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理省情监测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以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14 12:36
传统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方法无法进行大规模、长周期的土地动态变化监测,也无法适应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本文利用山东省地理省情监测数据,采用多种土地利用指数模型对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这些指数模型包括动态度、转移矩阵、多度、重要度等。本文通过定量分析2017—2019年老工业区各土地类型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揭示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机理,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对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内在驱动力作了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为新型城镇化政策制定提供了切实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文章来源】:测绘通报. 2020,(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域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双向土地利用动态度
2.2 转移矩阵
2.3 多度和重要度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双向土地动态度分析
3.2 转移矩阵分析
3.3 多度和重要度分析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梁志华,左娟,朱雪辉.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01)
[2]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J]. 郭送民. 地矿测绘. 2016(03)
[3]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的清远开发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分析[J]. 郑敏辉,王海云,李灿,程迎轩. 地理信息世界. 2015(05)
[4]利用马尔科夫过程预测郑州市土地利用的动态演变[J]. 钟国敏,张学雷,段金龙.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6)
[5]浙江省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赵哲远,马奇,华元春,蒋明利. 中国土地科学. 2009(11)
[6]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J]. 朱会义,李秀彬. 地理学报. 2003(05)
[7]土地利用动态度双向模型及其在武汉郊县的应用[J]. 王宏志,李仁东,毋河海. 国土资源遥感. 2002(02)
[8]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J]. 朱会义,李秀彬,何书金,张明. 地理学报. 2001(03)
[9]拉萨城市用地变化分析[J]. 张镱锂,李秀彬,傅小锋,谢高地,郑度. 地理学报. 2000(04)
[10]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J]. 刘盛和,吴传钧,沈洪泉. 地理学报. 2000(04)
本文编号:3185650
【文章来源】:测绘通报. 2020,(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域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双向土地利用动态度
2.2 转移矩阵
2.3 多度和重要度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双向土地动态度分析
3.2 转移矩阵分析
3.3 多度和重要度分析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梁志华,左娟,朱雪辉.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01)
[2]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J]. 郭送民. 地矿测绘. 2016(03)
[3]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的清远开发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分析[J]. 郑敏辉,王海云,李灿,程迎轩. 地理信息世界. 2015(05)
[4]利用马尔科夫过程预测郑州市土地利用的动态演变[J]. 钟国敏,张学雷,段金龙.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6)
[5]浙江省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赵哲远,马奇,华元春,蒋明利. 中国土地科学. 2009(11)
[6]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J]. 朱会义,李秀彬. 地理学报. 2003(05)
[7]土地利用动态度双向模型及其在武汉郊县的应用[J]. 王宏志,李仁东,毋河海. 国土资源遥感. 2002(02)
[8]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J]. 朱会义,李秀彬,何书金,张明. 地理学报. 2001(03)
[9]拉萨城市用地变化分析[J]. 张镱锂,李秀彬,傅小锋,谢高地,郑度. 地理学报. 2000(04)
[10]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J]. 刘盛和,吴传钧,沈洪泉. 地理学报. 2000(04)
本文编号:3185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18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