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技术的套筒灌浆连接件检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8 22:23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住宅产业化进程加快,对建筑装配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质量高、建设速度快、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特点,逐渐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推广的结构形式,已经成为建设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主要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梁、柱、剪力墙等截面钢筋的连接,该连接的可靠性关乎装配式施工连接质量和结构整体安全性能,是预制装配式结构构件连接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预制装配式建筑在使用和推广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广大专家学者重在对由套筒的材料和造型以及钢筋种类等引起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件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模式的研究,但是在深入考虑套筒内部缺陷的研究却很少,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试件缺陷的位置、尺寸和分布的有效检测。制作包括钢筋偏位和灌浆料混有泡沫颗粒杂质等4种工况的套筒灌浆连接试件,先后通过工业CT、超声检测仪和型材切割机对试件进行缺陷检测试验。利用CT软件计算了缺陷的尺寸、面积和体积,通过切片灰度值分析了试件内部材料的密实状态,根据试件的轴向透视图和CT三维图像,分别进行了钢筋偏位和缺陷分布规律的研究。另外,也进行了超声检测和切割检测的试验数据...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京万科中粮假日风景及沈阳万科春河项目Fig.1.1BeijingVankeCOFCOholidaysceneryandShenyangVankeSpringRiverProject
剪力墙之间的连接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也使得这项技术日趋成熟。1975 年,日本第一座 8 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建成。在日本,套筒连接不仅仅用于竖向构件的钢筋连接,也开始应用于水平构件的钢筋连接。1983 年,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被美国混凝土协会 ACI 列入钢筋连接的主要技术之一[24]。1986 年,新研发成功的 X 型灌浆连接套筒在北美和日本的预制建筑钢筋连接中广泛使用。1987 年,NMB 套筒首次应用于 30 层的位于新川崎的住宅塔。2002 年 NMB 套筒被用于东京 56 层的汐留塔楼预制柱的钢筋连接。1994 年,关岛发生里氏 8.2 级地震,经调查发现所有使用 NMB 套筒的建筑都没有破坏。1995 年,日本神户发生 7.9 级大地震所有使用 NMB 套筒的建筑(包括超过 100 层的大楼)没有损伤[25,26]。同年,JulianAlbrigo 等 2 人提出了半套筒灌浆连接节点,经过大量试验验证和地震考验,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结构符合抗震设计中 强柱弱梁 的要求,可有效实现 装配等同现浇 的设计理念。从此,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在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中开始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预制柱、预制剪力墙的竖向受力钢筋的连接以及预制梁的横向受力钢筋的连接。
图 1.3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于预制混凝土框架柱Fig. 1.3 Application of steel sleeve grouting connection to precast concrete frame colum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灌浆缺陷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 李向民,高润东,许清风,王卓琳,张富文. 建筑结构. 2018(07)
[2]无损检测技术在套筒灌浆密实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 陈旭东,韦人伟,汪秀娟,刘志豪.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7(01)
[3]循环荷载作用下新型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结构性能[J]. 郑永峰,郭正兴.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1)
[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研究与应用[J]. 赵婉,庞瑞. 河南科技. 2016(15)
[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及其在桥梁工程的应用研究[J]. 陆绍辉. 江西建材. 2016(11)
[6]工业CT在电气设备检测中的应用[J]. 郑欣,吴章勤,刘荣海. 云南电力技术. 2016(03)
[7]变形灌浆套筒连接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J]. 郑永峰,郭正兴. 建筑结构学报. 2016(03)
[8]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的静力拉抻试验研究[J]. 黄远,朱正庚,黄登,易伟建,张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9]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白庶,张艳坤,韩凤,张德海,李微. 建筑经济. 2015(11)
[10]建筑装配技术的重新启动[J]. 胡向磊,李胜才. 建筑技术. 2015(03)
博士论文
[1]GDPS灌浆套筒钢筋连接技术研究[D]. 郑永峰.东南大学 2016
[2]混凝土中超声波传播机理及预应力管道压浆质量检测方法研究[D]. 密士文.中南大学 2013
[3]住宅产业化—住宅部品体系集成化技术及策略研究[D]. 高颖.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高温性能试验研究[D]. 王国庆.苏州科技大学 2017
