2014(11)
[9]空间隔离与社会异化——丽江古城变迁的深层结构研究[J]. 王浩锋,饶小军,封晨. 城市规划. 2014(10)
[10]基于空间句法的江南古镇步行空问结构解析——以同里为例[J]. 陈泳,倪丽鸿,戴晓玲,李立. 建筑师. 2013(02)
硕士论文
[1]常熟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 掌少波.南京林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35216
【文章来源】:中国园林. 2020,36(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义乌尚阳村图1-1总图
接着考察2类中心搭接与分离共存的案例。2.2节指出“没有4个指标是全部分离的”,这提示我们,中心结构的迁移是藕断丝连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全局尺度度量中角度与米制距离中心位置显示为分离或搭接关系的村庄,在小尺度度量中则显示为吻合。而小尺度中心的位置又往往位于村落中历史较为悠久的部分。由此可把本文构想的机制作更清晰表述:若老旧肌理在演进过程中被保留下来,它将拥有顽强的形态记忆,使得小尺度的中心结构能还原出村庄原有的中心位置。由于缓慢演进的结构是双重高效的,这个位置将同时成为小尺度米制与角度距离的核心。村落的历史片区具有形态记忆。在村落迅速生长时,如果形态记忆占优势,新老中心就呈现搭接的情况;当新结构摆脱惯性力量时,新老中心就发生分离。惯性与变化这两方面力量的博弈,正是导致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组构中心呈现搭接或分离状态的原因。3.2 核心的形状描述及辐射能力考察
主要发现包括3项。首先,研究再次印证了空间句法理论的基石:有关空间关系的法则是不可言说的,但却能被直觉所理解。相对于城市,村落的个体行动者拥有更多对建成环境进行干预的自由,村落当前的功能布局关系可被视作代理人行动叠加的结果。在资料完整的村落中,我们发现公共建筑的位置与空间核心的关系紧密。在不少案例中,通行汽车的村道基本能被以角度算法捕捉的核心所覆盖。这些证据表明,在小型聚落中个体行动者拥有对空间深层结构的直觉性理解,这正是空间组构能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形成稳定文化景观的底层机制。图6 安吉石家村图6-1村庄形态图图6-2全局角度距离选择度图6-3全局米制距离选择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基因[J]. 段进,邵润青,兰文龙,刘晋华,姜莹. 城市规划. 2019(02)
[2]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2017)产生的语境与概念解读[J]. 莱奥内拉·斯卡佐西,王溪,李璟昱. 中国园林. 2018(11)
[3]基于空间句法的南屏村失落空间探寻[J]. 陈铭,李汉川. 中国园林. 2018(08)
[4]历史村镇文化景观保护与变迁研究进展[J]. 石亚灵,黄勇,黄晖,齐童. 中国园林. 2018(05)
[5]从乡居到乡愁——文化人类学视野下中国乡土景观的认知概述[J]. 李畅. 中国园林. 2016(09)
[6]基于空间句法的鄣吴村公共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J]. 倪书雯,贺勇,孙姣姣. 华中建筑. 2015(10)
[7]英国乡村景观变迁中的文化驱动力[J]. 肖遥,李方正,李雄. 中国园林. 2015(08)
[8]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J]. 张尚武,李京生,郭继青,叶红,何兵,杨军,朱伟,王竹,陈雯,施通才,杨贵庆,栾峰. 城市规划. 2014(11)
[9]空间隔离与社会异化——丽江古城变迁的深层结构研究[J]. 王浩锋,饶小军,封晨. 城市规划. 2014(10)
[10]基于空间句法的江南古镇步行空问结构解析——以同里为例[J]. 陈泳,倪丽鸿,戴晓玲,李立. 建筑师. 2013(02)
硕士论文
[1]常熟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 掌少波.南京林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35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035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