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异型结构长悬臂观景平台风致振动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3 21:08
近年来,随着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需求,同时对建筑物外观形式也愈加重视。为了实现人们对建筑物本身的期许,超高层异形结构已然成为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却给结构设计本身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超高层不规则结构长悬臂部分的抗震和抗风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目前对于超高层异形结构的长悬臂部分在风荷载作用下动力响应研究还比较欠缺。为此,开展超高层异型结构的长悬臂观景平台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和减振控制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以江门市海逸酒店长悬臂观景平台以及肇庆酒店屋面观光悬挑平台为背景,对其在风荷载作用下动力特性及减振控制进行分析。其中海逸酒店长悬臂观景平台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悬臂强扭转高层建筑风振控制研究》(项目编号:51578434)。论文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本文基于风洞试验,研究了海逸酒店长悬臂观景平台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首先实测刚性测压模型在8个不同来风方向下表面压力的时程数据,推导得到每一试验点的平均风压系数;由气动弹性模型试验测得8个方向角下长悬臂观景平台动力响应,对比分析得到最不利风向角为...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整体立面图
28图 3-3 海逸酒店长悬臂刚性模型借助于武汉国立大学 WD-1 试验室的相关设备完成具体尺寸为 L×B×H=16m×3.2m×2.1m,试验设备连续调整,最高时可以达到 30m/s。为了反映实际建在来风的方向有选择的放置一定数量的粗糙单元。在 0 度至 360 度之间随意旋转,从而来研究不同方过严格的测试表明:试验室的相关条件和最初的要
图 3-4 武汉大学 WD-1 风洞气动轮廓图3.3.2 试验步骤在距离地面 0.75 米高度处安装眼镜蛇三维脉动风速探头,模型测压的同时测量该高度处的参考风速,模型表面的风压力的测量通过电子扫描阀中的测压体系完成。对于建筑表面风力中的脉动部分,每隔 90 秒收集一次结果,所有的观察点的结果的收集频率均为 331Hz,试验中用来对比的测试点风速选为每秒9.73 米。试验时考虑到风吹来的风向随时间不断的变化,所以通过在 0°~360°之间调整底部的转盘,每次增加 15°,记录 24 个不同风向角的结果数据,如图 3-5 所示。180°90°27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变性能黏滞阻尼器隔震结构体系抗风与隔震分析[J]. 周云,胡登云,张超,张敏. 建筑结构. 2017(08)
[2]多塔斜拉桥风致抖振响应的粘滞阻尼器控制研究[J]. 丁幼亮,耿方方,葛文浩,宋建永,李万恒,王玉倩. 工程力学. 2015(04)
[3]液体黏滞阻尼器在超高层结构上的抗震抗风效果和经济分析[J]. 陈永祁,曹铁柱,马良喆. 土木工程学报. 2012(03)
[4]大跨度桥梁风致侧向抖振混合控制[J]. 徐家云,曲宪伟,王雄江,陈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1)
[5]粘滞阻尼器在连体高层结构中的抗风减振效果[J]. 陈学伟,韩小雷,毛贵牛,季静.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09(05)
[6]建筑结构风振控制的SIMULINK仿真分析[J]. 朱奎胜,胡卫兵.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08(02)
[7]武汉天兴洲大桥主梁纵向地震反应的准最优控制[J]. 瞿伟廉,李海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7(04)
[8]非线性粘滞阻尼器消能结构设计方法探讨[J]. 蒋通,贺磊. 世界地震工程. 2007(01)
[9]风荷载的几种模拟方法[J]. 刘锡良,周颖. 工业建筑. 2005(05)
[10]数值风洞模拟结构静力风荷载的可行性研究[J]. 秦云,张耀春,王春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12)
本文编号:3228341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整体立面图
28图 3-3 海逸酒店长悬臂刚性模型借助于武汉国立大学 WD-1 试验室的相关设备完成具体尺寸为 L×B×H=16m×3.2m×2.1m,试验设备连续调整,最高时可以达到 30m/s。为了反映实际建在来风的方向有选择的放置一定数量的粗糙单元。在 0 度至 360 度之间随意旋转,从而来研究不同方过严格的测试表明:试验室的相关条件和最初的要
图 3-4 武汉大学 WD-1 风洞气动轮廓图3.3.2 试验步骤在距离地面 0.75 米高度处安装眼镜蛇三维脉动风速探头,模型测压的同时测量该高度处的参考风速,模型表面的风压力的测量通过电子扫描阀中的测压体系完成。对于建筑表面风力中的脉动部分,每隔 90 秒收集一次结果,所有的观察点的结果的收集频率均为 331Hz,试验中用来对比的测试点风速选为每秒9.73 米。试验时考虑到风吹来的风向随时间不断的变化,所以通过在 0°~360°之间调整底部的转盘,每次增加 15°,记录 24 个不同风向角的结果数据,如图 3-5 所示。180°90°27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变性能黏滞阻尼器隔震结构体系抗风与隔震分析[J]. 周云,胡登云,张超,张敏. 建筑结构. 2017(08)
[2]多塔斜拉桥风致抖振响应的粘滞阻尼器控制研究[J]. 丁幼亮,耿方方,葛文浩,宋建永,李万恒,王玉倩. 工程力学. 2015(04)
[3]液体黏滞阻尼器在超高层结构上的抗震抗风效果和经济分析[J]. 陈永祁,曹铁柱,马良喆. 土木工程学报. 2012(03)
[4]大跨度桥梁风致侧向抖振混合控制[J]. 徐家云,曲宪伟,王雄江,陈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1)
[5]粘滞阻尼器在连体高层结构中的抗风减振效果[J]. 陈学伟,韩小雷,毛贵牛,季静.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09(05)
[6]建筑结构风振控制的SIMULINK仿真分析[J]. 朱奎胜,胡卫兵.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08(02)
[7]武汉天兴洲大桥主梁纵向地震反应的准最优控制[J]. 瞿伟廉,李海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7(04)
[8]非线性粘滞阻尼器消能结构设计方法探讨[J]. 蒋通,贺磊. 世界地震工程. 2007(01)
[9]风荷载的几种模拟方法[J]. 刘锡良,周颖. 工业建筑. 2005(05)
[10]数值风洞模拟结构静力风荷载的可行性研究[J]. 秦云,张耀春,王春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12)
本文编号:3228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228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