[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技术研究[D]. 张伟.长安大学 2015
[3]基于冲击回波法无损检测技术的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D]. 刘恩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4]中国住宅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韩琦.华中师范大学 2007
[5]冲击回波法在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中的应用[D]. 黄建新.河海大学 2006
[6]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发展分析研究[D]. 肖吉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26383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京万科中粮假日风景及沈阳万科春河项目Fig.1.1BeijingVankeCOFCOholidaysceneryandShenyangVankeSpringRiverProject
剪力墙之间的连接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也使得这项技术日趋成熟。1975 年,日本第一座 8 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建成。在日本,套筒连接不仅仅用于竖向构件的钢筋连接,也开始应用于水平构件的钢筋连接。1983 年,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被美国混凝土协会 ACI 列入钢筋连接的主要技术之一[24]。1986 年,新研发成功的 X 型灌浆连接套筒在北美和日本的预制建筑钢筋连接中广泛使用。1987 年,NMB 套筒首次应用于 30 层的位于新川崎的住宅塔。2002 年 NMB 套筒被用于东京 56 层的汐留塔楼预制柱的钢筋连接。1994 年,关岛发生里氏 8.2 级地震,经调查发现所有使用 NMB 套筒的建筑都没有破坏。1995 年,日本神户发生 7.9 级大地震所有使用 NMB 套筒的建筑(包括超过 100 层的大楼)没有损伤[25,26]。同年,JulianAlbrigo 等 2 人提出了半套筒灌浆连接节点,经过大量试验验证和地震考验,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结构符合抗震设计中 强柱弱梁 的要求,可有效实现 装配等同现浇 的设计理念。从此,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在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中开始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预制柱、预制剪力墙的竖向受力钢筋的连接以及预制梁的横向受力钢筋的连接。
图 1.3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于预制混凝土框架柱Fig. 1.3 Application of steel sleeve grouting connection to precast concrete frame colum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灌浆缺陷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 李向民,高润东,许清风,王卓琳,张富文. 建筑结构. 2018(07)
[2]无损检测技术在套筒灌浆密实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 陈旭东,韦人伟,汪秀娟,刘志豪.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7(01)
[3]循环荷载作用下新型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结构性能[J]. 郑永峰,郭正兴.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1)
[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研究与应用[J]. 赵婉,庞瑞. 河南科技. 2016(15)
[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及其在桥梁工程的应用研究[J]. 陆绍辉. 江西建材. 2016(11)
[6]工业CT在电气设备检测中的应用[J]. 郑欣,吴章勤,刘荣海. 云南电力技术. 2016(03)
[7]变形灌浆套筒连接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J]. 郑永峰,郭正兴. 建筑结构学报. 2016(03)
[8]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的静力拉抻试验研究[J]. 黄远,朱正庚,黄登,易伟建,张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9]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白庶,张艳坤,韩凤,张德海,李微. 建筑经济. 2015(11)
[10]建筑装配技术的重新启动[J]. 胡向磊,李胜才. 建筑技术. 2015(03)
博士论文
[1]GDPS灌浆套筒钢筋连接技术研究[D]. 郑永峰.东南大学 2016
[2]混凝土中超声波传播机理及预应力管道压浆质量检测方法研究[D]. 密士文.中南大学 2013
[3]住宅产业化—住宅部品体系集成化技术及策略研究[D]. 高颖.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高温性能试验研究[D]. 王国庆.苏州科技大学 2017
[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技术研究[D]. 张伟.长安大学 2015
[3]基于冲击回波法无损检测技术的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D]. 刘恩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4]中国住宅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韩琦.华中师范大学 2007
[5]冲击回波法在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中的应用[D]. 黄建新.河海大学 2006
[6]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发展分析研究[D]. 肖吉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26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126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