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安徽大别山片区村庄空间重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1 06:56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与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推进,传统村庄空间已发生较大转型。安徽省内平原地区的村庄,随着乡村工业发展、周边城镇的带动,自身空间发展经历了分散、积聚和多元化发展的过程,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处于大别山山区的村庄,由于外在动力缺乏而内在动力不足,村庄空间大多仍处于相对分散、落后的局面。近年来,国家对大别山片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大投入,出台一系列扶贫开发政策,这对于大别山区乡村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背景,利用比较分析与归纳研究的方法,从区域视角对安徽大别山片区村庄空间现状特征、重构动力机制及层面进行系统研究。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乡村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系统地阐述国内外村庄空间研究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霍山县、金寨县等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美好乡村建设对安徽大别山片区村庄发展的影响。多角度分析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安徽大别山片区村庄空间现状特征及发展面临的困境,并通过揭示发达地区村庄空间演进的规律,推导其空间演变趋向:因地制宜、适度集中、功能多元、传统农林经济向现代农林业体系演进、特色发展等趋势。其次,从外在动力、内在动力和协调机制三个角度总结安徽大别山片区村庄...
【文章来源】: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框架
安徽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美好乡村建设下的安徽大别山片区村庄空间重构素就是区域交通设施的建设。《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年)》中提到:加强与国家公路网、铁路网规划和建设的衔接,规划建设大别山旅游公路环线,加强省际、县际公路升级改造,提高网络化程度。强化金寨、淮阳等运输节点功能。继续推进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通畅工程和行政村通班车工程,实现所有乡镇、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加强管理和养护,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图 3-1)。进一步改善淮河干流等航道通航条件,完善港口功能和配套设施。形成布局完善、干支结合、结构合理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但考虑到防灾与地址条件的因素,单个村庄规模一般不大,往往长期处在独立的区域,这种村庄的空间重构相对简单,加之一般远离中心集镇,在图3-2独立片状分布的村庄形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市山区新农村建设——以平谷区镇罗营镇张家台新村河谷休闲文化产业为例[J]. 吕金宝. 北京农业. 2013(30)
[2]向屋顶空间要地[J]. 李伯钧. 中国农村科技. 2012(07)
[3]重庆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整治策略研究[J]. 刘敏. 建筑学报. 2011(S1)
[4]沿海山区型村庄迁村并点研究[J]. 廖文辉,黄明华. 小城镇建设. 2011(03)
[5]安徽省繁昌县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与发展引导[J]. 印亚男,高宜程. 小城镇建设. 2011(03)
[6]论墙体绿化在现代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上海世博会法国馆之“凡尔赛花园”[J]. 赵阳,伊家美,陈美君. 中国市场. 2011(02)
[7]德国的乡村规划及其法规建设[J]. 易鑫. 国际城市规划. 2010(02)
[8]欠发达地区乡村空间重构及规划策略——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J]. 陈晓华,章莉莉. 池州学院学报. 2009(06)
[9]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村庄体系空间重构策略——以怀柔区九渡河镇为例[J]. 孙建欣,吕斌,陈睿,和朝东. 城市发展研究. 2009(12)
[10]重建大浦东城镇居民点体系[J]. 陶希东. 浦东开发. 2009(12)
博士论文
[1]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集聚及规划建设研究[D]. 赵之枫.清华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整合城市农业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初探[D]. 蔡嘉星.山东建筑大学 2012
[2]加快安徽大别山区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D]. 王艳.安徽农业大学 2012
[3]中国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D]. 程亮.南昌大学 2008
[4]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宜兴市城乡空间组织优化研究[D]. 梁丹.南京师范大学 2006
[5]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点改造的策略研究[D]. 陆嘉.同济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76058
【文章来源】: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框架
安徽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美好乡村建设下的安徽大别山片区村庄空间重构素就是区域交通设施的建设。《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年)》中提到:加强与国家公路网、铁路网规划和建设的衔接,规划建设大别山旅游公路环线,加强省际、县际公路升级改造,提高网络化程度。强化金寨、淮阳等运输节点功能。继续推进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通畅工程和行政村通班车工程,实现所有乡镇、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加强管理和养护,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图 3-1)。进一步改善淮河干流等航道通航条件,完善港口功能和配套设施。形成布局完善、干支结合、结构合理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但考虑到防灾与地址条件的因素,单个村庄规模一般不大,往往长期处在独立的区域,这种村庄的空间重构相对简单,加之一般远离中心集镇,在图3-2独立片状分布的村庄形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市山区新农村建设——以平谷区镇罗营镇张家台新村河谷休闲文化产业为例[J]. 吕金宝. 北京农业. 2013(30)
[2]向屋顶空间要地[J]. 李伯钧. 中国农村科技. 2012(07)
[3]重庆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整治策略研究[J]. 刘敏. 建筑学报. 2011(S1)
[4]沿海山区型村庄迁村并点研究[J]. 廖文辉,黄明华. 小城镇建设. 2011(03)
[5]安徽省繁昌县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与发展引导[J]. 印亚男,高宜程. 小城镇建设. 2011(03)
[6]论墙体绿化在现代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上海世博会法国馆之“凡尔赛花园”[J]. 赵阳,伊家美,陈美君. 中国市场. 2011(02)
[7]德国的乡村规划及其法规建设[J]. 易鑫. 国际城市规划. 2010(02)
[8]欠发达地区乡村空间重构及规划策略——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J]. 陈晓华,章莉莉. 池州学院学报. 2009(06)
[9]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村庄体系空间重构策略——以怀柔区九渡河镇为例[J]. 孙建欣,吕斌,陈睿,和朝东. 城市发展研究. 2009(12)
[10]重建大浦东城镇居民点体系[J]. 陶希东. 浦东开发. 2009(12)
博士论文
[1]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集聚及规划建设研究[D]. 赵之枫.清华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整合城市农业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初探[D]. 蔡嘉星.山东建筑大学 2012
[2]加快安徽大别山区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D]. 王艳.安徽农业大学 2012
[3]中国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D]. 程亮.南昌大学 2008
[4]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宜兴市城乡空间组织优化研究[D]. 梁丹.南京师范大学 2006
[5]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点改造的策略研究[D]. 陆嘉.同济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76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07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