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重庆市南岸区城市绿地演变及其固碳效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9 02:56
  研究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变化和固碳能力,对于其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南岸区为研究区域,对2013年、2016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8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得到研究区两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而对土地利用进行转移矩阵分析,最后借助CITYgreen模型定量估算了城市绿地在固碳方面创造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2013—2016年,南岸区建设用地增长1025.01 ha,而城市绿地整体减少333 ha;南岸区城市绿地的减少主要表现为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和耕地;南岸区城市绿地年固碳带来的生态效益分别为478.2万元和454.36万元。研究结果揭示了南岸区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演变及其固碳效益变化,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9(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重庆市南岸区城市绿地演变及其固碳效益研究


研究区示意

土地利用现状图,绿地,城市绿地,山脉


图2为2013年和2016年南岸区土地利用分类现状。研究区城市绿地系统(林地和草地)的空间分布主要呈现为两条带状,左侧一带为南山所在的铜锣山山脉,右侧为明月山山脉,其绿地廊道较为连贯,多为大面积的林地。而“两带”之间为茶园新区,由于地势较为平坦,其大部分区域的绿地斑块与耕地、建设用地交错,故较为破碎,主要为公园绿地和林地。铜锣山山脉以西为南岸核心都市区,其绿地的面积较小,且分布零散,主要为居住区和附属绿地。2013—2016年,城市绿地演变中最明显的变化在于中部和东北部建成区周边绿地空间的缩减,而建成区内部的城市绿地,尤其是草地,其斑块数量和面积均有增加。这一现象反映了南岸区城建扩张对绿地空间的胁迫性,在这一作用下城市绿地呈现更加破碎化的趋势,而建成区内部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增加主要来自政府的城市绿化和生态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州市主城区绿地信息提取及其动态变化分析[J]. 王延飞,魏安世,李伟,刘立斌,陈俊武.  中国城市林业. 2014(02)
[2]基于CITYgreen模型的厦门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研究[J]. 王耀萱,兰思仁,洪志猛.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3]中国各省造林再造林工程的固碳成本收益分析[J]. 仲伟周,邢治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9)
[4]基于转移矩阵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挖掘方法探讨[J]. 刘瑞,朱道林.  资源科学. 2010(08)
[5]应用CITYGREEN模型评估深圳市绿地净化空气与固碳释氧效益[J]. 陈莉,李佩武,李贵才,苏笛,袁雪竹.  生态学报. 2009(01)
[6]基于CITYgreen的城市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的应用[J]. 占珊,闫文德,田大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02)
[7]Citygreen模型在南京城市绿地固碳与削减径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J]. 彭立华,陈爽,刘云霞,王进.  应用生态学报. 2007(06)
[8]南京市城市绿地现状遥感分析[J]. 周文佐,潘剑君,刘高焕.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2(01)

硕士论文
[1]CITYgreen软件在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中的应用[D]. 李薇.北京林业大学 2007
[2]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绿地信息提取及分析[D]. 黎薇.华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72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272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f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